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激烈的選戰,國民黨推出的馬英九、吳敦義終於在此次大選中勝出,當選了中華民國正、副總統。在我看來,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如眾所知,這次選舉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其實就是「九二共識」。
去年「歐盟四豬」的國債危機爆發之後,美國跟著發生「佔領華爾街運動」,許多國家也相繼發生「99%對抗1%的戰爭」,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難以解決的矛盾,逐一暴露在世人面前。對國際經濟稍有瞭解的人都不難看出:今年即將發生的歐債危機,必然會帶給台灣一定程度的衝擊。兩岸目前和平穩定的情勢如果演變成為動盪不安,必然會使台灣極可能惡化的經濟情勢雪上加霜。
新台灣共識形成
到了選舉之前,許多平日政治傾向不同,但對國際政經情勢觸覺敏銳的企業家紛紛出面,他們或者公開挺馬,或者力挺「九二共識」,或者表示希望「維持兩岸和平關係」,其實是他們看出了台灣所面臨的情勢。
清初儒學大師王船山在《周易外傳》中說過一段名言:「太上治時,其次先時,其次因時,最下亟違乎時。治時者,時然而弗然,消息己以匡時者也。先時者,時將然而導之,先時之所宗者。因時者,時然而不得不然。」在這段話中,所謂「消息己」,其意為「消除一己之見,使其止息」。在這次大選中,三組候選人在「治時」、「先時」、「因時」、「違乎時」方面,各有不同的表現,於是便得到這樣的選舉結果。
大選之前,民進黨候選人在兩岸關係方面堅持台灣共識。大選結果顯示:九二共識才是真正的台灣共識。面對選後情勢,這個台灣共識正要開始考驗馬總統的智慧:去年10月17日下午,馬總統拋出要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政策方向,並且宣示:這項協議「不可能在十年之內不處理」。消息一出,綠營的批判立刻蜂擁而至。
展現先時者氣魄
在綠營強大的壓力下,馬英九隨即表示:將來會在「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三個前提下,審慎考量與大陸簽訂和平協議,「如果三項前提有一項不備,也不會簽」。但這樣的聲明卻擋不住排山倒海而來的指責。由於綠營不斷批評他的說法是向大陸「投降」及「賣台」,20日深夜,總統府發新聞稿指出,「如果未來要推和平協議,一定會先交付人民公投,公投沒有過,就不會推動簽署兩岸和平協議。」
此話一出,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立刻提案,要求將兩岸政治協商須經公民投票的法律機制納入〈公民投票法〉,確立未來行政部門推動任何兩岸間的政治協商,事前都必須交由公民投票來取得人民授權,協商結論也必須經過公投,這個案子最後雖然被國民黨擋下來,但已經弄得國民黨狼狽不堪。
在「和平協議」話題延燒之際,10月19日「中時民調」公布的調查顯示,59%受訪者認為:簽訂和平協議有助於兩岸穩定交流,避免兵戎相見,其中泛藍民眾的支持率更高達90%。換言之,馬總統可以當一個「先時」者,他確實也具備這樣的條件,可是他當時的表現,卻像一個「違乎時」者。
在大選結果底定,「台灣共識」出爐的今天,馬總統能不能順著時勢的發展,當一位「時將然而導之」的「先時」者?或是「時然而不得不然」的「因時」者?大家都在等待,看新總統如何展現他的氣魄。馬總統千萬不可辜負選民的期望。
(作者為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