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編譯 蕭憲聰
習近平的中國夢不受青睞
中共1949年建國後,每一代領導人無不想在歷史上留下“光輝一頁”,毛澤東從無到有,為共產黨打天下,遺體至今仍在天安門廣場供人景仰;鄧小平改革開放帶來巨大轉變,使數億人脫離貧窮,政治遺產自然不容懷疑;但自江澤民以來的統治者,一方面沒有參與革命的經驗,另一方面也當不了強人領袖,因此他們偏好用“短語”來定義自身功績,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中共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至於胡錦濤,最琅琅上口的兩個詞彙是“和諧社會”和“科學發展觀”;而習近平即使上任不久,同樣創造廣受討論的口頭禪:“中國夢”以及“民族復興”。
中國夢和民族復興成為習近平的口頭禪。
中國夢稱不上全新概念,但從領導人口中說出,顯得格外趣味。去年11月底習近平第一次提及該詞,便引起微博和各家媒體注意,不論中國人或外國人都在問:“什麼是中國夢?”作家王海倫(Helen H. Wang)便是其中之一,她為福布斯(Forbes)撰寫的文章提到,中國中產階級人數接近5億人,什麼樣的中國夢可以激發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想像呢?也許每個人答案各不相同,但遺憾的是,習近平版本的中國夢恐怕沒那麼受到青睞。
官媒作為政府化妝師,第一時間就幫中國夢下註解。《人民日報》寫道,中國夢推崇“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繼承東方文化的集體主義傳統,堅信“國家的強大能成為人民福祉的保障,讓每一個人都從國家的發展中收穫自己應得的成果”。如此的噁心言論,被網民以憤怒或嘲諷的口氣批評著。有些人說他不知道國家強不強大,只知道官員非常富有,甚至在加拿大哄抬房地產;也有人不平地指出,共產黨已用集體主義愚弄人民多年,還想繼續騙多久?更有人一針見血,指稱美國夢是美國人的夢想,中國夢是中國政府的夢想,所以中國人想追求中國夢,最好的方法是到美國去。
王海倫認為,過去中產階級視政治為敏感話題,盡量不談論,他們對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改善經濟條件更有興趣,但現在情況有所不同,他們開始說話,勇敢表達意見,也覺得身為一個“公民”的權利至關重要,要為社會著想。從最近幾年中產階級的表現來看,他們顯然對國家的方向感到極度失望,腐敗、缺乏法治和政治改革是問題核心。
民族主義不再是萬靈丹
因此,習近平的中國夢平淡無奇,今天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而且幾年內就能超過美國躍居第一,海上武力及外交實力也急速發展,在很多人眼中,中國早就是個強大國家。上海、北京或重慶等都市的景觀,比起紐約或倫敦更令人印象深刻。王海倫說,如果習近平活在100年前中國尚未崛起之時,那他談復興必然贏得廣大支持,但如今中國人更聰明、更關心平等、個人權利和向上流動的機會,民族主義不再是萬靈丹。
中國中產階級總人數達4.5億,並持續增長中。中國需要一個環境,讓人們可以安心生活,追求自己的夢想和願望,社會的公平正義也有待改進,人人都應享有相同機會,好處不該只壟斷在特權者和太子黨手中,當前的政治制度是腐敗和濫權的溫床,政改已迫在眉睫。
中國有句諺語說:“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正是中共最佳寫照。王海倫指出,以前共產黨的合法性建立於革命和經濟發展上,而未來30年,黨能否維持統治取決於領導人啟動政治改革的決心,否則,習近平規劃的宏偉中國夢只會變成惡夢一場,中國人將以民主與自由編織屬於全體人民的中國夢。
那專業學者又是怎麼看待中國夢呢?美國杜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系教授劉康告訴《南華早報》,習近平訴諸復興的中國夢有利於凝聚群眾支持來推動新政府的經濟和政治議程;中央黨校前副校長鄭必堅則認為,中國夢可以解決國內問題;悉尼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負責人克里‧布朗(Kerry Brown)向《南華早報》表示,復興意味著和平崛起,中國將重返古代的光榮時刻,其中的情感信息相當濃厚。
中國夢最直接的比擬對象無疑是美國夢。美國夢的中心思想在於,凡人只要通過勤奮工作和堅定不移的信仰,就能實現繁榮和成功,所以具體表現是一間房子,一個4名成員的家庭以及兩台車。30來年中國取得的經濟成就,讓新興中產階級的服裝、住宅、家具、汽車、電腦和手機成為富裕象徵,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夢與美國夢並沒有太大差異。
中國夢遭受汙染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夢有比物質更深層的精神涵義。17世紀,清教徒搭上從普利茅斯出發的五月花號,乘風破浪航行至美洲,尋找逃脫宗教迫害的新天地,歷經篳路藍縷、生死搏鬥,最後《獨立宣言》實現了他們的夢想,上頭清楚寫著:“凡人生而平等,秉造物者之賜,擁諸無可轉讓之權利,包含生命權、自由權、與追尋幸福之權”。
美國歷史學家詹姆斯‧亞當斯(James Truslow Adams)在1931年出版的《美國史詩》(The Epic of America)率先使用美國夢一詞。他寫到:“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應該越來越好,越來越豐富和充實,根據能力和成就,每個人都有機會”,而且美國夢不只代表汽車和高工資,也是“社會秩序的夢想”,不管男人女人都能將天賦發揮最大作用,不因環境或出身的差異得到不同對待。後來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博士採用非暴力手段推動美國民權進步,最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更讓政府結束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從而升級美國夢。
布朗提到,隔著太平洋與美國夢相呼應的中國夢,實際上是一種文化抗衡,但因為國內腐敗猖獗,政府公信力低落,使得單純的中國夢遭受汙染。中共執政以來,除了經濟發展和民族主義,沒有太多贏得民心的方法,政治精英們既不給人民權力和自由,也未具有正當合法性,以至於在心靈或精神層面,共產黨令普羅大眾心灰意冷。
諾丁漢大學教授曾銳生(Steve Tsang)也不認同習近平繪製的中國夢能代表全體人民,他指出:“如此中國夢不是所有中國人的夢想,一般人言論受限,不被允許自由闡述,以國家復興當作中國夢只能說是習和共產黨一廂情願的想法”。的確,當《南方周末》欲以“憲政”詮釋中國夢時,後果就是遭到地方官員粗暴竄改,“希望中國成為偉大國家並沒有錯,但確實已造成鄰國不安,尤其新任總書記不斷強調過去輝煌,建立霸權之心態昭然若現”,曾教授如是說。
史家公認宋(西元960-1279年)是中國最亮眼三大時代之一。
中國不是未曾復興過,歷史學家普遍公認宋朝(西元960-1279年)、唐朝(西元618-907年)以及漢朝(西元前206年-西元220年)是中國史書中最亮眼的三大時代,經濟增長、藝術成就和科學進步都讓後代感到趾高氣揚;近代發生的五四運動,被視為中國版本的啟蒙運動,帶來自由、民主、科學與理性等重要觀念,促進社會各階層覺醒,也彰顯當時學生救亡圖存的愛國精神;如今新一波的思潮由“中國夢”帶領,這是一場虛幻的癡人說夢,還是黃粱一夢、同床異夢,有待13億的中國人共同驗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