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星期四

美國國務卿的演講“邀請了”金日成進攻南韓?


《新史記》蘆笛



一、艾奇遜演說的風波

第 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孤立主義思潮再度抬頭,想從全球事務中脫身出來。民主黨政府不但不援助中華民國政府,還一度對之實行武器禁運。就在中共席捲全國時, 美國還從南韓撤回佔領軍。美軍的離去引起了南韓朝野的極大恐慌。李承晚總統在宣佈美軍撤軍時間表的公開聲明中焦慮地說:“美國為我們留下的問題大到我們無 法光靠自己去解決。……在共產黨人越過三八線進攻時如何援助我們的問題得到回答前,我們不相信美國會把它的剩餘部隊撤走。”儘管如此,美軍仍於1949年 6月30日按計劃撤完,只留下了400多名顧問。對李承晚絕望的質問,美國人的回答是:“向聯合國求助。”(注1)

但 此後中共勝利在美國引起了很大震動。共和黨人指責民主黨政府“丟掉了中國”,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被迫發表白皮書自辯,說中共之所以上台,主要是國民黨腐敗了,不是軍事援助能夠解決的。從這個認識出發,他和杜魯門制定了相應的外交戰 略,那就是向亞洲國家提供經濟援助,鼓勵其政治革新,搞好經濟,並以民族主義抵禦共黨在全球的擴張,而不是光靠美國以武力去保衛。根據這個戰略思想,美國 國家安全委員會制定了NSC 48/2文件,準備向南韓提供經援。但美國國會卻否決了政府的相關提案。(注2)

在此背景下,1950年1月12日,艾奇遜在美國全國新聞俱樂部發表演說,闡述了美國在亞洲的新戰略。他首先指出,亞洲正在勃興的獨立運動,不但成了人民從外國統治下爭取自由的象徵,也是人民從招致貧窮與苦難的暴政下爭取自由的象徵。




  1949年1月上任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

他以此解釋了中國發生的變化,再度為“丟失中國”辯解,說國民黨是被人民拋棄的,政權是自動崩解的。他接著造謠說,蘇聯已快完全吞併了滿洲、內蒙與新疆,而 此舉必將與中國的民族主義者發生衝突。因此,美國不要去進行愚蠢的冒險,那樣反而會把中國人民對俄國人的仇恨轉移到自己頭上來。

他接著介紹了美國在太平洋抵禦蘇聯擴張的防禦圈,這個防禦圈沿著阿留申群島到日本,然後再到琉球群島。美國將繼續控制這些重要地區。但美國不能為防禦圈外的 地區提供軍事保證,這麼做既不明智也無必要。如果這些國家遭到進攻,必須首先依靠自己去抵禦它,然後再依靠在聯合國憲章指導下的整個文明世界的援助。這些 國家有許多緊迫的問題,使得它們容易被顛覆和滲透,但這趨勢並不能以軍事手段去阻止。

據此,他強調指出,在亞洲新獨立國家中抵禦共產主義擴張最好的辦法,是幫助那些國家建立健全的政府,發展經濟,使得這些國家不再因人民無知、輕信虛假的諾言、或是因為苦難而被共產黨滲透。(注3)

這個演說體現了艾奇遜的洞察力——他察覺到了第三世界民族獨立運動被莫斯科巧妙利用為“世界革命”工具,提出了反制措施。雖然這政策是在列寧提出“帝國主義與民族解放運動理論”幾十年後才提出的,但能看到這一點,總算是不錯了。

不 幸的是,那演說有個重大疏忽——沒有把南韓和台灣劃在防禦圈內。他雖然要求國會通過法案援助南韓,卻又說美國對韓國的責任沒有對日本的那麼直接。更有甚 者,他還說:“我們在那兒過去負有直接責任,也行動過,現在有著比更南面的國家更有效的機會。”這話給人的感覺就是,美國現在對韓國沒有直接責任,只是有 機會。

當時中蘇都知道,美國放棄台灣已經是既定政策。現在艾奇遜既然間接宣佈台灣與南韓都不在美國的防禦圈中,那就有可能誘使莫斯科相信,美國已經決定拋棄南韓。畢竟,當初中共席捲南中國時老美都沒有干涉,很難想像他們現在會為了個貧瘠的朝鮮半島大打出手。

朝 鮮戰爭爆發後,艾奇遜演說在美國朝野激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人指責它鼓勵了北韓侵略,美國國務院甚至不得不為此制定一份秘密文件,列舉演說中一些話語,要求 有關人士引用它們去反駁指責者(注4)。但責難的聲浪一直未平息。艾森豪威爾在1952年的競選演說中,指責艾奇遜的演說為北韓入侵“開了綠燈”(注 5);麥克阿瑟說:“我覺得國務卿在遠東問題上聽取了糟糕的勸告”(注6);李奇微則說:“艾奇遜這種我們無意防守朝鮮的明顯表示,是絲毫也無助於動搖敵 人採取行動的決心的(did nothing to give the enemy even momentary pause)。”(注7)

蘇 聯解體之前,大多數西方歷史學家都持此類觀點。例如Robert Oliver認為,戰爭之所以爆發,是因為美國官方聲明表明了美國不會保衛朝鮮(注8);David Rees認為,艾奇遜的演說表明,西方因為虛弱和失算,將會容忍共產黨人在一個亞洲國家發動進攻(注9);Robert Donovan認為,艾奇遜演說使得金日成、斯大林和毛更加相信冒險會取得成功(注10);Burton Kaufman認為,艾奇遜的演說使金日成以為美國不會介入戰爭,而他則能得到蘇聯的持續援助(注11)。即使比較謹慎的學者也認為,艾奇遜的演說至少是 不明智的,例如James Stokesbury說:“除非看到北韓或蘇聯的檔案,誰也不能說那演說是綠燈,但可以有把握地認為,它不是紅燈,甚至也不是黃燈”(注12)。類似 地,Peter Lowe說:“毫無疑問,傳播韓國可以被犧牲的印象是愚蠢的,它只會鼓勵北韓和蘇聯相信,如果北韓南下,去統一朝鮮半島,美國很可能不會採取有力的行 動。”(注13)

前蘇聯檔案解密後,許多學者仍持這一傳統看法,例如Harry Summers認為艾奇遜在其演說中明確表示美國已經徹底拋棄南韓,鼓勵了莫斯科與北京批准北韓的進攻(注14);

Kenneth Lee指責艾奇遜的演說是“公開邀請”共產黨發動進攻(注15);Michael Hickey 認為演說證實了美國已不再計劃保衛南韓(注16);Stanley Sandler認為艾奇遜臭名昭著的演說鼓勵了平壤的侵略意圖(注17),等等。


注釋:

1 President Rhee’s Press Statements, in Muccio to Secretary of State, May 7, 16,19, and June 6, 1949,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hereafter, FRUS), 1949, vol. 7, pp. 1011-2, 1023-4, 1030-1, 1035-6,1039。本文引用的英語文獻都由作者譯出,若有誤譯之處,尚祈讀者教正。

2 James I. Matray, The Reluctant Crusade: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 Korea, 1941-1950, pp. 151-205,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5.

3 演說全文載於Burton Ira Kaufman所著的The Korean Conflict,pp122-129,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9.

4 Remarks by Dean Acheson Before the National Press Club, ca. 1950. Harry S. Truman Administration, Elsey Papers.  http://www.trumanlibrary.org/whistlestop/study_collections/koreanwar/documents/index.php?documentdate=1950-00-00&documentid=kr-3-13&pagenumber=1

5  University times The faculty and staff newspaper of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Volume 32 Number 21 ,June 22, 2000

6 Douglas MacArthur, Reminiscences,McGraw-Hill, 1964), p. 322;

7 馬修·B·李奇微:《朝鮮戰爭》,中文譯者不詳,電子書,無頁碼。

8 Robert T. Oliver, Why War Came in Korea,  p. 8,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1950)

9 David Rees, Korea: The Limited War,  p. 9,  St. Martin's, 1964.

10 Robert J. Donovan, Tumultuous Years: The Presidency of Harry S. Truman, 1949-1953,  p. 136, W.W. Norton, 1982.

11 Burton I. Kaufman, The Korean War: Challenges in Crises, Credibility, and Command (Philadelphia, pp. 27-33 ,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86.

12 James L. Stokesbury, A Short History of the Korean War, p. 35, William Morrow, 1985.

13 Peter Lowe: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 p. 119, Longman, 1986.

14 Harry G. Summers, Jr., The Korean War Almanac, pp. 2, 13, Facts on File, 1990.

15 Kenneth B. Lee, Korea and East Asia: The Story of the Phoenix, p. 184, Greenwood, 1997.

16 Michael Hickey, The Korean War: The West Confronts Communism, 1950-1953 , pp. 21, 29 , John Murray, 1999

17 Stanley Sandler, The Korean War: No Victors, No Vanquished, p. 42  University of Kentucky Press, 1999.(《新史記》第8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第8期電子版下載位址: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626?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明鏡書城http://city.mirrorbooks.com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