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9日星期六

从“中国制造”迈向“德国制造“

Die deutsche und die chinesische Nationalflagge wehen am Montag (12.10.09) in Berlin am Kanzleramt beim Empfang des stellvertretenden chinesischen Staatspraesidenten Xi Jinping. Jinping eroeffnet am Dienstag (13.11.09) die Buchmesse in Frankfurt am Main. Foto: Axel Schmidt/dapd // Eingestellt von wa

不久之前,两家中国企业集团三一重工、潍柴动力投资重金分别收购了德企普茨迈斯特和凯傲集团。除此之外,许多中国公司都纷纷进驻德国,在这里销售或者是直接进行生产。是什么原因吸引了这些中国企业呢?

如果一个人不远万里路程来到一个风土人情迥异的陌生国度,冒着成千上万欧元的风险来投资,那么他一定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做出这个决定。九月中旬在科隆召开的2012中国商务与投资论坛上,当记者询问商家赴德投资的理由时,许多人不约而同的表示,“德国制造”的核心内容——德国技术,是促使他们来这里投资的主要原因。

三一重工三副总经理蒋向阳接受采访时表示:“德国制造首先是一个品牌。首先品牌听起来很好,另外,它是实实在在的:研发、制造零部件,(包括)服务,各方面的高品质。这个是目前‘中国制造’还比较欠缺的”。

高科技吸引投资者

作为世界大工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商,业务覆盖了各个国家和地区。不过中国人并不因满足于此。他们投资重点行业,希望尽快缩小与世界顶级的距离。然而“中国制造”的商品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廉价”、“仿冒”、甚至“缺德”这种词汇。北威州投资促进署署长华珮(Petra Wassner)认为,在德国,中国产品的质量还没有得到它可以得到,甚至可以说应该得到的认可:“基于这个原因,中国高质量产品在欧洲安家是很重要的。最近就有几个很好的实例:比如华为计划在IT界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品牌,而现在已经得到了认可。另外,电脑制造商联想(Lenovo)也比较成功。”

另外一个成功的案例是三一。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小作坊起家的这家南方私营企业,首先在中国打响了自己的品牌,继而进入拉丁美洲,最近成功立足欧洲。大约在一年前,三一落户科隆附近小城贝得堡(Bedburg),这里是三一的欧洲中心,该产业园总投资达1亿欧元。在今年年初,三一重工出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混凝土集团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谈到收购普茨迈斯特,蒋向阳表示:“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就是说,没有办法计划说,我要收购普茨迈斯特或者是别的公司。普茨迈斯特一直是三一学习的榜样,现在我们依托中国市场,通过我们的管理和员工的努力做的比较大了,而普茨迈斯特正好处于各方面的考虑,出售了,所以这样的机会是不容错过的。

在中国售出的混凝土地泵中有一半产品都是三一重工生产的。而普茨迈斯特公司在混凝土机械全球市场占有率约40%。现在两家工程机械巨头的合并组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团队。因为母公司提供了资金后盾,普茨迈斯特最近吞并了搅拌设备生产商Intermix,延长了自身的产品线。而三一重工业也为“德国制造”的高价值感到高兴:“这个价值首先是全世界众多客户几十年对普茨迈斯特的信任,通过我们获取了这个品牌,我们就把这一块市场维持下来。”

聚集北威州

中国企业以这种方式缩短与世界顶级的距离。在上个世纪末,第一批从中国来的投资者落地德国。其中很多人从事贸易生意,在德国开设分店,销售“中国制造”的商品。之后有些公司利用德国专业技术,在德国进行生产。从3、4年前开始,渐渐出现了中国企业收购德国公司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一些中型德企在金融危机中苦苦挣扎之时,中国企业的腰包却日益见涨。北威州投资促进署署长华珮表示:“一方面,中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另外,中国私营企业有足够的资本缓冲,可以收购公司,并给这些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这也使得就业岗位留在了德国。华珮说,从2004年起,中国投资方仅仅在北威州就创造了约8000个就业岗位。一共有750家中国企业在这里投资。而达到这个规模,北威州投资促进署也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他们的工作之一就是协助中国企业来北威州安家落户。这个州政府机构在中国有三个办事处,为投资者提供的免费一站式服务。对于华珮来说,北威州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我们有地理优势,位于欧洲的中央位置,另外这里基础设施完善。有着理想的物流条件。我们还有着雄厚的经济结构,涵盖化学、机械工程、汽车供应结构以及可再生能源等等行业。”

而这些行业都是中国政府决定未来的发展重点。因此中国投资者涌入德国的浪潮才刚刚起步,这一点上,九月中旬召开的2012中国商务与投资论坛上,与会者达成了共识。

“中国制造”要像“德国制造”那样成为一块响当当的牌子,依然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全球一体化已经显现出其影响。中国企业在德国生产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他们使用的零配件中许多都是德国产品。而把生产线移至中国的德国企业,使用德国元件的比例越来越小。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从“中国制造”转型为“德国制造”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德国之声中文网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