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主筆:夏寒冬 程恭羲
李源潮的常委前景,屬於比較清晰的一類。因為他有太多的前例可循,這就是巨大的優勢。其一,可作為習近平的“備胎”,參考曾慶紅的路線,十八大後主管黨務工作。其二,參照其前任賀國強,轉任中紀委書記。其三,接替吳邦國的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如當初的中組部長喬石,後來昇為委員長之路。無論哪條路都當佔據常委一席。
如果李源潮出任中紀委書記,就其政治生涯來說,倒是一個很有趣的嘲諷。因為中組部長是專門負責給高官們戴帽子的角色,而中紀委書記則是專門給高官們摘帽子的人。想必那時的李源潮一定會對自己的這個角色轉換深有感觸,但願那些被他戴上官帽的官員,不要因腐敗又被他摘去頂戴花翎。
在歷任中組部長中,李源潮的政治作為是有口皆碑的,儘管他可能只幹一個任期,但他能夠在短短幾年時間內,鐵腕治吏,建立起由下至上的幹部梯隊。因為李源潮的作為,使得一大批中共基層幹部獲得提陞,這也是李源潮可以利用的另一政治資源。
如果李源潮主管黨務工作,他所扮演的“備胎”角色,又與李克強構成競爭,在習近平萬一出現意外時,李源潮完全有能力和實力與李克強競爭總書記,儘管李克強處於領先位置,但李源潮的政治能量是不可低估的。
不過,與李克強相比,1950年出生的李源潮並不佔有年齡優勢,他的上昇空間或許會受此限制。但若是中國出現亂局,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時,李源潮的年齡劣勢或許會變成他的優勢,他的實力派資歷,他的如同曾慶紅一樣所擔當的“帝師”的身份,都會讓他起到扭轉乾坤的作用。
在眾多的對李源潮的前景分析中,幾乎都忽略了李源潮在十八大政治局中將會扮演一個更關鍵的角色,就是對培養和選定中共第六代領導人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決定權。因為,無論是習近平執政,還是李克強接班,能夠在中共組織和人事系統一言九鼎的,當然非李源潮莫屬。
在中組部歷任部長中,我們可以看到有數位中組部長出身的高官,在中共歷史中擔當重責。以下是中共建政後歷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彭 真(任期:1949年10月 - 1953年4月)
饒漱石(任期:1953年4月 -1954年4月)
鄧小平(任期:1954年4月 - 1956年11月)
安子文(任期:1956年11月 -1966年8月)
注:“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不久,中組部業務工作停頓。
郭玉峰(任期:1975年6月 - 1977年12月)
胡耀邦(任期:1977年12月 - 1978年12月)
宋任窮(任期:1978年12月 - 1983年2月)
陳野蘋(任期:1983年2月 -1984年4月)
喬 石(任期:1984年4月 - 1985年7月)
尉健行(任期:1985年7月 - 1987年5月)
宋 平(任期:1987年5月 - 1989年12月)
呂 楓(任期:1989年12月 - 1994年10月)
張全景(任期:1994年10月 - 1999年3月)
曾慶紅(任期:1999年3月 - 2002年10月)
賀國強(任期:2002年10月 - 2007年10月)
李源潮(任期:2007年10月 -)
其中,鄧小平、胡耀邦、喬石、宋平、曾慶紅都曾扮演過重要角色。我們想要強調的是,在新一屆政治局常委班子中,在常委成員的政治背景和資歷都不出眾時,相對來說,中組部長的角色就會變得比較獨立,很少受到政治派系的制約,他們往往會在高層班子產生變化時,抓住機會,打破中共用人的傳統。因此,我們認為李源潮將有更多的表現機會,擔當起更重要的角色。
如果李源潮思想再開放一點,走得更遠一點,中國的官場文化,中共的用人傳統,都將會發生更大的變化。所以,我們認為李源潮還是值得期待的。(《內幕》第1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