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星期三

習近平最近喜歡奇數——三、五、七、九

關平

  習近平最近傾向於發言論,諸如“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或“不能用改革後30年否定前30年”。總而言之,要維護國共產黨的一貫正統地位,依然永遠“偉、光榮與正確”。

  有報導說,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徐守盛不久前到韶山考察紀念毛澤東誕辰120週年活動準備情況,透露中共中央對紀念活動度重視,強調要以紀念活動“凝聚人心、振奮精神”。

  習近平近來還喜歡引用毛澤東詩詞、典故,聯繫到緊鑼密鼓部署紀念毛澤東誕辰120週年活動。有評論認為,習近平儼然已取代薄熙來,為最有權勢的毛粉。一份曾極力吹捧薄熙來的海外華文報紙,亦把習近平即將與奧巴馬舉行的會晤捧成堪比毛澤東會見尼克松,說了,就是把習近平捧成毛澤東二世!

  繼承毛澤東的數字遊戲

  毛澤東在中南海執政26年,最擅長的莫過於以數字開展各類政治運動:五反、四清、一打三反、一鬥二批三改、黨內十次路線鬥爭,等等;在論述中共針對的各色人等類時,也是以“黑五類”“臭老九”或是“四類分子”來概括;而中共的種種政策,用數字來界定,如“公安六條”“區分香花與毒草的六項標準”“人民公社60條”“工業70條”“四清運動23條”“文化革命16條”等,不一而足。海外研究中共政治學的學者無不在這些數字面前暈頭轉向。

習近平似乎對數字情有獨鍾。

  毛澤東去世後,這一傾向有所改變,特別是胡耀邦和趙紫陽治下,此類數字遊戲日見減少。後來,江澤民以“三個代表”、胡錦濤以“八榮八恥”為標誌,也難以持久。

  可是,最近一個時期,輿論界注意到,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似乎對數字情有獨鍾。儘管有人認為,這些數字大多和劉雲山有關,未必都得到自習近平首肯。但是,習近平為一黨之首,對這些以數字為象徵的政治術語不予制止,至少就是默許。

  說來也怪,習近平最近喜歡的都是奇數字——三、五、七、九。也就是坊間流傳的“三自信”“新三反運動”“五不搞”“七不講”和九號文件。

  “三自信”是指習近平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據說是因為生活作風問題下台的前中央編譯局局長衣俊卿發明的用語。

  “新三反運動”是指:對堅持反黨、反國、反民族立場的人員,一定要打擊。按照中宣部的意思,這些人“不能繼續呆在媒體,不能從事輿論宣傳工作,不換立場就換人”。列為首惡的,是“反黨”。當然,如在全國搞什麼“新三反”運動,肯定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尤其是新生代,根本不會跟共產黨走。


  “五不搞”,最早是吳邦國秉承胡錦濤的意志,在2011年“兩會”期間提出來的,而在習近平執掌中共之後的2013年“兩會”期間依然繼續這一觀點。具體是指,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歸結到一點——堅持一黨專政。

  “七不講”,是指:中共中央向北京上海的大學發出“七不講”禁令,要大學教授禁講內容為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公民權利、中共的歷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司法獨立。人們不禁要問,大學講堂上,不許講這七個方面,還有什麼東西可講?

  九號文件,是指中央辦公廳下發的《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的通報》,這個通報冠以“中央九號文件”之名,下發到基層,藉此“重新統一各地宣傳系統官員的思想”,重申“七不講”禁令.

  難以控制左右派的爭論

  有人認為,目前中國意識形態之爭,是繼1997年鄧小平逝世、中共十五大之前左右派交鋒之後,16年來最為激烈的一次,更是自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否定文革之後,左派首次高舉毛澤東大旗。自由派不得不以紀念習近平之父習仲勛作為反擊段,集中宣傳其反左言論、事蹟。今年1015日是習仲勛百歲冥壽,習近平如何為父親定位,勢必再引爆左右派的論爭。

  有意思的是,在中共中央表明“不去毛”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小楓日前把毛澤東捧為“新國父”。劉小楓上世紀80年代曾經在學界有一定影響,後來到瑞士研究神學,現在卻以奉毛澤東為“新國父”,不知究竟出於何意?

  有評論表示,新國父論、七不講、憲政屬資論、黨性如上帝論,讓那些預測習近平必定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人陷入崩潰。

  左轉抑或打左燈右轉?

  習近平到底是向左轉或向右轉,備受外界關切。習近平是不是在走左右平衡的路線?一旦偏向右派的民主化政改,很可能使共產黨失去繼續執政權力;同時,習近平還面臨一批左派勢力的挑戰。
  中共到底要不要政改?政治體制如何改革?“打左轉燈向右轉”或“打右轉燈向左轉”?向左或向右?這些議題仍會深受各界關注。

  習李這一代畢竟受過文革的苦難,不會留戀文革和極左思潮。他們重視的是穩定持續的執政道路。一開始的忽左忽右,也許可以降低日益喧鬧的民間左右兩派路線爭論。其實,鄧小平主政以來,中共經常有打左燈,向右轉的習慣。為障人眼目,高舉“左”旗是堵住人嘴的辦法。(《外參》第38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