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記》蘆笛
沈志華教授認為斯大林此話“完全是言不由衷、掩人耳目”,目的是掩蓋他先前的失算。他認為,若要認為斯大林說的是真話,那必然要得出三個推論:“一,斯大林早在蘇聯代表退出聯合國安理會時就計劃發動朝鮮戰爭;二,斯大林在同意金日成的進攻計劃時就預計甚至希望美國干預這場戰爭;三,斯大林已經算定在美國介入戰爭後中國就會出兵朝鮮與美國軍隊作戰。”而這與已知史實不符。
因此,他推測,蘇聯之所以不參加安理會,是為了避免陷入兩難選擇——“不使用否決權就意味著對北朝鮮乃至社會主義陣營的背叛,使用否決權則等於承認在平壤的背後站著莫斯科,從而導致與美國和世界輿論的直接對立,而這都是斯大林不願看到的”。
愚以為,沈教授的論證未必成立。先看那三條:
第
一,誠然,沒有證據提示,早在蘇聯代表開始抵制安理會時,斯大林就在計劃發動戰爭。相反,已有證據表明,直到1950年3月18日,他才同意為金日成提供
軍火(注44),提示他直到那時才最終打定了主意。但當初蘇聯抵制安理會的理由,並不能用來解釋它後來為何不在關鍵時刻重返安理會,否則似有刻舟求劍之
嫌。尤其是在賴伊主動邀請馬立克開會之後,蘇聯還要堅持抵制,那就再不能用“抗議不驅逐蔣匪、接納新中國”來解釋了。而且,蘇聯外長避而不見美國大使,與
此如出一轍,難道也是為了抗議不驅逐國府?
凡成功的戰略家都講究“因勢利導”,亦即隨時根據情況的變化,改變或完善原戰略。蘇聯當初抵制
安理會,當然很可能是為了驅逐國府。但前已說過,斯大林同意金日成冒險之前,必然會擬想美國可能採取的一切反應。無論美帝派兵與否,去聯合國哭訴都是必幹
的第一件事。在批准金日成的戰爭計劃後,斯大林還要讓代表團堅持抵制下去,當然是把它當成了應付將來美國在聯合國活動的招數。換言之,他蓄意延長了早就該
結束的抵制,以便“讓美國放開手腳,利用安理會中的多數再做些蠢事”。
1950年12月,聯合國安理會就朝鮮戰場上中國軍隊撤軍問題表决,回到安理會的蘇聯代表雅各布·馬立克(舉手者)投了唯一的反對票。
第二,斯大林並沒有“在同意金日成的進攻計劃時就預計甚至希望美國干預這場戰爭”。相反,上節反復說的就是,美國介入一直是他最大的隱憂,就是為此他才一直不准金日成輕舉妄動。後來改了主意,是因為他覺得美國干預的可能不大。即使如此,他也留下了中國作為應急預案。
但
這些事實並不與他刻意縱容美國跳樑相矛盾。實際上,不管美國怎麼行動,他都不會輸:若是美國如他原來估計的那樣,不想出兵,只是在安理會發個決議譴責一
下,坐視走狗李承晚匪幫被推翻,那就在世界上丟了臉;如果美國決定武力干預,卻又行動遲緩或是作戰不力,讓金日成獲得速勝,統一了朝鮮,造成既成事實,使
得聯合國再也無法干預、只能灰溜溜偃旗息鼓(事實上,若是沒有沃克將軍,這結局已經發生了),則美國更是丟臉,第三世界的多米諾骨牌從此將更容易接連倒
掉;若是美國打敗北韓,他已經留下了中國那個備胎,用上就是了。一旦中國參戰,那美國將就此陷在遠東,無力再去西線與他爭奪,豈不更好?
第
三,“斯大林已經算定在美國介入戰爭後中國就會出兵朝鮮與美國軍隊作戰”,那不是他算定的,是毛澤東向金日成幾次作出的承諾。儘管金日成在與斯大林會談
時,代毛保證過,斯大林仍不放心,幾次強調必須有中國批准,金日成才能發動戰爭。直到最後一刻,他還電告毛:“這個問題最終必須由中國和朝鮮同志共同解
決。”明說了打仗是中朝兩國的事,與蘇聯無關。而毛也完全明白他的心思,不但批准金去冒險,還正式對金承諾:萬一美軍參戰,中國將派兵幫助朝鮮,因為蘇聯
與美國之間有關於三八線劃分的協定,不便參加戰鬥,但中國沒有這種義務,可以幫助朝鮮,還表示作戰是兩國的共同任務,中國將提供必要的援助(注45)。這
些情況斯大林當然知道,所以他才會自覺有備無患,同意金日成放手大幹,反正惹出禍來有中國人頂住。
實際上,在給哥特瓦爾德的電報裏,斯大
林已經假想了“美國政府還繼續被牽制在遠東,並使中國加入解放朝鮮和爭取本國獨立的鬥爭”。請注意,當時聯合國軍尚未在仁川登陸,朝鮮“祖國解放戰爭”形
勢還在一片大好,他就能擬想到中國出兵與美帝纏鬥的前景,不能不令人佩服他的瞻矚之高遠,心思之細密,真個是算無遺策。說是“算定”雖然太誇張,但雖不
中,不遠矣。
至於沈教授說的斯大林面臨著“使用否決權則等於承認在平壤的背後站著莫斯科,從而導致與美國和世界輿論的直接對立”的困境,
愚以為根本就不存在。誰都知道“平壤的背後站著莫斯科”——金日成政權本來就是蘇聯佔領軍用刺刀扶植起來的。不使用否決權,“世界輿論”也不會出現錯覺,
以為莫斯科並非平壤的大老闆。而且,蘇聯雖然沒有行使否決權,但一直在譴責安理會那兩個決議,聲稱它們是非法的。在這麼做時,它為何又不怕“等於承認在平
壤的背後站著莫斯科,從而導致與美國和世界輿論的直接對立”呢?
更何況俄國人信奉的是“軍刀說了算”。害怕強國、千方百計避免與之發生衝突,倒確實是斯大林的特色,但“世界輿論”他卻是從來不怕的。當年蘇聯悍然入侵芬蘭,“導致”與英法等國“和世界輿論的直接對立”,蘇聯為此被驅逐出國聯,斯大林在乎過麼?
不
僅如此,在抨擊安理會決議時,蘇聯人給出了一系列理由:83號決議是根據韓國軍方提供的情報作出的,而那情報實際上來自於美國情報機構;北韓未被作為聯合
國的臨時成員邀請與會,而這違反了《聯合國憲章》第32條;朝鮮戰爭超出了聯合國憲章的範圍,因為最初的南北邊境衝突曾被劃定為內戰(注46)。這些抗議
都振振有詞,尤以第二條言之成理(注47)。如果蘇聯出席安理會,完全可以以此為由投否決票。這麼做貌似符合西方的程序正義,而且顯得不偏不倚,不但不是
“等於承認在平壤的背後站著莫斯科”,還能蠱惑第三世界與西方左派,英美法也難以反駁。為什麼他們不這麼做,卻要站在會場外,徒勞無益地大聲嚷嚷呢?
其
實這一切早在斯大林算中。前已述及,1949年9月24日,蘇共政治局在駁回金日成的請戰書時就指出,人民軍進攻南方可能給美國人以藉口,在聯合國大會上
提出這一問題,指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侵略,並要求聯合國大會同意美國軍隊進駐南朝鮮。美國軍隊進駐南朝鮮可能導致長期佔領這個國家的南部,因而
拖延國家的統一。(注48)
所以,早在那時,斯大林就已預見到了美國有可能要求聯合國授權出兵,而他並不想被逼到動用否決權去防止此事。
正是為此,他才否決了金日成的請求。既然如此,那麼他後來同意金日成的請求,當然只可能是他覺得,哪怕最壞的情況發生,也有中國人頂住,所以再不必去動用
否決權阻止美國人派兵。要默許美國人為所欲為,同時還要在“民主陣營”面前作出堅決反對美帝侵略的姿態,當然最便當的辦法便是延長那抵制活動,專在安理會
會場外怒吼。
因此,竊以為,斯大林給哥特瓦爾德的電報,是他一生中絕無僅有的對自家心事的坦率解釋。接受這極為難得的供詞,不但不會導出與史實相矛盾的結論,還能使得一系列費解的現象脈絡畢現。反過來,否定這重大證詞非但缺乏證據,而且還無法解釋兩個史實:
注释:
44 Stalin to Shtykov, 18 March 1950 and Shtykov to Vyshinsky, 21, 24 March 1950, The Cold War in Asia, CWIHPB, pp. 37-38.
45 楊奎松:《斯大林為什麼支持朝鮮戰爭?》,http://www.shekeyuan.com/plus/view.php?aid=519
46
Gross, Leo,Voting in the Security Council: Abstention from Voting and
Absence from Meetings. The Yale Law Journal 60 (2): 209–57;1951;Schick,
F. B Videant Consules,The 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3 (3):
311–325,1950.
47
《聯合國憲章》第32條:“聯合國會員國而非為安全理事會之理事國,或非聯合國會員國之國家,如於安全理事會考慮中之爭端為當事國者,應被邀參加關於該項
爭端之討論,但無投票權。安全理事會應規定其所認為公平之條件,以便非聯合國會員國之國家參加。”http://www.un.org/zh
/documents/charter/chapter5.shtml
48 《莫洛托夫呈報的擬答覆金日成的指示稿》(附件第二稿),《朝鮮戰爭:俄國檔案文件》。(《新史記》第8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第8期電子版下載位址: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626?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明鏡書城:http://city.mirrorbooks.com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十月
(773)
-
▼
10月 16
(18)
- 劉延東有望昇任國務院副總理
- 明鏡獨家:劉雲山親信涉嫌貪腐情色將被「雙開」
- 明鏡獨家:章子怡亮相紐約中國電影節破謠言
- 明鏡獨家:中共老常委確定十八大新常委
- 博訊獨家消息引爆章子怡提告之後
- 明鏡預報:中共召開了政治局常委會議
- 郭金龍重露面,北京“721”救災搶險立即變了味
- 斯大林的電報:一生絕無僅有地坦率解釋自家心事
- 日本就中国军舰压境向中方提出交涉
- 小股东可谋中国大人权
- 亚洲强国军费开支大幅增长
- 中共五年处分66万贪官 薄熙来级别最高
- 林中森抵北京 晚間首次林陳會
- 薄熙來人大未除名 審判還得等
- 18大確定 人民幣創19年新高
- 新一波造神風潮 在大陸興起
- 2012年10月15日《明鏡郵報》
- 2012年10月15日《歷史日報》
-
▼
10月 16
(18)
-
▼
十月
(773)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內幕記者柯宇倩/中國 2012 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降至 7.6% ,為三年來的最低點,中國總理溫家寶 7 月時已兩度對經濟前景發出警告,表示經濟困難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一些機構和個人預測中國經濟可能會硬著陸,出現明顯的經濟衰退,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杰納蘇分校( State ...
-
《新史記》記者柯宇倩/ 2012 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 23 周年,就在紀念日前 2 個多月,媒體披露溫家寶多次在中共高層會議中,試探性提出重新評價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的消息。中國學者、異議人士陳子明在接受《新史記》專訪時表示,此消息是有意放出的風聲,想觀察外界對此作法的評價。陳子...
-
據一位剛從北京市委黨校受訓結束的官員透露,已被罷黜的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共涉及11件命案,未來將會一一公布。而醞釀中的中共18大政治局常委名單,將有破格的人選。 據了解,目前中紀委所掌握的資料顯示,薄熙來共涉及11件命案,現在曝光的只是英國商人海伍德(Neil Heywood)命...
-
本報記者賴昭穎 馬英九總統的用人哲學以及與在野黨的互動在國內備受質疑,美國總統歐巴馬也面臨相同問題。 歐巴馬第二任期的新執政團隊人選,包括國務卿、國防部長、中情局長和財政部長等,清一色是白人男性,飽受美國輿論抨擊缺乏多元性;此外,歐巴馬長期被質疑決策圈自成一格,缺乏與外界互動。類...
-
【明報專訊】台灣大選結束翌日,勝選連任的總統馬英九前往拜祭父親,報告選舉結果。他公開表示,未來4年,沒有連任的壓力,卻有歷史評價的壓力,他將盡心盡力,「在國家跟社會的歷史上留下一個典範」。台灣多名專家分析認為,馬連任後兩岸關係將朝正面發展,無可避免地由經濟往來發展到政治接觸,最早...
-
廣州爆炸據信是危險品卸載時發生事故造成 廣州白雲區星期二(9月10日)中午發生爆炸事故,造成死傷。 《廣州日報》記者稱,消防部分初步確認為裝載危險品集裝箱車在卸貨中發生爆炸。 記者表示,根據現場找到的殘肢判斷,爆炸可能導致至少四人死亡,其中可能包括司機和貨主。 中午12點,白...
-
陳文和/綜合報導 攸關歐洲政經局勢走向的法國總統選舉廿二日首輪投票結果揭曉,中間偏左「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拔得頭籌,拿下二八.六三%選票,中間偏右「人民運動聯盟」現任總統薩科奇緊追在後,取得二七.一八%票數,兩人將在五月六日第二輪投票一決勝負。消息傳出,歐股廿三日為之重挫。 ...
-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在头版头条刊登报道称:在中国的权力斗争中,英国人海伍德死于氰化钾。 报道引述中国网站百度上传的跟贴称,重庆南岸区委书记夏德良已经招供:提供了氰化钾给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谋杀了英国商人海伍德。 报道认为,这些帖子没有立即被删除,导致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机密得以在...
-
特約記者楊兆中/香港報導 梁振英當選新一任行政長官,其得票數689票反映了北京在最後關頭為他拉票的成果,而唐英年則明顯成為今次選舉的輸家,不少商界人士顧及大陸生意,只能轉投梁一票。 親北京兩大政黨,民主建港聯盟及香港工會聯合會,合共逾200票都投給了梁振英,是今次梁致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