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4日星期六

陳子明:要求走民主憲政的人比從前思想更成熟


《新史記》記者柯宇倩/2012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23周年,就在紀念日前2個多月,媒體披露溫家寶多次在中共高層會議中,試探性提出重新評價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的消息。中國學者、異議人士陳子明在接受《新史記》專訪時表示,此消息是有意放出的風聲,想觀察外界對此作法的評價。陳子明說,20多年前中國知識界的討論主軸是憲政民主,如今知識界有了分歧,學生對政治的關注度也降低,但要求走民主憲政的人比從前更堅定、思想更成熟,陳子明相信六四終會平反。


許多中國民運人士將方勵之稱作“精神導師”,方勵之的逝世,令平反六四與讓海外民運人士返回中國的話題再受重視。陳子明對《新史記》表示,六四鎮壓本來就是一件錯事,就算是下決策者,心裡也有數,知道將會是自己歷史評價上的一個污點,至於協同者就更清楚這一點。


1989年,胡耀邦的猝世引發了學潮,參與者高喊自由、民主、反貪污,但《人民日報》的“四二六”社論將學潮定性為“資產階級自由化動亂”,招來學生更強烈的反彈,最終導致官方的鎮壓行動。


陳子明表示,現在的老百姓對當年學生提出的反貪污、反官倒、要民主的需求更大。“我被長期看押時,看押者有的是下崗工人,他們說,當年學生讓我們罷工,我們沒去罷,現在如果有學生起來,我肯定要上街。所以從客觀上來說,現在的形勢比當年有利。”


但從主觀上來看,現在要爭取民主、要反貪,卻不一定更有利。陳子明對《新史記》指出,現在學生的思想狀況、心理結構都與當年有所不同:當時的學生在社會上帶有一點貴族色彩,有些天之嬌子的心態,對政治的關心度較強,對就業等個人問題看得較淡,而現在的學生在總人口中佔的比例,與當年相較多了好幾倍,畢業後的前景不明朗,因此對個人利益的考慮也較多,真正關心政治、願意在這方面有所付出的學生,與23年前比起來少了些。


中國的知識界在這23年間也發生了變化。陳子明表示,1989年春夏之交前夕時,中國知識界要求走憲政民主道路的態度已經比較明朗,當時像《河殤》那嚮往發達國家所代表的“色文明”,是壓倒性的,1988年底到1989年,民間的知識界開過幾次幾百人的會議,幾十人的會議舉辦得更多,這些會議上的主調,都是呼籲中國走憲政民主的道路。



全文將刊於《新史記》。














陳子明。(陳子明提供明鏡網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