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王立军事件让人们看到,当下的中国政治还远远没有达到某些论者一厢情愿的“中国式宪政”的制度化状态,毋宁说是拜占庭式宫廷政治爆发权力斗争的前夜。在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中,如何通过王立军事件,为司法途径挤出一条可能的出路,这不仅考验法律人的智慧,更加考验当政者的胆识。
毫无疑问,作为过去一周最劲爆的政治八卦,王立军滞留美国领事馆事件激起了无数的想象与口水。从“叛逃论”、“滞留论”、“抑郁论”、“金蝉脱壳论”,到乌有之乡的“美帝挟持论”,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然而绝大多数描述和评论,都不可避免地流于猜测与推断,无法得到正式渠道的证实,甚至无法得到两个以上非官方独立信源的证实。中国官方对此讳莫如深,真正直接面对这一事件的官方媒体,反而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这实在具有莫大的讽刺意味。
王立军的戏剧性命运转折,不禁让很多人将他同唐代著名酷吏来俊臣对比。来俊臣以“请君入瓮”的典故和《罗织经》而遗臭万年,将王立军同他强作比附未必公平,然而面对强主,兔死狗烹的下场却不无相似。来俊臣顶峰时官拜洛阳令(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长),次年就暴尸街头;王立军同样前一年官至重庆副市长,次年却冒着政治生命终结、党纪国法处分的风险,远赴成都避祸。网上流传着“王忌其骄而祸己,欲弃之……臣夜遁,入蜀,投西番之门而不入”的段子,但并没有将帅反目的确切证据。而重庆官方对王立军的评价中则称:“工作有时要求急一些,批评人不太注意方式方法”,这种委婉含混的措辞,在政治蜜月期可以看做无伤大雅的嗔怪,却也隐晦地标注了现代的“酷吏”本色。
然而,21世纪的中国毕竟和武则天时代相当不同。其中关键差别之一是,传统体制下“天下英雄尽入彀中”的格局不复存在,社会分化为众多具有自主性的阶层与群体,不必事事听命于官府,而律师群体正是最典型的例子。
对于很多刑事辩护律师来说,王立军事件不啻是一副兴奋剂。自李庄案以来,历经北海案等一系列屡败屡战的经历,中国刑辩律师群体一直笼罩在悲情气氛中。已经有多位律师半戏谑半认真地呼吁,如果王立军事件进入法律程序,可以考虑恢复李庄的律师资格,让他为王立军代理案件。而李庄本人也于2月8日表示,愿意“为休假式治疗中的一切‘病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如果真有那一天,(我)愿意只身前往重庆出庭,为‘病人’免费辩护。”
李庄的表态,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受害者“笑到最后”报复式的扬眉吐气,但真正要和王立军一同走上法庭,在技术和政治层面,短期内都没有更切实的可操作性。且不论王立军方面目前正处于紧张的政治博弈阶段,李庄如果以公民身份辩护,在阅卷权、调查取证权、会见权等方面都将受到诸多限制,而他被吊销的律师执照,也并不随着王立军的“倒掉”而自动恢复。对于律师群体而言,他们也不过是借着信息管制的短暂混乱与真空,一吐心中积郁的怨气。发言者固然扬眉吐气,旁观者却当不得真。
坊间流传称,前重庆市公安局长文强临死前,已经诅咒王立军“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法学教授贺卫方2011年4月发表致重庆法律界的公开信,其中也告诫王立军:“尊重独立司法对于手握大权的人一样重要,文强在炙手可热的时候根本不会意识到这种独立性的价值,但一旦沦为阶下囚,他也许幡然醒悟,深刻地感受到,没有独立的司法,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这段话如今被看成是一语成谶的先见之明,然而要摆脱政治权力的全能诱惑,除了学者的激情呼吁外,也同样需要现实机遇和操作手腕。
很多评论者将这位副部级警官的出走,同当年林彪“九一三”事件相提并论。但从形式上看,这次更类似于“六四”后方励之避难美国使馆的事例。然而不管是“九一三”事件还是方励之事件,当时都没有在司法轨道上解决问题的任何可能性。如今王立军与上司决裂,同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甚至不排除卷入高层内斗的可能。但是此前的法律斗争并非全无意义,正如著名律师斯伟江评论的,万一王立军出事,律师也会不遗余力地保护他的合法权利,这就是李庄案的意义之一。另一位来自上海的律师也呼吁:避免王立军事件仅成为某些人人治权谋的闹剧和牺牲品,力促事件成为推动国家民主法治进程的鲜活案例和典型教材。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经指出,美国民主的一个特征是,所有的政治问题,最终都会转化为法律问题。以此来观照王立军事件,如何从信息铁幕笼罩下的饥渴中缓过神来,超越政治八卦与秘辛的层次,让事件可以光明正大地得以讨论,让当事人能够堂堂正正地得到一个程序救济,这不仅需要媒体倾注热情,同时更需要政治决策者有胆有识的善意回应。王立军事件让人们看到,当下的中国政治还远远没有达到某些论者一厢情愿的“中国式宪政”的制度化状态,毋宁说是拜占庭式宫廷政治爆发权力斗争的前夜。在暗潮涌动的政治斗争中,如何透过王立军事件,为司法途径挤出一条可能的出路,这不仅考验法律人的智慧,更加考验当政者的胆识。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二月
(1673)
-
▼
2月 14
(55)
- 明鏡CEO何頻預言未來還有王立軍
- 薄熙来的追随者黄奇帆何去何从?
- 究竟是谁要扳倒薄熙来?
- 习近平访美 海外异议人士白宫前抗议
- 美国会议员:应调查政府处理王立军进美领馆案的方式
- 欢迎习近平的华人团体有酬劳
- 世界媒体看中国:习近平·笑话与正题
- VOA现场:习近平访白宫 奥巴马强调经济和人权规则
- 後繼有人的台灣“工運”携手大陸勞工
- 薄熙来入常game over?
- 美国以复杂心态迎接习近平
- 美国社会对习近平到访的多重期待
- 林彪:沒有軍隊就沒有政權,沒有政權就沒有一切
- 港媒称王立军案定调“政治问题”
- 中国当局表态“审慎”复核吴英案
- 温家宝:西藏僧侣受人唆使
- 又一名藏人僧侣自焚抗议
- 习近平访美:在白宫五角大楼谈互信
- 吴登盛总统否认缅甸支持朝鲜核计划
- 王立軍去給駱家輝拜年?
- 胡平:从哈佛学生罢课谈起
- 万润南:薄公子三哭
- 中共“反地方主義”後是林周之爭還是毛周之爭
- 毛澤東的寧夏戰役計劃不過是空中樓閣
- 美国一大学向中国留学生滥发文凭
- 中科院候选院士涉贪污百万元受审
- 惠特尼·休斯顿葬礼将在家乡新泽西纽华克举行
- 苹果邀公平劳工协会审计富士康工厂
- 加拿大安排外交官员定期探视赖昌星
- 崔卫平:以平等的道德身份——我们如何学习讨论之二
- 2012年2月13日《明鏡郵報》
- 明鏡網熱點排行榜(2012年2月13日)
- 2012年2月13日《歷史日報》
- 习近平访美伊始 中国驻美使馆遭数百藏人抗议
- 习近平情人节访美 中国人权问题不能回避
- 王立军事件中的政治与法律
- 吴英案何以成为一起举国关注的法治事件
- 欧中峰会周二将在北京举行
- 美牛成为马英九连任后第一道考题
- 王立军家属在重庆、北京要人,回复是“无可奉告”
- 英媒:中美在太平洋加紧军事对抗
- 报告预测中国防务开支快速增长
- 找代辦申請學校需防作假
- 美国以复杂心态迎接习近平
- 余杰:胡温新政是个“泡影”
- 薄熙来是怎么剥夺重庆人的“幸福感”的
- 中国警方拘留民运人士 仅口头通知不给原因
- 习近平-昔日插队知青 未来中国最高领导人
- 习近平、情人节及其他
- 洛德大使:美中摩擦应限制在不损害两国关系范畴内
- 以色列報投書:烏坎是希望種子
- 随着自焚案例的增加,藏族人在精神抗争中行动起来
- 習近平訪美 專家:劍指日本
- 習近平為「新型大國關係」投石問路
- 習近平會保薄熙來嗎? 考驗太子黨情誼
-
▼
2月 14
(55)
-
▼
二月
(1673)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劉屏/華盛頓四日電 中國大陸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的聲音三日意外出現在美國國會。他透過電話表示希望到美國好好休息;也對母親、哥哥等家人處境憂心不已。 一向關注陳光誠的聯邦眾議員史密斯(共和黨)舉行緊急聽證會。會中,陳光誠的友人、對華援助協會負責人傅希秋牧師撥通了陳光誠的電話...
-
明镜新闻网特约记者 2012年2月2日,时任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市委扩大会议上讲话。他特别指出:“即使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先富裕起来了,还有百分之四十九,也就是六亿多人仍处于贫困之中,也不会有稳定。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
-
洪博培認為中美關係需要展開人文性的發展,中美兩國的關係已經從過去的雙邊關係走向全球關係。(孟芳攝影) 美國前駐中國大使洪博培(Jon M Huntsman, Jr)23日在紐約指出,明年接班的中國新領導人可能會發現他們在力圖維持國家經濟成長之際,被迫開放國家經濟和政治生命。他...
-
50年後回想迎接解放時憧憬未來,好不心酸! 我怎样跋山涉水寻找大饥荒幸存者 吴江:现代复辟派和古代变革史 律师:不该追究八旬老翁文革期间杀人案 梅花香自苦寒来——独立宣言的故事(上篇之二) 梅花香自苦寒来——独立宣言的故事(上篇之一) 文化大革命缘起于反击彭黄张周集...
-
失明維權律師陳光誠傳奇般逃離地方政權非法軟禁的魔爪,所揭露出「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群眾專政」的種種暴行,令人覺得彷彿回到文革歲月,正好印證了中央領導人所言:「如果不搞政治體制改革,文革悲劇就有可能重演。」 稍有良知的人都曉得,陳光誠是雙目失明的殘疾人士,對於擁有軍隊、警察、法...
-
入夜後民眾愈聚愈多,警方阻止民眾靠近現場,並要求散去。(網上圖片) 四川瀘州市一名魚販昨日駕駛運魚貨車涉嫌在禁區停車,與前往處理的3名交警口角,目擊者稱魚販遭人拖下車毆打至死,警方更一度阻止家屬接近屍體。事件引起公憤,民眾堵塞道路要求交出兇手,還死者公道,至晚間聚集人數...
-
梁京:胡锦涛的困境与中共的险境 在如何给薄熙来定罪这个问题上,胡锦涛显然陷入了困境,而这个困境的根源恰恰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也就是说,胡锦涛今日的困境是因为他把中共带入了空前的险境。 今日的中共有如一条突然发现自己驶入危险海域的航船。此前,中共顶层并非不知有这种风...
-
《新史記》高伐林 《資治通鑒》這部300多萬字的史書,全部通讀一遍都不是容易的事,可是毛澤東晚年對人講,他讀過“一十七遍”! 這真令人驚訝。 毛 澤東是吹牛誇口,忽悠身邊的女護士嗎?他真每次從頭到尾一頁不落地讀的嗎?是不是略讀、跳讀、選讀……?根據毛澤東...
-
明鏡新聞網特約記者劉惠 即將接任中共總書記的習近平今日突然取消一系列接見外賓的活動,包括取消美國國務卿克林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以及一個俄羅斯代表團的 的會見,原因是背部受傷。北京政治觀察家對明鏡新聞網說,這個消息給即將舉行的十八大投下一個大炸彈。 現在不知習...
-
【聯合報╱黑白集】 大陸作家莫言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兩年前,大陸民運人士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兩個消息,皆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 這兩個獎皆彌足珍貴。因為,諾貝爾獎的名目雖然不同,但無論是文學獎、和平獎或化學獎、醫學獎等,皆是在同一無二的文明標準下選出來的;人類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