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5日星期三

拚死抗日、坚守松江的將士未能得到公正評價


《新史記》王東平


三,一場艱苦悲壯的戰役

為 戰略所需死守松江三天,不差一分鐘地完成了,是淞滬會戰中最後一次慘烈的成功戰例,誠如谷牧所說,這是用血肉換取時間的戰鬥!面對十倍數量源源開到的敵 軍,有飛機、大炮、炮艇,還有大量馬匹助戰,而我方守備空虛給養不濟,沒有後援和後勤,沒有上級的指示聯繫,沒有民間的支援、媒體的紹介……是真正的孤 軍。

雖曰守城,但兩翼鋪開約30里(東起得勝港,西迄石湖蕩),竟與滬郊的主戰場相當。107師損耗殆盡,108師傷亡慘重,43軍和地方保安隊也傷亡過半。將級軍官犧牲五人,吳軍長是淞滬會戰殉國者中軍階最高的。

67 軍在青浦安置未妥,被急令輕裝趕赴松江,軍部都丟下了,重武器無法帶,冒雨急行60公里。除槍支外僅帶數天必須的子彈,不可能帶數天乾糧。43軍在赴休整 的途中,臨時選出尚能戰鬥的百餘人,數小時內趕到,除了彈藥後,遑論糧草。松江是居民逃光,僅有一個保安大隊駐守空城,原本生活都有困難。原有的永久防禦 工事,只是古老的城牆,在交火間隙要趕築臨時工事,因而大部分時間,不但無暇休息,戰鬥間歇更要挖掩體散兵坑,不但是浴血奮戰,而且是“浴水奮戰”——手 挖的散兵坑中都會積水。空腹奮戰,後來處於彈將盡糧已絕的情況,不但英勇殺敵,還要節省火力……戰況回憶中未有顧及這方面的記載,但從王專員的回憶錄中, 記有“在指揮部中,唯有馬旅長見面時相贈的一小瓶瀘州大麯,稍泯一口以慰飢渴”,“撤退途中,遇空襲伏地,正好是蘿蔔地,挖之大嚼,以至翻胃口吐白沫”。 同室三天的軍長們應亦類似(注53)。谷牧的回憶,“11月8日,107師部隊傷亡大半,且濕衣空腹,飢寒交迫,體力嚴重下降”(注54)。艱苦如是,真 是再也想不出更為艱苦的情況了!

軍委會蘇浙行動委員會在松江辦有“特種技術訓練班”,沒有守土之責,只求安全轉移。但在撤退途中,因日機轟炸和遭遇日軍小部隊,也傷亡數百,幸存者不足50人(注55),可見當時情況的險惡!

歷 史的一些事件,是由很多偶然因素組成的。死守松江三天,是淞滬會戰中最後一次成功的戰例。67軍指揮得當,奮勇應戰,是守城的主力。但是,如果保安大隊不 能堅守空城,或者43軍不能及時趕到協防——一位中將軍長只帶領百餘殘兵,並使用保安隊的土製手榴彈,看似滑稽,這都是前敵指揮部不得已的措施。若無他們 助陣半天,67軍趕到時將在郊外佈防,不是“死守”的局面而是“攻城”的問題了。所以三方力量都功不可沒。軍政協力,也是不多的範例。

如果獨立45旅,能及時接到命令,協同禦敵;如果黃琪翔真能坐鎮松江城,聯繫45旅等附近部隊協防,大家的犧牲都會較少而殺敵更多,更加延緩敵軍進度。但歷史是不容假設的。

11月上中旬,報紙上有主戰場轉進的新聞,有大量四行壯士的消息,卻沒有松江城抗敵的報導。那是血戰的前線,各報社未派記者。隨軍記者會有的吧,無時間寫,無郵局託寄。

在 殺敵意志上,和四行孤軍相比是同樣的,但與死守四天的處境相比,卻有天壤之別:四行孤軍處於四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築之中,外有堅固的街壘,有電有自來水和煤 氣,日常生活無慮。而日軍顧慮英國等的鄰近樓房,不敢肆無忌憚地機炸炮轟。倉庫內又有數月的糧食儲備和大量的慰勞品,充分的槍械彈藥,外有社會上的輿論支 持,民眾慰問,還有上級來信鼓勵支持(注56)……天壤之別!

但是,67軍等三方協同,圓滿地完成了任務,一分鐘也不差!

在眾多記載八年抗戰的巨著中,對“死守松江三天”的戰役,僅寥寥數語,或隻字不提,直至2010年出版的《淞滬會戰》,也僅在“大事記”中有“67軍……準備阻擊,但未集中,即被敵各個擊破,淞滬主力側背受脅”——這仍是當時官方顛倒因果之說辭。




淞滬抗戰

四、後續情況

67軍吳克仁軍長率兩個師於11月6日離開青浦後,其在松江的情況,軍部就不瞭解。11月6日回到上海法租界的黃副總司令也不瞭解。但他後來會知道松江城已為日軍攻佔,寫報告用“67軍潰敗”的句子——根本無需調查核實。

附帶提及:劉勁持是淞滬警備司令部的參謀,11月初和黃相處,並曾幫黃傳令調兵。據劉回憶:11月初“原駐嘉興的45旅,情況不明”。不知負責浦東戰局的黃副總司令,是否知道45旅5000人在松江附近等待軍令?

11 月13日,已到長興的第三戰區司令部部署:“第8集團軍副司令黃琪翔指揮吳克仁的67軍(107師守平望,108師守嘉興)”(注57),這真可謂典型的 “紙上談兵”!在法租界中的黃琪翔,根本不知吳已殉難,也不知107、108師現在何處!不過,這顯示一點:在11月上旬,67軍應一直是由黃指揮的。

留 在青浦的67軍部,不知軍長和兩師人員的情況。於11月8日下午見到西撤部隊中有稅警部隊,據說上海全部陣地已垮,即與第8集團司令部聯繫,但已轉移,電 話不通。賀奎急令騎兵營佔領佘山以接濟吳軍長,但公路為敗兵擁塞,無法通過。賀乃率軍部撤向昆山。途中潰兵潮湧,蘇州河木橋被炸,為了搶渡,被淹死的不計 其數——此處即白鶴港,次日,吳軍長在此遇難。晚上到昆山,找到在防空洞中辦公的陳誠總指揮,他聯繫到的軍、師不到三分之一,吳軍長情況仍不明。因昆山已 很混亂,陳令賀率軍部去無錫,收容部屬並整頓。以後撤往安徽婺源,到12月,收到殘部等3000餘人。1938年,原67軍殘部縮編為第108師,由張文 清繼任師長,劃入25軍王敬久部。賀奎說番號被撤銷,不確(注58)。賀代軍長和張師長一再為吳軍長等將士請功請恤,卻被軍令部拒絕。理由竟是“67軍遽 而潰退,使全軍蒙受重大損失”!將淞滬戰場的潰退,由67軍負罪。因果顛倒。軍政部竟謂“據戰區情報,吳通敵叛變”更是顛倒黑白。東北軍眾人不服。賀找到 陳誠也未獲支持;也曾找東北籍大佬萬福麟、莫德惠等交涉,因拿不出“確證”而無果。

真相不明,則各種謠言流傳。數年後,王公璵在徐州偶遇黃炎培等,黃竟說起“吳克仁丟了金山衛”!黃是浦東人,當時已是國民參政會的參政員,廣識上層人物,竟聽信這種謠言,真是匪夷所思!後來王告之以實情(注60)。

注釋:

53 王公璵《畸園殘稿》,232頁,“生之旅”。

54 《谷牧回憶錄》,50頁。

55 《特工王戴笠》。

56 《淞滬會戰》,86頁,孫元良(第88師師長)“謝晉元與八百壯士”。

57 黃埔軍校網。

58 《國民革命軍簡制》。67軍軍長,1937年為吳克仁,1938年2月許紹宗,40年代畲念慈。

59 《西安事變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賀奎“67軍在抗戰中被蔣介石消滅的經過”。

60 王公璵“八一三之役——吳克仁軍長殉國紀實”,中外雜誌。(《新史記》第8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明鏡書城:http://city.mirrorbooks.com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