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9日星期三

為陳光誠案折衝 美陸外交高潮迭起

(中央社台北9日電)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上週在北京與中國大陸領導人進行2天戰略與經濟對話時,隻字未提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當時她手下官員康貝爾正安排,將陳光誠由北京美國大使館轉往醫院。

「紐約時報」報導,結果這個計畫出其不意地擴大,希拉蕊在4日終於向大陸外交政策領導官員戴秉國提及陳光誠。她說,陳光誠還是應該前往美國。

中共方面對此怒不可遏,認為希拉蕊提此要求違反了美方在30個小時對話中的保證。中共堅持此事必須絕對保密,要求任何美國官員不得公開證實陳光誠在美國使館,包括國會議員在內;而歐巴馬政府並未將此事告訴國會議員。

中共副外長崔天凱在希拉蕊介入此事後,火冒三丈,他指著擔任美國助理國務卿的康貝爾(Kurt Campbell )說,「我不要再和他說話」。

這個衝突場面是整齣外交戲碼的關鍵時刻,而這個戲碼充滿了曲折、威脅和反威脅,有時還穿插了可笑的情節。比如康貝爾為免引起大家注意,寧可經由垃圾桶進出口溜出他在北京投宿的飯店。

另一方面,中共安全機構大力竊聽並封鎖美國使館官員的電話,某次陳光誠借用美國使館公使王曉岷的手機與妻子通話時,1名特務還厚顏插播。使館方面擔心中共會管制陳光誠所住醫院的進出,甚至考慮由1名館員喬裝成護士以進入醫院。

希拉蕊介入的結果,最終促成第二次安排,以容陳光誠前往紐約大學就讀,但非尋求庇護,因為中共將庇護視為冒犯。根據已對外透露的條件,陳光誠可望在數天後出境。

描述此事的若干官員指出,此一結果反映出美國與中國大陸關係日趨成熟,如今已可安渡緊張的外交糾結場面。這些官員要求匿名,才願談論外交磋商內幕。1名美國高層官員說:「我認為,就戰略層面而言,雙方將因此事而不動聲色地產生自信。」

雙方在付出這些官員所稱各自高度緊張的代價後,達成了協議;但儘管陳光誠昨天表示,大陸當局已同意他的出境申請,這項協議仍有可能破裂。不過美方官員經多天忙亂和數夜不眠後,似已避免歐巴馬政府陷入嚴重尷尬境地,也化解了有使雙邊關係傾覆之虞的危機。

陳光誠事件凸顯美國眼中大陸領導班子內部強硬派與改革派的鬥爭激化,比如在戰略與經濟對話進行中,美國國務院法律顧問高洪柱(Harold H.Koh)曾在走廊遇上大權在握的中共國安部官員與外交部官員爭論,指陳光誠應受教訓,而不容其受到美方卵翼。

此事核心人物為陳光誠,他在歷經擺脫中共安全官員以進入美國使館的可怕逃脫過程後,情緒起伏頗大,即使在他展現律師的精明本色與美方商談條件時,偶或還是會哭泣。

他一住進醫院,便使用美國使館人員事先設妥程式的3支手機來公開提出要求。他說,他無意尋求庇護,而是希望中央政府調查他受虐內情。

他使用科技產品雖侷限於中文表達,但仍引起美國人急忙關注,包括在推特貼文,以及激動人心地將電話撥通到美國國會的1項聽證會上。他在藉此與律師和妻子通過話後,突然改變了心意,認定自己無法留在大陸。當時美國官員並不知道有此轉變。

前述美國高層官員在談到陳光誠轉變心意時說:「我們過了一會,才摸清楚方向,而我們已筋疲力盡到無法置信的地步。」使外交折衝趨於複雜的是,大陸當局認為,就1名大陸公民問題與美方進行談判,令其無法接受。

由於中共方面拒絕作出任何有約束力的承諾,因此一旦陳光誠離開使館,歐巴馬政府即遭受批評。即使現在,雙方仍無正式協議,只有一連串的「諒解」。

1名美國官員將此比擬為1972年的上海公報,雖開啟了雙邊關係之門,但巧妙地對台灣地位問題保持模糊。(譯者:中央社張佑之)1010509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