2012年5月16日星期三

受陳案影響 陸民眾以法維權

記者孫維敏/綜合報導

薄熙來和陳光誠事件成為國際焦點,除了關注事件本身的發展外,現在也有外媒開始探討背後代表的深層意涵。《國際先驅論壇報》刊出了一篇由高級亞洲研究員林偉Nicholas Bequelin所撰寫的社論〈法律在中國有用嗎?〉林偉以中共高層薄熙來和草根階層陳光誠的事件為例,他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林偉表示,「這兩起案件相當具有象徵意義,薄熙來這位政治精英被中共的中紀委調查,而不是法院;涉及陳光誠案的山東當地官員行為更像中國封建社會。」

 但儘管如此,如果就此下結論說「中國法律無用」為時尚早。林偉指出,陳光誠案讓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民捍衛自己法律權利並用法律來抗爭。

 林偉引述最近一篇研究表示,中國每一天大約發生500起示威抗議事件,因此,當局做出的讓步比人們預期的要多。比如廣東烏坎村事件、2011年7月的溫州動車事故、2011年8月大連化學品廠示威等事件之後,當局的反應都顯示中共已在讓步。

 在外國的研究專家眼中看來,這些成果得來不易,「事實上,法制成為中國公民的核心要求、抱怨時愈加被套上維權語言,這就意味著,法律正在中國生效。」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研究主任李成也在接受《明鏡》周刊採訪時表示,中共不只應該透過合法的司法程序處理薄熙來案,而非讓政治手段介入,應藉此機會真正促進司法、政治的改革,最終讓中國憲政化。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