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7日星期五

1981年《歷史决議》大搞文字遊戲為毛澤東辯護


北京學者座談發言紀要(15)






《新史記》編者按: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一致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 決議》。30年後的2011年10月中旬,北京民間文化智庫天衡文化中心邀請北京一批知名學者,分兩次座談這個由鄧小平一手推出的《決議》。座談屬於小型 的,沒有任何宣傳,但是與會者站在民間立場的自由發言,從歷史真實出發對《決議》進行的深刻批判,非常值得關注。






朱 正:中共歷史上有兩個關於歷史問題的決議,一個是1945年在延安做的,另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這一個,1981年做的。延安那個《決議》,現附在毛選 第三卷後面了。那個《決議》很明顯就是毛澤東要反對王明過去在黨內的權威,為建立自己的權威而起草的,所以歷史上所有的錯誤都是王明他們的,所有的正確都 是他的。它實際上就反映了毛的觀點。

1981年的《決議》是鄧小平為樹立他自己的權威,樹立他在黨內領導的合法地位。所以所有的錯誤都是 “四人幫”他們的,所有正確的都是他的。由於在“文化大革命”以前,他是毛的愛將,毛的主要助手,毛的許多錯誤他都有份,所以最後這個《決議》對毛要有所 肯定。但是又不能完全肯定,為什麼呢?鄧小平在反對“兩個凡是”的時候說過:“如果按照那個‘兩個凡是’,我就不能恢復工作了。”所以“兩個凡是”是必須 否定的。這就形成了這個決議的第一個亮點:就是對毛所謂“三七開”,可以講毛澤東的功與過了。過去只有人講毛澤東的功,沒人講毛澤東的過。所以說這實際上 是批毛的開始,以前私下裏大家對毛的議論就很多,但是可以公開地寫文章發表來講毛澤東的失誤或者錯誤,這是從這個決議開始的。
鄧小平在“文革”中,是除劉少奇以外的第二個打擊目標,所以他也必須否定“文革”。決議提出“徹底否定文革”,否定這一空前浩劫,深得民心,也是它的一個亮點。在這個《決議》通過以後,至少在學術界,特別是研究近代史、黨史的人,就可以比較公開的徹底批判“文革”了。

朱正

但 是談到毛澤東功過的劃分,所謂“三七開”,我倒想起一個比喻。我看到藍英年先生翻譯的莉季婭回憶錄,裏面引用了阿赫瑪托娃的一句話說:“斯大林是一個魔 鬼,但是口琴吹得很好”。所以我說毛澤東,他詩詞還是寫得很好的。鄧小平說的“三七開”,意思是三分過、七分功,老百姓是不是承認毛有三分功,恐怕都很難 說。毛澤東最後總結他自己的歷史是“這一生做了兩件事,一件事情是把蔣介石趕到幾個小島上去了,一件事情就是搞了一個文化大革命”。我覺得他把奪取了全國 政權和“文化大革命”相提並論是很有意思的,意思是沒有第一件事情,就不可能有第二件事,第一件事情就為“文革”的開始準備了劇場,準備了舞台。因此回過 頭來看,他取得政權,對中國人民究竟是福祉多還是災難多,值得考慮。假如他真正給人們帶來很大的幸福,這是他的一個勝利;假如他取得全國政權以後給人們帶 來了無窮的災難,這個事情還是不是一個成績?

還有,這個《決議》對毛澤東的辯護,最好笑的就是對毛澤東思想的解釋:毛澤東本人的思想可以 不算是毛澤東思想,別人講出來的主意可以算是毛澤東的思想——這完全是概念的遊戲。他們為了給毛澤東辯護已經到了一種理屈詞窮的地步,搞文字遊戲。我看過 中直機關四千人討論決議的會議簡報,那些發言,有很多很精彩。比如薛暮橋,我只引他的一句話:“49年以來,我們沒有做對幾件事”。我覺得這就不是犯了多 少錯、幾幾開的問題,照薜暮橋的這個說法,就是有過無功了。那麼像大躍進餓死數以千萬計的人一類的事,就不止是有過而且是有罪了。而這個決議對於“八大” 以前的事情卻採取全盤肯定的態度。例如對農業合作化、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等等都是全部肯定的。這就不是一種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了。特別是今天,過了 30年之後,我們有了開放改革的經驗以後,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那個時候對工商業的改造,把一些守法的、規規矩矩的資本家都打垮了,現在與時俱進,出現了 新生的資本家(現在資本家還可以入黨哩!),可就不那麼講規矩了。在農村裏,現在也看不到當年農業合作化的痕跡了。所以說這個決議講的這些成績並不符合事 實。(未完待續,《新史記》第6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