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8日星期三

“誰怕死就走吧,我決不自行離開松江!”


《新史記》王東平


二、死守松江三日之苦戰(注32)

十 月底,張發奎西調主持中央方面軍,率第8集團軍渡黃浦江西行。在經松江時,約王公璵作簡短談話,囑咐要注意金山衛等沿海敵情(據《張發奎口述自傳》,該年 10月至11月初,是張發奎一生中最痛苦的回憶)。在浙江的第10集團軍遲遲未能接防,以致有的縣已全無國防軍。原來專區訓練的十餘萬壯丁都已陸續補充到 主戰場的部隊,專區的兩個保安大隊(團),一個散佈於京滬,滬杭兩線鐵路公路的橋樑渡口,只有一個大隊駐守松江城,作為預備隊應急。城內居民和行政人員, 連警察都已逃離,幾無商販活動,平常生活都很不方便。

11月4日拂曉,日軍以橡皮艇載百餘人在金山衛登陸,即築散兵坑,有建立灘頭陣地之意圖,金山縣(注33)只有一個保安中隊(相當於營),乃急報專署,專署馬上直接向前敵指揮部報告,得指示“嚴密監視,並守城待援”。

11 月5日拂曉,日軍在金山衛到全公亭一帶大舉登陸,少量守軍和地方部隊即被殲滅殆盡。金山衛距松江城僅30公里,一天的行程,金山縣長程厚之(注34)又向 專署告急,專署急報總指揮部,得陳誠司令官的指示:“守城待援”!並謂已派軍馳援,不久,總指揮部從北幹山他移,就無法聯繫上了。

當天晚上松江到了衣著中山裝的客人,是新上任的第8集團軍的副總司令黃琪翔將軍(注35),前來視察,但只帶來隨員二人。當夜日軍國琦支隊就進入金山縣城。

11 月6日,仍天雨,日機連續狂炸松江城,據報日軍一股已達米市渡,在黃浦江上搭浮橋北犯。米市渡距離松江城約5公里,步行數十分鐘的里程,形勢危殆!上午, 專區保安司令部內官佐集合,邀王專員“視察佈防情況”,出南後竟繞向北門,一參謀進言“城內僅一保安大隊,不足禦強敵,多處國軍西撤了,不如轉進……”邀 王離城。

王情急之下,跌坐於地,聲言:“誰怕死就走吧,我決不自行離開松江!”大家遂表示願共同行動,分頭督令士兵守城。

上 午,黃代總司令找到王專員,當面寫下手令交王:“著該保安司令協同40軍郭軍長汝棟,67軍吳軍長克仁,死守松江縣城三日,違即軍法嚴懲。”請示援軍何時 能到,答以自然會到,並強調完不成任務就殺頭。(10月中,軍務會訓令,對團以上指揮官“如有擅自撤退者,依法連坐”,黃在此延伸到地方部隊)。不久,守 衛報告,黃帶二隨員已雇小船離去,因不知其指揮部設於何處,就再無聯繫(注36)。

傍午,援軍開到,是43軍(注 37)。是由78旅少將旅長馬福祥(注38)帶隊急行軍趕到,和王專員一見面就豪氣地講:“趙子龍來也!”問及部隊人數,卻僅有120餘人。馬講:“趙子 龍單騎救主,何況我們還有一些兵,兵不在多,只要調度得宜,總能達成任務。”瞭解情況後,馬即讓保安隊守城內,自率43軍隊伍出南門築工事應戰,隨後郭汝 棟軍長(注39)坐滑竿到達,王專員迎郭軍長到專署的防空地下室,作為指揮所,此地下室距小南門僅約300公尺。此時守城力量,總數近千人,因有將軍坐 鎮,自然增加了守城信心。


郭汝棟軍長。


43 軍為四川草鞋兵,裝備簡陋,僅轄一個師,第26師師長為劉雨卿。1937年原駐貴州,步行趕到長沙才車運到上海,10月18日甫下車即奉令守大場,苦戰7 晝夜,原來近萬人只剩五百餘。交防次日,大場失守,後來被評為淞滬會戰中戰績最好的五個師之一(注40),當時奉令去杭州休整補充,途中得令暫駐嘉興。 11月5日因金山衛日軍登陸,奉令馳援松江(注41),郭軍長帶病率尚能作戰的百餘人赴難。馬福祥在大場時,旅部被毀,僅以身免。

當時,敵機時常轟炸,中午日軍先頭部隊已到小南門和西門一帶,時有短兵接觸,西門外原為商業區,敵數最多。因為彈藥不充分,就大量調用保安隊原先土製的木柄手榴彈,在近戰中還是有威力的。

11 月6日傍晚,戰火稍歇時,67軍吳克仁軍長(注42)率領兩個師冒雨急行軍趕到,軍容也比43軍整齊得多,自然讓原守城者軍心大振。67軍為東北軍的主 力,原在華北前線屢立戰功受嘉獎,37年2月在河南收5個師,整編為2個師,兵力未減,吳克仁任軍長。南下後,11月5日到青浦,編為第8集團軍的預備 隊。午夜,才到青浦北門,接張發奎總司令急令:“敵軍已在金山衛登陸,正向松江前進中,著67軍即輕裝向松江急進,痛擊敵人,以保我右翼軍之安全為要。” 即開會,時副軍長賀奎(注43)因途中勞累生病,乃決定軍部隨賀留守,即由吳軍長和參謀長吳桐崗(注44)抽調一些參謀人員,率兩師人馬急去松江。107 師剛到青浦駐紮,108師剛在安亭下火車,即經白鶴港等地,冒雨趕赴。當時公路上已多從上海西撤部隊,炮兵和馬隊在青浦跨過公路已很困難。原準備108師 在城南駐防,但抵達時敵已近西門一帶。

吳軍長看過黃的手令瞭解敵我概況後,立即召見兩位師長,令張文清師(注 45)108師防堵城西之敵,金奎壁師(注46)107師出新東門向南迎擊北犯之敵。以攻為守,並嚴責必須繳上斬獲敵軍之符號。以後兩位軍長,王專員和吳 參謀長等四人坐鎮於指揮部共同指揮,但自然的以吳軍長的意見為主。

夜間,敵機投照明彈,繼續偵察、轟炸。日軍已從米市渡北進。108師當晚即與日軍接戰由劉啟文(注47)的322旅搶佔30號橋,敵人炮火猛烈,江上的炮艇也助威。30號橋在石湖蕩鎮東,跨於斜塘上。斜塘為黃浦江較大支流,可駛炮艇。

注釋:

32 主要參考三人的回憶錄:1,王公璵(參與指揮者)《畸園殘稿》,228~234頁,“生之旅”等。2,谷牧(當時為107師師部文書,參與戰鬥者)《谷牧 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47~52頁。3,賀奎(67軍副軍長,為事後得到口頭匯報最多者)“67軍在抗戰中被蔣介石消滅的經 過”,《西安事變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還有一些著作中也簡要提及。

33 金山縣,清朝設縣,縣治在金山衛。乾隆24年縣治遷到朱涇鎮。直到抗戰時,1935年即有電話總局設於朱涇。50年代縣治又改到衛城。

34 金山衛失守後,縣長只有靠義勇隊、民團、商團等力量應對,破壞橋樑、渡口,滯敵進度。當晚日軍進城(朱涇),到達縣府前門時程厚之縣長才由後門逃避。 程厚之,江蘇豐縣人,畢業於海州中學(據《北大舊事》,三聯書店,1998年)。抗戰時為金山縣長,以後為四川遂寧專員,內政部參事。抗日勝利後應傅作義 邀為北平市府秘書長。後來在政治運動中去世,死因不明。

35 黃琪翔(1898-1970),廣東梅縣人。保定軍校第6期畢業。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參與各種政治活動。1937年由德返國,任訓練總監的炮兵監。曾為第 9集團軍副總司令,後改為第8集團軍副總司令、11集團軍司令。1938年軍委會設政治部,黃為副部長(陳誠為部長,周恩來副部長)。1944年中國遠征 軍副司令長官,被授青天白日勛章、美國自由勛章。1946年回重慶,解軍職,授上將軍銜。1949年8月到北平,以特邀代表參加第一次政協。以後為中南軍 政委員會委員、司法部部長,國家體委副主任。“文革”抄家時妻被打傷,落下殘疾。1970年12月黃病倒,得不到及時醫療去世。

36 《淞滬會戰》,46頁,劉勁持(淞滬警備司令部參謀)“淞滬警備司令部見聞”。11月初張發奎的總指揮部在鄰近法租界住於徐家匯的一處樓房內(按張常駐於 青浦的第8集團軍司令部)。黃琪翔天黑才到這大樓辦公,天亮即退入法租界。黃只有兩人跟隨,以親筆信方式指揮作戰。11月10夜,劉隨黃退入法租界。

37 王公璵和谷牧的回憶,都寫為“第40軍”,也許是誤憶,或是黃琪翔手令上筆誤。43軍到時大家不會向軍長查核番號。

38 馬福祥(1896-1958),四川溫江人,四川軍校學校,日本步兵學校畢業。1936年12月為第26師78旅旅長。1937年在上海大場血戰7天,旅指揮部被毀,馬僅以身免。1938年離職。

39 郭汝棟(1892-1952),四川銅梁人。早年參加同盟會,辛亥革命時參加敢死隊。1912年四川陸軍學校畢業。1934年為43軍軍長,1935年授 中將,軍中頗多地下黨(例如其堂弟郭汝瑰)。1937年率所部到上海,即投入大場戰鬥七天,傷亡慘重。在赴杭州休整途中,受命馳援松江。其後重新組建隊 伍,1945年授上將。52年病逝重慶。

40 劉雨卿“26師血戰上海大場”,《傳記文學》,42期5卷。劉雨卿(1892-1970),四川三台人。1936年任26師師長,晉中將。1937年在大 場苦戰7天。1947年“2·28”事件後,駐台灣鎮壓台獨。以國防部中將參議退役。1970年病逝台北。著有《恥廬雜記》,圖書出版社。

41 “蕭毅肅上將與八年抗戰(二)”,《傳記文學》,89卷6期,2006年。記有43軍在赴修整地途中,受命馳援松江情節。但謂“郭軍長因病在漢口住院治 療,蕭代軍長率部馳援”系誤記。蕭毅肅是43軍參謀長,副軍長,代軍長,1943年為遠征軍參謀長,44年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勝利後參加日軍投降儀式。

42 見吳克仁小傳。

43 賀奎(1900-1967),東北寧遠人。1923年讀大學時,進東三省講武堂,後保送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為張學良的上尉機要秘書,少校,中校參 謀。1933年參加長城抗戰,為67軍參謀處上校處長。1937年整編為67軍副軍長,9月調華北戰場。據聞1967年在北京病逝。

44 吳桐崗,遼寧人,67軍少將參謀長。

45 張文清(1896-1951),河南新鄉人。1918年師範畢業,入北洋第9師當兵。1931年為東北軍獨立第3旅之團長,參加長城抗戰,獲青天白日勛 章。1936年任109師參謀長,108師代師長。1937年任師長。1948年退役,在長沙經營小店。1949年拒去台灣,1950年被捕,1951年 被處決。

46 金奎壁(1901-?),東北人。1937年107師少將師長。40年代為陸軍總部軍法監。

47 劉啟文(1898-1937),河南南陽人。1912年到天津進南開中學。1915年保定軍官講武堂。1918在吳佩孚部任排長。1921年考入陸軍大 學,以後分到東北軍任連長,屢經提陞。1936年為115師少將師長,參加“抗日同志會”,西安事變時為西安城防司令。1937年11月8日在松江30號 橋激戰中陣亡。1985年民政部批准劉為革命烈士。(《新史記》第8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明鏡書城:http://city.mirrorbooks.com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