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密報》編譯卓珊
西于爾扎多蒂是冰島數一數二資深的政治人物,也曾經當選《福布斯》(Forbes)雜誌2009年全球百大權力女性,是國際間公認的優秀國家領導人。她從政以來一向重視弱勢族的權利,在國內累積了很高的聲望,冰島人也暱稱她為“聖約翰娜”。
中國總理李克強4月15日歡迎到訪的冰島總理西于爾扎多蒂。
解除冰島危機的女英雄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失控以後,冰島是第一個被本國銀行過度膨脹而壓垮的國家,冰島銀行業體系於2008年破產解體,中央銀行(Sedlabank)、國營儲蓄銀行(Icesave)頻臨倒閉,冰島克朗(króna,ISK)貶值七成,連續兩年通貨膨脹率高達12.7%,股市市值當年蒸發九成,2009年GDP萎縮12.4%,Kaupthing、Landsbankinn、Glitnir三大銀行帶頭積欠英國、荷蘭等國際銀行一屁股債,金額高達國家經濟規模十倍。
冰島的倒閉危機,來自多年躁進的金融業市場化政策。1991年上任的冰島總理戴維•奧德森(Davíe Oddsson),個人服膺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所倡導的自由市場經濟理論,他在位13年半當中,趕進度一樣地推動經濟自由化與完全市場化,像是鼓勵國營企業(包括銀行等金融業)私有化、減少營業稅賦(稅率由45%減為18%)鼓勵投資、在政府大量放寬管制的同時,不再補助企業虧損。
種種市場自由化的措施,讓冰島一度成為自由經濟市場的成功範例。在那十多年間,冰島因外來投資增加,推升克朗匯率與銀行利率,物價與房地產價格也漫步雲端。對於有資金需求的冰島民眾與企業來說,其他國家的利率與匯率較低,海外貸款相對划算,一時間成了全民運動,人人都是外匯交易專家。不過,中央銀行並未約束銀行業的存款與貸款比例,讓銀行業的槓桿操作到失控的地步,使金融監管機構形同虛設。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之前,冰島的人均GDP位居全球第五位,但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的八成必須用來攤還貸款。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兆2790億克朗(約等於170.5億美元),但美聯社曾經估計,冰島金融業債務規模應高達1383億美元,逾銀行業總資產約一成。
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克朗迅速貶值將近腰斬,海外借貸轉瞬間膨脹一倍,光是三大銀行的違約債務就高達850億美元。
願意為國家經濟負責的女總理
冰島經濟最黑暗的時刻,時任冰島總理蓋爾•希爾馬•哈爾德(Geir Hilmar Haarde)以健康不佳為由狼狽下台,2009年1月由其內閣成員(社會事務和社會保障部部長)西于爾扎多蒂臨危受命,擔任過渡政府總理。當年5月,女總理帶領的社會民主聯盟(Social Democratic Alliance)獲得最高比例選票,她直接繼任為新總理。
西于爾扎多蒂上任之前,前政府官員迫於歐盟壓力,已同意支付50億美元的稅金(且年利率高達5.5%),代償個別銀行積欠英國與荷蘭的債務。以冰島當時的經濟條件來說,這筆帳單足以讓冰島成為另一個海地(the Haiti of the North)。
西于爾扎多蒂上任以後,冰島國會雖先同意依約賠償,後來證明冰島只是以退為進,以爭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貸款,防止冰島的海外資產遭凍結,並把握時間修補殘敗的銀行體系,確保國民存款取得優先債權。冰島為挽救國際金融市場的信譽,也申請加入歐盟,並藉此於2010年要求歐盟重議賠償條件。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法庭判決冰島勝訴,冰島民眾開心歡呼。
西于爾扎多蒂領導的聯合政府,採行加稅、降低赤字、外匯管制等財經政策,維持物價與匯率的穩定,成功讓國債維持在國家GDP(國內生產總值)八到九成的水準。在此同時,冰島政府也根據公民投票結果,宣布拒絕代償冰島銀行欠下的鉅額外債。
冰島以公投之名推翻還款協議的作法,被英國、荷蘭告上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法庭(The 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EFTA),但冰島卻順利於2013年1月取得勝訴。法院裁定:冰島政府沒有責任賠償冰島銀行破產時所留下的虧損。這意味著個別銀行的愚蠢與貪婪,不該也不會成國家經濟復甦的絆腳石。冰島政府的真知灼見,避免了與希臘、西班牙、愛爾蘭等國相同、被銀行業拖垮的災難。
冰島能在短短三年的時間,扭轉國家破產的命運,女總理的智慧與努力功不可沒。另外,對中國來說,西于爾扎多蒂更讓冰島成為第一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Market Economy Status;MES)、與中國簽屬貿易協定的歐洲國家。
冰島雖然是人口只有32萬人(土地面積約2.8個台灣或一個浙江省的大小)的蕞爾小國,但是其地理位置與天然資源非常特別,能對中國發揮如虎添翼般的可貴作用。 (《中國密報》第10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