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記》相江宇、楊韻
“我是黃土地的兒子”
最初,招工、招生和徵兵是知青離開農村的主要途徑。1973年後,以“病退”(患嚴重病殘)、“困退”(家庭有特殊困難)名義返城的知青顯著增加。
1970年秋季,針對知青的招工頻繁起來。
王岐山說,他就是以招工這種形式離開了馮莊。1971年,他被招到陝西博物館,兩年後到西北大學歷史系上學。從1976年開始又在陝西省溥物館工作了3年,直到l979年被調往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歷史研究所做實習研究員,才回到北京。
習
近平的同伴們陸續離開了梁家河村到工廠和事業單位上班,只剩下受到家庭牽連的習近平。他決定要上大學。“我那時一邊當著村幹部,一邊總想著有機會我還是想
上學深造一下,因為讀書讀得太少了。”在鄉下插隊時,習近平就是出了名的愛讀書。村民回憶說,習近平愛看書,讀磚頭那麼厚的書,好多都是馬列主義理論,吃
飯的時候也捧著書不肯放下。在窯洞裏,他點著煤油燈常常讀到後半夜。
“文革”開始,統一的招生考試、擇優錄取的辦法就被廢除了,1972年,毛澤東改用“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和學校復審相結合的辦法”招收學生,也就是“工農兵學員”。
習
近平的出身問題成了一道障礙。當年清華大學在延安地區有兩個名額,其中一個分給了延川縣。習近平把3個志願都填了清華,你讓我上我上,不讓我上就拉倒。他
回憶道,“縣裏將我報到地區,縣教育局領導仗義執言為我力爭;清華來招生的人不敢做主,請示清華”。當時,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被下放到洛陽的耐火材料廠,
廠裏開了個“土證明”:“習仲勛同志屬於人民內部矛盾,不影響子女升學就業。”有了這個證明後,習近平終於被清華錄取。
1977年8月,鄧小平拍板恢復高考。通過廣播知道這一消息的李克強喜不自禁,起早貪黑積極備考,考上北京大學法律系。恢復高考第二年,李源潮考上復旦大學數學系。
離
開農村的習近平,始終沒有忘記那片曾經勞動、生活過的土地和朝夕相處的鄉親們。後來,在回顧知青歲月給自己的影響時,習近平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
如是寫道:“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茫;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裏培養出
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知青》獻禮第五代
正當以習近平為代表的知青一代即將在十八大成為中共高層政治核心,成為掌握中國命運的第五代領導人之際,電視連續劇《知青》熱播。輿論都聯想稱這部電視作品是在為中共新政治核心樹碑立傳,是在向中共第五代獻禮。
電視劇《知青》向中共第五代獻禮。
美國媒體評論稱:這部《知青》電視劇的播出,被中共宣傳部門定為“主旋律”,又被民間斥責為美化“文革”,確實引起極大的爭議。而在社會上廣泛的討論中,又不可避免會波及到即將到來的中共十八大,將要改朝換代而成為中堅的一批人,正是有知青經歷的一代。
就像多年前熱播電視劇《雍正王朝》,與當時“鐵血宰相”朱鎔基的登場“不約而同”,這部熱播的電視連續劇《知青》,與中共再一次改朝換代,不可避免地被聯繫在一起。
美國人也注意到,極可能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即中共領導核心的人中,相當數量正是知青。如果排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一級,以及省部長一級,知青出身的高官就更多了。
美
國媒體評論稱,中共的領導層有明顯的代際劃分,每一個代際又有特殊的群體特徵。以毛劉周朱為第一代,以鄧小平等人為第二代的,均是戰爭中走過來的一代。以
江澤民、李鵬、朱鎔基等人為主的第三代領導人,被人們稱為“技術官僚”的一代,他們既有戰爭中奪江山的記憶,更有理工科的思維,由之决定了他們的執政風
格。
以胡錦濤、溫家寶為主的現在這一代領導人,被人稱為第四代領導人。這一代領導人,基本上都是由共產黨親手培養出來的,又由中共第三代領導選拔上來的,現在有人稱之為“政治輔導員”的一代,其政治傳承的意識很強,但政治開拓能力很弱。
未來以習近平、李克強為主的中共第五代領導層,作為知青一代,將展現出何種個人風格、領政特色?這樣話題正成為社會廣泛討論的議題。(《新史記》第9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明鏡書城:http://city.mirrorbooks.com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十二月
(696)
-
▼
12月 24
(21)
- 重慶逾7成警察申冤獲平反
- 傳中國將要求網路使用者用真名
- 中紀委起草財產申報法惹質疑
- 中國泡麵醬料含塑毒 超標百倍
- 電視直播「年終大考」 官員滴汗
- 普京鐵腕掃貪官 北京何人有魄力
- 官員財產將公示 貪官污吏忙賣房
- 《新史記》(第11期): 習近平復興路不想有血腥
- 藏相機躲人員,江迅揭開朝鮮謎霧
- 薄熙來的“紅粉兵團”中有黑馬?
- 習近平拿到一張“土證明”才進了清華
- 社科院:中日釣島危機可能升級
- 旅美异议艺术家起诉马英九总统案胜诉
- 中国基督教不断壮大
- 廣東佛山城管打小贩惹众怒千人围堵
- 香港支聯會向中國異議人士寄聖誕卡
- 造船專家:遼寧號須速研製彈射器
- 江西幼童車翻覆 3死12傷
-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2年12月23日)
- 2012年12月23日《明镜郵報》
- 2012年12月23日《歷史日報》
-
▼
12月 24
(21)
-
▼
十二月
(696)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新华社 北京4月10日电 鉴于 薄熙来 同志涉嫌严重违纪,中央决定,依据《 中国 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停止其担任的中央 政治 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 中共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 调查 。 公安机关对尼尔·伍德死亡案依法进行复...
-
...
-
德國之聲報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卸下中共中央總書記職位。目前看來,胡錦濤似乎已屈服於保守派的勢力,作出關鍵決定對薄熙來事件「降低調查規模」。這意味著只有薄熙來和他的妻子會受到調查。 薄妻谷開來被控謀殺英國商人海伍德,極有可能難逃多年的牢獄之災。然而,直至目前為止薄熙來只被控違...
-
《明鏡月刊》何頻 二十一世紀,毫無疑問注定是中國世紀。 這並不是說,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新的超級霸權,也不是說中國模式可以和民主社會瓜分天下。而是說,中國將從一個一黨獨裁國家,建立起民主憲政體制;從一個貧富懸殊巨大、官僚資本控制一切的國家,建立起社會福利保障機制和公平開放...
-
未普 3月15日,两会刚刚结束,薄熙来就被胡锦涛和温家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免去重庆市委书记职务,外界对此错愕不已。错愕的外界纷纷在问,薄熙来到底为何被免职? 中国官方给出的理由语焉不详,似是而非。从温家宝在两会上的答记者问、李源潮在重庆的讲话和一些分析文章来看,胡温搞...
-
明镜新闻网特约记者 消息人士告诉明镜新闻网,已被拘捕、正接受审查的谷开来,指控周永康策划了取代习近平的政治计划,对抗中央政治局九名常委中的其他成员。 她把周永康称作“政治局常委中的坏蛋”。 谷开来提出用交代关于周永康和他的密谋作为交换,恳求当局不要判自己死刑。
-
香港数万民众周日走上街头,参加一年一度的“七一”大游行。尽管高温酷暑,游行整个过程持续了6个多小时,队伍穿越市区,道路交通和公交运营受阻。 组织者称,参加人数达40万,几乎是去年的两倍。警方估计的人数仅为63000人,但也是2003年以来最多的一次。 ...
-
要聞組綜合30日電 法新社發自北京的報導稱,中國30日禁止網上搜索「習近平」,前一天彭博新聞社報導有關習近平家人財富的新聞,導致彭博新聞社網站被中國封鎖。 彭博社使用公開資料,報導習近平親屬的投資細目,總額據稱高達3.76億美元。 彭博社的報導沒有追蹤習近平本人、妻子彭麗媛及女兒...
-
《明鏡月刊》何頻 (續昨)當今中國的官僚層,畢竟不是殺人放火出身的那一代所謂建國者。即使他們身上可能有一張假文憑,但他們對知識的看重還是真實的。他們了解世界,內心世界也是開放和多元的,他們甚至比民眾更了解現行體制的弊端和無可救藥,更痛切地知道,只有建立起民主機制,才能解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