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記者柯宇倩/一次因緣際會下,美國作家戴夢(Michelle Dammon Loyalka)前進中國農村,並留下與農民一同生活,從此開啟她對農民工議題的關注。在戴夢的新著《吃苦:中國偉大城市遷移的第一線故事》(Eating Bitterness: Stories from the Front Lines of China's Great Urban Migration)一書中,作者以第一手的採訪資料與不同的角度詮釋了中國的農民工生活,更重要的,戴夢點出中國農民工面臨的各種困境,在農民工人數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農民工問題是未來幾年中國政府的關鍵議題之一。
農民工未來20年將達3億人
2004年,戴夢回美國攻讀新聞碩士,取得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Missouri School of Journalism)碩士學位後,戴夢得到獎學金,她回到甘家寨,發現甘家寨即將被拆除,農民工因此對未來的生活感到擔憂,戴夢發覺,她該為農民工留下一些記錄,進而促成了《吃苦》這本書。
戴夢表示,目前中國在城市的農民工大約2億人,未來20年,農民工人數可望增加到約3億人,農民工的遷移,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最快速的移動,對中國人民的生活型態、文化、價值觀都有深遠的影響,而對中國政府來說,農民工問題更是未來幾年的關鍵議題之一。
在西方,如此大規模的城市人口增長,要花上200年的時間,但在中國,僅花了50年。戴夢指出,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城市人口已增加了一倍,未來30年,中國城市人口預計會再增加一倍,中國已有160個城市的人口超過1億,2025年,中國估計有221個城市的人口超過1億,因此,只過了10多年,中國就多了80個人口超過1億的城市。
到了2030年,中國的城市人口會達到10億人,這會使得中國的城市人口比整個北美和南美洲的人還多。促成城市人口增長的原因有許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農民工。
未來,農民工會更年輕、教育程度也會更高,2011年,70%的農民工在30歲以下,66%的農民工為男性,65%的農民工受過完整中學教育,12%的人完成高中教育。
一般人的印象中,農民工都是在工廠中工作,實際上,戴夢指出,2億的農民工裡,只有約三分之一的農民工是工廠工人,其他三分之二的農民工可能投入房屋建設、道路鋪設、公共衛生等促進城市化的工作,其他如餐飲﹑娛樂、維修等各式行業也能見到農民工的身影。
農民工做著低薪、城市人較不願意做的工作,他們很有機動性,能隨著中國經濟的變化,適應並配合中國的需求,做著各式各樣的工作,農民工說,他們沒有太多選擇。也因為到處都可見到農民工的身影,農民工是中國城市的重要組成份子。
農民工對城市和農村貢獻大
中國在過去30年的高速增長下,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許多大城市的高樓林立、公共設施便利,很大程度都要歸功於這群努力、吃苦的農民工。
農民工不只為城市的現代化盡一份心力,在自己的家鄉,農民工也是一股推動村落前進的動力。根據戴夢的調查,農民工不是一直待在城裡,他們可能在城裡待上幾年,之後返回家鄉一段時間,接著又到城裡待上幾年。在城鄉之間往覆,對農民工來說是正常現象,據統計,38%的農民工在城裡待1年以下,26%的人待1至2年,19%的人待2至4年,17%的人待4年以上。
每當農民工從城市回到農村,就帶回新的生活型態、新的觀念、新的技巧,有的農民工在農村推展新的生意,因此,農民工不只在城市發展中有所貢獻,對於農村的進步也有助益。
儘管農民工對城市和農村都有相當程度的貢獻,過去30年裡,農民工的生活條件確實有了進步,但他們在城市的生存條件卻沒有明顯的改善。戴夢對《明鏡》表示,2000年中,她開始重視農民工議題,經過這些年的觀察下來,農民工的生活條件確實有所改善,例如他們的薪資提高了許多。
農村的生活也有了變化,農民獲得較多的政府支持。戴夢對《明鏡》舉例,中國政府廢除了農業稅,政府也開始給農民補貼,讓他們能購買洗衣機、農業機具等用品。“我想比起在農村的生活,農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條件更差,他們的居住環境很小很擁擠,也沒有太多的生活用品,因為他們不知道會在當地待多久。”
根據戴夢的調查,絕大多數農民工都超時工作,80%的人一週工作七天,75%的人一天工作9小時,12%的人一天工作13小時,一天工作超過13小時的也大有人在。
農民工的薪資也往往過低,居住地區往往生活條件不好,不只自己的居住空間相當擁擠,與其他人共享的居住區域也非常狹窄,衛生條件也差,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如犯罪率較高,50%的農民工住在僅有8平方公尺或更小的空間中,只有一張床和一點走動的空間。
戴夢對《明鏡》指出,許多人可能會說,在村裡的農民跟在城市的農民工一樣辛苦,因為耕田同樣非常累人,但很多農民工每天工作達18小時,所以在戴夢看來,農民工的負荷更重,不過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他們想給下一代更好的生活。
美國作家戴夢。(明鏡記者柯宇倩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