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4日星期日

「款待門」是政治問題

香港《蘋果日報》

最讓港人引以為豪,而內地同胞也一直稱道的是甚麼?不是尖沙嘴名店林立的洋手袋,而是制度的廉潔。同理,為何中央對香港刮目相看?原因是從戰略上,香港能保持廉潔等核心價值,將有力地向台灣以及國際社會展示一國兩制的成功。然而,這一核心價值卻因為特首的「款待門」而面臨有史以來的最大挑戰。香港社會是否能以最高的危機感來處理,將彰顯香港甚至中央對待香港之所以為香港的定位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以當年廉署的蟲蛀蘋果廣告為例即可說明:蘋果表面的一口,很快就連核心也會爛掉!

反貪制度建於政治基礎

近日,事態已朝着危險的方向發展。廉署的介入為有關人士提供了法治的口實:無罪推定,事實待查,性質待定──自然這只能在他卸任後才能搞清楚。而立法會執着於運用《權力與特權法》調查的策略更加強了事實必須先理清這個觀感,但立法會的調查已被否決。至於特首以個人自律標準與市民期許之落差為由的狡辯,更將問題簡單化為個人判斷失誤問題。湯漢樞機錯誤地引用《聖經》為特首解畫,將問題化為純粹個人道德:人誰無過?然而,「款待門」不是一個純粹的道德問題,也不僅僅是法律問題,否則在貪腐橫行的內地,就不會一再出現「天價香煙門」這類貪腐一經媒體曝光,涉事官員在法律制裁前已經下台的政治處分。

筆者認為,「款待門」首先是一個政治問題,原因簡單:香港的反貪制度從一開始就首先建立在政治基礎上。殖民地時期的反貪制度有着兩個基石:港英時期港督的政治意志和《防止賄賂條例》,而其核心結構是政治為先,法律為後,後者以前者為基礎,並為法律條例的公正性與廉政公署的獨立性與高效提供了政治保障。然而,港督自身的廉潔卻不取決於曾蔭權所依靠的自律,而是取決於一個講究法治與有效管治的宗主國─英國。英國強而有力的自由民主傳統為港督提供了有效的監督與懲處機制。然而,在一國兩制下,北京對特區事務的干預是有顧忌的,因而對特首的制衡是克制的。剩下的制衡措施就只有二○○八年修訂的《防止賄賂條例》,但現在連特首都承認它是多麼的鬆散,最後剩下的就只有特首的自律。但是,這個最後的制衡已經在特首的說辭上顯得多麼軟弱無力和貽笑大方:難道豪華飛機與頭等的差價不是利益?

處理方法反映倡廉決心

不管是否存在貪腐問題,現有的事實已足以構成嚴重的政治問題:它將會像一隻蛀蟲慢慢地把整個蘋果蝕壞了。為了保存香港廉潔制度,特首是否可以接受政治處分,而不是一再以法律程式和個人道德尺度不夠高為藉口?如同當初港督憑着政治意志而不是僅僅依賴當時有所不足的法律制度來整治猖獗的貪腐一樣,特首能否以下台的方式,再次強有力地彰顯香港打擊貪腐、維護廉潔制度的政治意志?立法會又能否不再愚昧地選用《權力與特權法》而直接進入彈劾程序?中央又是否能認識到「款待門」的政治性質,如同英國給予港督的制衡一樣,政治處分甚至放棄曾特首?
「款待門」已成為了香港和中央是否有決心繼續維持香港廉潔的政治問題。



遲雲山
內地法學教授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