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星期二

沒有防火長城的日子還有好長一段路


明鏡新聞網編譯  蕭憲聰

    互聯網堪稱20世紀最偉發明之一,在這個虛擬世界裡,信息傳遞只在彈指間,更有別於傳統媒體,輕易跨越地域和時間限制。對緊緊抓住政權不放的共而言,互聯網既大敵也是朋友,他們一方面害怕人民通過互聯網知道太、跟西方互動太多,因此制定嚴厲審查和築起綿延的防火長城;另一方面,他們也亟需互聯網的力量,尤其在腐上頭。中共與互聯網的矛盾糾葛恐怕還得上演好一陣子,人民距離真正的言論自由還有好長一段路。

官媒是化妝師也是傳聲筒
    中共控制媒體花樣百出,藉此導引輿論方向。路透社資深記者,現為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教授陽歌(Doug Young)接受博客“上海人”(Shanghaiist)專訪時指出,即使在西方世界,媒體也各有立場,然而與中國不同的是,西方媒體傳遞許多聲音,有的偏左,有的偏右,有的著重老人,有的照顧年輕人,而中國在官媒主宰的情況下,已使社會只能容納一種意見。

    官方訂下的審查制度固然有其傷害性,但更嚴重的是它所帶來的“自我審查”,或稱“寒蟬效應”。陽歌認為,針對敏感議題如釣魚島爭議、西藏或達賴喇嘛,中國媒體幾乎只敢引用新華社稿件,因為新華社代政府,這麼做絕對政治正確,不會受到懲罰,所以以中國之大、新聞記者之多,中國人卻只能千篇一律看到相同的角度和分析,互聯網上也一樣,無疑是一道無形枷鎖。

    如是較不敏感話題,地方媒體有高一點的自主空間,但新華社、《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台仍是很好的參考對象,從它們上可嗅出“政府想要人民知道什麼”的線索。陽歌舉例,近來新華社報導許多腐敗新聞,因此各區域的記者和編輯得到的結論是,反腐是目前政府的趨勢,勇敢揭露地方貪汙案件將是合乎標準的行動指。換句話說,新華社向地方媒體透露黨的想法,地方媒體再傳遞給人民,人民遂能遵循黨的指令,形一股循環。

    打擊腐敗是中國十八大後的新興運動,習近平數次高調講話,明確顯示反腐將是他的首要務,而且這次很有可能是玩真的。猖獗的腐敗讓官員變得墮落沉淪,深深破壞人們對黨的信任,構成執政危機,如果當局不再採取變革,“亡黨亡國”指日可待。此時為黨服務的媒體就扮演重要角色,他們既是化妝師也是傳聲筒,一來重建政府形象,二來向人民展現領導者堅強的反腐意志。
劉雲山當了常委,還有說話自由嗎?


劉雲山入常是否打壓言論自由?


    雖然媒體上出現大量貪汙案件,許多貪官汙吏也遭受調查和處分,但陽歌提醒閱聽眾,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所有報導均圍繞著低階的地方官員,而這正是中國媒體典型的工作方針。中央的紅線再清楚不過,他們不被允許披露任何涉及高級官員的腐敗,例如薄熙來醜聞爆發之初,中國的全國性媒體有兩至三個星期保持沉默,縱然國際媒體已開始報導。事實上,貪汙不分階級大小,高階或低階官員都有可能牟取不義之財,然而中共的想法是,高級官員被控貪汙將對政府大大不利,放任媒體追蹤報導地區性官員的腐敗則可以發出警告,向其他人說:“如果今天你也貪了,這就是你的下場。”

 
    薄熙來事件發生至今,其相關罪行已廣泛被公眾知曉,審判進行前,媒體不見得會輕易放過他。陽歌指出,估計媒體將揭發他更多倒行逆施的行為,以及主政底下重慶的種種黑暗面,藉此澆熄支持薄的聲浪。這當然也是一種政治算計,既然薄已不可能東山再起,將所有問題推給他是最輕鬆之事,不過正因為薄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政治家,黨必須確保輿論“反薄”,讓人民知道他有多麼罪大惡極。中央處理像薄這樣的高層領導並不容易,因此一定要做好事前準備工作,便需要媒體的幫助。


    許多人認為,前中宣部長劉雲山進入常委會令人失望,因為保守派的劉背負打壓媒體和互聯網的不良紀錄,而當他取得更高權位後,言論自由恐難被放寬。針對這點,陽歌採取中立立場,認為有些專家可能過度解讀,畢竟中宣部長這個職位,工作內容在於宣傳黨和維護黨,向來就是由保守主義者主持,或者說吸引中共真正冷血的鐵桿信徒,因此劉十分合適。他被提拔至常委固然不是一件好消息,但我們也不能樂觀地以為,7名常委人人都是自由主義者。


    常委會是中共政治最重要的一環,自然包含派系元素,保守派想拿多一點席次,自由派也想拿多一點席次,過程中一定有許多政治交易和協商,而今天劉之所以出線,並非中宣部長的身分為他加分,而是他代表了保守派,就算劉不是常委,也必是由另一位保守派人物取代。因此,很難說中國的言論自由會不會變得更糟,還需要一點時間觀察。陽歌做出以上分析。

社交媒體讓人民有能力反腐
    中國社交媒體之興起同樣讓觀察者感到好奇。陽歌指出,像新浪微博這類的“新媒體”與傳統國營媒體差別在於,很多公司在美國上市,即使沒有上市,他們的資金來源是私有的,跟黨沒有那麼多連結﹔再者,國營媒體的高層通常在黨內具有一定地位,但社交媒體的老闆普遍是企業家或只是互聯網愛好者,沒必要對黨展示忠誠。

   所以中共不全然能對社交媒體發揮跟國營媒體同樣程度的內部控制,但他們仍可以動用外部權力,例如要脅關閉或以監管法律限制。全球搜尋引擎巨擘谷歌(Google)離開中國與嚴格的審查制度脫不了關係,導致網絡企業若想在中國佔有一席之地,必須屈膝於自我審查,就像自己為自己綁上腳鐐。很多敏感字詞或文章並非由政府安全部門刪除,而是公司這麼做。

    好消息在於,社交媒體之信息經用戶生成,所以公民不用再一味接收和相信國營媒體的內容。陽歌說,一個熱門消息可能在新浪微博上成形,公司會先採觀望態度,如果他們接到來自北京的電話,才會禁止討論,否則就會讓消息繼續流通,錶叔、房叔和秒叔等均是清楚的例子。官方允許人們披露低層級的腐敗事件,因為這有助於他們反腐,畢竟政府沒有太多資源和時間剷除所有貪官汙吏,但社交媒體上的人民不同,他們有很大興致戳破貪官的非法行為。另外,互聯網讓中國平民稍稍感到“有權力”,很多中國年輕人對政治興趣缺缺,只因他們覺得無能為力,但社交媒體使情況改變,至少通過集體舉發和蒐證,制裁為數不少的腐敗官員。


網絡審查扼殺中國軟實力 
    然而,長期來看,審查對中國極其不利。卡斯特(C. Custer)在博客“亞洲科技”(Tech in Asia)發表文章稱,中國官方認為西方知名社交媒體如臉書(Facebook)和推特(Twitter)威脅國內局勢穩定,傳播“有害信息”,因此全面禁止,2009年烏魯木齊發生騷亂,就被視為通過上述兩個社交媒體進行組織。不過這種穩定只是表面的“假穩定”,審查不可能消除異議,只是暫時變得沉默,而且會造成反效果。防火長城(GFW)雖然讓異議人士無法輕易表達意見,但它同樣影響正常的互聯網使用者,如此民怨積累,只會形成更多對政府的不滿與批評。

    審查制度還扼殺了中國的軟實力。2012年最火紅的Youtube影片莫過於南韓藝人Psy的《江南style》,這是一種成功的“文化出口”,但在中國偉大防火牆的阻擋下,中國網民不只難以“走出去”,更無法像Psy一樣影響全球,這並不是說中國網民沒有能力創造出像《江南style》這樣風格迥異卻大受歡迎的視頻,遺憾的是,他們缺乏Youtube的平台(該網站在中國被封鎖),而Youtube正是無遠弗屆傳播《江南style》的關鍵。

 中共害怕其公民與世界互動,偏偏“交流”才是文化本質。唐朝的強盛就是由於他們廣納胡風、胡漢融合,而清朝的衰敗不正因為他們故步自封、閉關自守?諷刺的是,中共一方面十分有興趣通過社交媒體為自己宣傳,另一方面卻又禁止百姓接觸外部世界,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官媒新華社擁有平凡人辦不到的推特帳號,卻不關注任何人的怪現象。

    換個角度想,如果中國互聯網能完全獲得自由,那艾未未和其他異議人士的大膽言論還會格外引人注目嗎?如果每個人都能自在地表達意見且不用擔心遭受報復,那艾未未的無畏還會如此突出嗎?大禹治水成功的秘訣在於疏通而非堵障,民意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假使中共有遠見,應認真考慮撤除防火長城。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