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問題,許多研究機構和經濟學家提出廣泛而不同的答案,有的人樂觀看待中國經濟轉型與改革,有的人則認為中國經濟終將下跌,趨於全球各國經濟成長水平的平均值。但無論如何,大部分認為中國應該改變其經濟模式。
中國未來經濟將會如何發展,令外界十分關注。
根據《彭博商業週刊》的報導,商業組織(the Business Group)曾預測中國的年度國內經濟生產總值(GDP)到2020年將下降到4%;而亞洲協會政策研究中心(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則推估,到202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雖然不如以往,但仍可望達到6%的經濟增長水準。
中國必須改變經濟模式
然而,在美國經濟諮商會(Conference Board)於2014年10月20日出版的《中國經濟成長的“軟著陸”》(The Long Soft Fall in Chinese Growth)一書中,中國經濟商業中心董事會主席霍夫曼(David Hoffman)和經濟學家卜安德(Andrew Polk)撰文指出,政策制定者在需要改變的政策上刻意拖延,將使中國經濟停滯。
無論看待中國未來經濟樂觀與否,大部分的分析家都認為中國應該改變其經濟模式。1990年代末期,中國的國有企業曾進行全面調整以快速提升生產效率,從2001年開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外國投資者蜂擁進入中國,引進新技術和製造流程,促使生產率大幅提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巴奈特(Steven Barnett)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中國經濟增長曾一度放緩,但是政府祭出相關刺激政策因應,使得中國經濟維持在一定的增長程度。
不過,《彭博商業週刊》的報導指出,在過度仰賴刺激政策的情況下,已造成中國政府負債超過200%的GDP,再加上房地產過度開發,導致房價已連續五個月下滑。
此外,中國銀行目前面臨著一堆壞帳,但是IMF的巴奈特仍樂觀地認為,用日本的泡沫經濟來比喻中國是不完全正確的,甚至認為中國如果繼續實施經濟自由化政策,到2030年中國每年的增長可望達到6%。
為了因應經濟增長出現放緩的現象,多數認為中國應該朝向消費型驅動的經濟結構,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在2014前九個月,全中國的消費佔了GDP的48.5%,2013年同比僅45.9%,中國總理李克強認為,中國經濟正經歷一系列“積極、深刻”的趨勢性變化。
然而,2014年10月初,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Larry Summers)和哈佛經濟學家普里切特(Lant Pritchett)共同研究的報告指出,不要被“亞洲幸福感”(Asiaphoria)所蒙蔽了,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終究會回到全球平均值。
他們在文中寫道,“中國在1977年到2010年長期快速的增長已是人類史上唯一的例子。”經濟快速增長可能帶來急驟下滑,而在中國,政府大程度地介入商業和實行專制政體更增添了經濟成長趨緩的可能性。桑默和普里切特認為,並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會持續不減,中國也不例外。(《政經》第10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