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星期一

藏相機躲人員,江迅揭開朝鮮謎霧


《明鏡》記者柯宇倩/在許多人的印象裡,朝鮮是個難以理解的國度,它出爾反爾、它鎖國封閉,所以既“流氓”又神秘。13年間6度拜訪朝鮮的江迅,用《朝鮮是個謎:從神秘到真實的北韓探索紀行》這本書告訴讀者:朝鮮其實不難懂。

對朝鮮感興趣:從小記憶 + 探究心理

“我身為一名記者,總是對神秘的東西感興趣,很多人做不到的事,自己就會想做一做。”江迅在接受《明鏡》採訪時,道出自己多次探訪朝鮮的原因。

目前外界對朝鮮的瞭解,很大一部份來自於脫北者的描述,在這群脫北者的故事裡,朝鮮政府經常是殘酷的,當地的生活也總是困苦,但江迅在聽聞這類故事時,總會打上問號。

“日本、韓國對於報導朝鮮的新聞,總是很興奮,但他們的新聞來源主要是脫北者。脫北者的話,我從來不相信,因為既然叛逃出這個國家,出來後說的話總會加油添醋。”江迅對《明鏡》說。

江迅認為,多年來,全世界都在妖魔化朝鮮,朝鮮也在妖魔化全世界,但真正的朝鮮又是怎麼一回事?由於想解開這個謎,江迅在朝鮮議題上投入許多時間與心力。

從小的記憶,也是讓江迅對朝鮮感興趣的原因。江迅對《明鏡》指出,中國大陸跟朝鮮相當近,中國大陸人從小看朝鮮電影、聽朝鮮歌、看朝鮮書,對朝鮮並不陌生,這也是為什麼在中國大陸演出的《紅樓夢》和《梁山伯與祝英臺》等朝鮮歌劇,老年觀眾很多,場場爆滿。

2010年中,朝鮮版的《紅樓夢》在北京、呼和浩特、長沙、武漢、福州、深圳等城市巡演,門票熱賣。2012年底,朝鮮演員再度登上中國舞台,將朝鮮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帶入長春、大慶、沈陽、北京、上海等15個城市。

江迅表示,朝鮮可說是他人生當中的一段記憶,也覺得自己比較能理解朝鮮這個國家。

藏匿相機  保住相片

江迅為香港《亞洲週刊》副總編輯,1996年至2009年間,以投資考察團員、香港記者等不同身份6度探訪朝鮮,幾乎將朝鮮各地跑遍,寫成《朝鮮是個謎》一書,2012年7月分別由香港的明報與台灣的印刻出版,甫上市就獲得銷售佳績。

1947年出生的江迅也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理事。曾獲20多項中國大陸和香港、上海、北京等地文學獎和新聞獎。已出版的作品集包括《崛立雷州》、《大下海》、《1998中國病》、《行筆香港》、《跨越2000年》、《聚焦洋紫荊》、《漣漪香江》、《香港的七情六慾》、《香港,一個城市的密碼》、《干物女與草食男》等。

江迅在大陸、香港積累了30多年的新聞經驗,至今65歲,仍堅持在第一線跑新聞。

1996年,江迅第一次探訪朝鮮,他從丹東出發,踏入朝鮮的新義州,當時不能攜帶手機入境,拍照也有許多限制,若違規,膠捲將被銷毀。隨後的幾次,江迅也都不是以記者身份進入朝鮮,而是以黑龍江、遼寧投資考察或隨團旅遊身分入境,只有2005年,在朝鮮政府的邀請下,江迅以香港記者身分前往朝鮮,為港台媒體第一人,他對《明鏡》說,連他也不曉得為什麼會受邀。

2012年7月,《朝鮮是個謎》一書出版後,江迅突然有個念頭:“這本書出版了,朝鮮會有什麼反應?如果我進去後發生了什麼事,就會變成一個新聞事件,就很好玩了。”

江迅抱著“想挑戰朝方看看”的想法,幾次通過考察團名義申請,希望能第7度拜訪朝鮮,均未獲朝方批准。2012年8月,朝鮮政府突然通知江迅,申請通過了,江迅連忙趕到丹東隨團前往,進行這次的朝鮮9日之旅,江迅在旅途中很謹慎,將電腦、手機都留在中國,避免惹上麻煩,同時行事小心,不該看的不看,不該拿的不拿,不該拍的不拍。

接待江迅一行人的是一個有軍方背景的會社(公司),其中一項行程為前往離38線西海邊上不遠的一處地方考察海產養殖,需經過三道軍方檢查才能入內,江迅推測,可能朝鮮的情報工作沒那麼快速,因此沒人提起《朝鮮是個謎》,江迅的參訪也相當順利。

只有好幾次,朝方的接待人員向團員問起:“江先生怎麼老喜歡拍照?”但稟持“不該拍的不拍”原則的江迅,並未受到干擾。在朝鮮的最後一日,兩名接待會社的人員進入江迅房間,令江迅感到緊張,雖然兩人相當客氣,但當兩人看到江迅擺在桌上的相機時,並未多加詢問,便將相機拿起來欲察看相片。

正好當時相機電池取出充電,因此無法開機,感到不好意思的江迅,主動拿出另一台相機讓兩人“欣賞”一下所拍的照片,恰好這台相機拍攝的照片不多,內容也沒有令接待人員覺得可疑之處。



朝鮮街頭的女交警。(江迅提供《明鏡》月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