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星期四

香港保釣的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都寫在釣島的天空上。啟豐二號登島之後,保釣勇士赫然發現,天邊出現奪目的彩虹。


這也許是蝴蝶效應。十幾位香港的小人物,卻可以改變了東亞的格局?一艘破舊的、船身到處生銹的啟豐二號,卻刺激台海兩岸政府更積極的保釣?就好像亞馬遜森林中蝴蝶的一次翅膀的振動,卻可以導致遠處的暴風雨?

但這樣的蝴蝶,卻需要從香港的都市叢林中開始飛翔,如果沒有香港,全球華人的保釣力量就無法展開。這個在經濟上被視為全球華人之都的城市,其實也是全球華人的保釣之都,因為在這兒可以凝聚來自五湖四海的力量,可以善用各方的資源,讓蝴蝶可以飛得很瀟灑。

如果回顧歷史,就不難發現那些被壓迫的蝴蝶,都可以在這城市找到了棲息之地。每當中國大陸、東南亞出現動亂之際,那些本來面對折翼命運的蝴蝶,就會飛到香江的不同角落,在這兒休養生息,但也尋找機會,期待會觸動一場風暴,改變那些不合理的權力秩序。

保釣勇士所追尋的,其實不僅是一個地理上的島嶼,也是一個政治理想的新境界。如何對抗一個國際強權的格局,如何促使兩岸的政權,不要在國家主權的問題上採取鴕鳥政策。

這次啟豐二號的特色,就是喚起了全球中國人的注意力。保釣不是形容詞,而是動詞;而客觀上不能自欺欺人,漠視當前這個島嶼是在日本控制之下,不能靠任何官方發言人的大話來掩飾。

在保釣的歷史上,香港就曾發揮了重要的角色。七十年代,當保釣的議題開始之際,香港就爆發了示威。在維園的遊行集會中,一些參與者都被英國警司打到頭破血流,但這些鮮血沒有白流,刺激了香港的保釣力量,與北美、台灣等學運結合。當年的學生領袖如吳仲賢等,都推動香港的反殖運動,將釣運深化,不再僅僅是一個領土之爭,而是要探究國際上強權的權力邏輯,更要探索內部政府不作為的深層原因。

今天香港在某些「去中國化」的力量的影響下,不少年輕一代對保釣不知為何物,也不知道當年釣運和社運結合的過程與結果。但蝴蝶效應也許就從香江的躁動開始,從啟豐二號的登島開始,讓那些記憶的斷層可以接續起來。

啟豐二號的保釣勇士,大多是中年以上,但在強烈歷史感的呼喚下,卻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們的激情與智慧,也許會掀動一股連鎖作用,讓全球華人的行動,可以彌補一些新生代對中國歷史無知的遺憾。

但最重要的是,這樣民間的行動,刺激了兩岸公權力立刻有所作為。尤其北京在十八大權力交接的時刻,更必須要在愛國主義的問題上對人民有所交代,不能再對釣島問題視而不見。中國的海監船和漁政船,定期「常態化」的巡邏釣島水域,就是很好的開始。

也許這些蝴蝶效應,都寫在釣島的天空上。啟豐二號的保釣勇士回憶說,在登島之後,他們仰天遙望,赫然發現天邊出現了奪目的彩虹。■

邱立本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