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0日星期四

陳競新:保釣船滿載兩岸四地中國情

香港「啟豐二號」保釣勇士背景各異,有認同五星旗的,有守護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為宣示國家主權,槍口一致對外,搶灘釣島,豎起兩岸國旗,顯示了香港的包容性,承載兩岸四地的多元政治理念。

自香港出發的「啟豐二號」保釣勇士,背景不同,也胸懷著不同的政治情結。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只承認五星紅旗的,有守護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要為中華民國爭面子的,有大陸民運人士、以及六四情結極濃的香港民主派人士,更有曾公開焚燒五星旗卻要闖向釣島鞭策兩岸政權的。成員彼此之間,偶有矛盾,卻為宣示國家主權的同一目標,槍口一致對外,搶灘釣島,豎起兩岸國旗,並且他們有勇有謀,以最佳的戰術,衝破日本當局的強大攔阻力量,意外地在中國歷史史上寫下新頁。

這次事件也突出在全球華人社會中,只有在多元化的香港,能承載兩岸四地的不同政治理念。台灣對這次保釣行動一度表現得暖昧和冷漠,並在國際間予以劃清界線。但國民黨中央對於香港黨員王化民帶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成功搶灘,大加讚賞,身兼黨主席的總統馬英九在八月二十二日的國民黨中常委會議上,也對此表示「敬意」。

保釣勇士中的國民黨香港老黨員王化民,六十七歲,是「啟豐」十四人中年紀最長的,身體健碩,一點也看不出他的年紀。在港親中華民國陣營地位崇高,並視守護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己任,家藏「無數」大小旗幟。當「啟豐」八月二十二日凱旋回港,停泊到尖沙嘴碼頭,他下船後第一時間便將一幅大面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交托給廣州成長的船長楊匡。王化民解釋說:「我只要有機會,一定會再跟船出海,帶著這面旗子搶灘,但誰知道明天的情況?」

這位在港見證國共鬥爭到回歸後仍活躍於政海的第二代國民黨員,做事一向謹慎,對人的觀察也特別敏銳。他說:「楊匡的活動能力強,做事無私,我在他身上感受到一股氣質,可以託付。我將旗交給他,要保證下次香港有船出海保釣,還會帶著兩面旗子!」

楊匡是「啟豐二號」的船長,四十五歲,在廣州成長,與王在船上談得投緣,惺惺相惜。他向亞洲週刊說:「我們到釣島搶灘,不是為了哪個政權,而是為了宣示主權,便必須擺出象徵兩個主權實體的旗幟,才能代表這個島嶼是屬於中華民族的。」

作為前「廣州工自聯」成員,楊匡二十二歲時已因協助六四民運人士出國和保護影帶出境,被控反革命宣傳煽動罪坐了十五個月牢,一九九五年持假身份證坐火車偷渡到港,獲港英政府給予居留權,之後積極在港參與社會運動,主辦過地下電台。他不諱言自己對於五星紅旗背後代表的政權並「沒有多少好感」,反而比較傾向代表「自由、平等、博愛」的中華民國政權。他說:「國共兩黨本來都一樣是獨裁政權,但是台灣(中華民國)這些年來改變了。」

當「啟豐二號」八月十二日正式起航時,楊匡接過送行友人送上一件印有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的衣服時,二話不說便馬上套上,站在船頭位置,與掛在駕駛艙頂上的五星紅旗相映成趣。

到十五日當天清晨,「啟豐」離開台灣海域直奔釣島,楊匡再次穿上這件國旗上衣,並在日艦夾撞之際,站在甲板上作勢要跳過日艦上的動作,讓對方恐防這面國旗「登上」船上,造成承認主權的尷尬局面,數度有效阻止日艦夾撞,給予「啟豐」向釣島目標全速進發的時間。

結果當保釣以慢速擱淺在釣島,保釣人士馬上行動,楊匡第一時間取起王化民早捲好放在艙門樓梯口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準備衝出搶灘,但這時來自澳門保釣行動委員會的伍錫堯動作更快,取起也捲好的五星紅旗從樓梯跳下,越過楊匡搶先衝上釣島灘頭,並一邊高舉五星紅旗。

相對於王化民愛護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丹心,一九九零年從廣東偷渡到澳門的伍錫堯,對五星旗則是守護深切。本身作為世界華人保釣聯盟(世保)副會長的伍錫堯,身兼澳門博彩建築業聯合自由工會理事長,他說,世保清楚認同「一個中國」原則,五星紅旗才能代表國家,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和香港以及澳門特區旗,都是區旗,這次只是人手不夠,否則四面旗加上「中國領土釣魚台」的旗幟,都應該帶上釣島,充分宣示主權。他重申北京政策說,在「一個中國」下,釣島主權屬於中國,行政管理權屬於台灣。

今年四十六歲的伍錫堯說話態度直接,外號「硬頸(頑固)堯」,這次行動中與部分成員經常有口角,返港後舉行記者會時更被在港有「首席抬棺材王」之稱的示威常客古思堯公開用髒話追罵。古屢次在北京駐港中聯辦門外燒五星旗,表達對中共的不滿。伍則批評古曾在他面前大罵中華民族。「有人說我很左,那裏有?我六年前不是到(澳門)中聯辦抗議北京的東海油田、共同開發計劃,是喪權辱國的嗎?我絕對不是盲目愛國的!」

保釣個別人士對於政權有不同心結,不免產生口角,但無論如何兩面國旗在八月十五日都闖上釣島上飄揚,是繼一九九六年台港保釣人士合作之後的第二次,不過相對於當時的兩岸政治形勢,兩面國旗在釣島上並豎,代表著的,是國、共兩黨的合作,唯十六年後的今天,香港人保釣孤舟獨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依然是黨政一體的體制,中華民國卻經過不斷的政治改革,已出現政黨輪替,體制已臻黨政分離的民主政治格局邁進釣島,兩面國旗並豎,反而突顯並存不同的政治體制。

這次登島的還有印尼華僑盧松昌、六四後才從親中共立場變成反共的古思堯、政黨社民連前立法局議員曾健成,還有來自大陸、不會游泳卻仍奮身搶灘的方曉松。

楊匡回憶當天他拿著刀鋒一呎長的鯊魚刀登島,與島上圍截他們的四十餘名日本陸上防衛隊周旋,拖長時間,讓成員都能有比較足夠的時間搶灘和搖動國旗。之後當日本防衛隊圍成的人圈越縮越小,楊和王化民便先撤退回船上,其餘五人便待日方拘捕。

王化民在釣島上帶走三塊石頭,並由楊匡抱著游回「海豐」船上,準備按委員會事先的計劃,「拍賣國土」,為保釣委員會籌募經費。楊匡記得,當他回到船上,心情澎湃激動,才看到原來行動總指揮羅堪就代替了他,坐在船倉之上;楊馬上請羅登岸,以圓心事,但羅只跳到水裏游了兩分鐘,並未登島。羅說:「留下一些未完成的心願,讓我下次有動力再來。」楊匡說,當時他聽了這句話,激動的心情終於無法自已,痛哭流涕。

作為上世紀七十年代第一代保釣人士,羅堪就四十年來對領土完整的浪漫與激情依然,是香港保釣行動的核心,他積極參與社會運動,七月並曾帶同請願書及四千多個港人簽名,要求北京和湖南邵陽市當局徹查及交代李旺陽的死因,不過,保釣始終是他最掛心的運動,他早前曾去信要求北京將釣魚台事件納入正規國民教育課程。

他接受亞洲週刊訪問說:「兩面國旗重要,但怎會比『中國領土釣魚台』旗具意義?捍衛釣島主權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是中華民族千秋萬世的民族情懷,兩岸政府的行為不論如何,都不會動搖民間保釣的決心!」

「啟豐二號」二十二日凌晨進入香港水域後,在長洲歇至中午才緩緩駛進尖沙咀維港水域,載著楊匡、王化民、羅堪就等三名保釣人士與四名船員、兩名記者一起,與十七日已乘飛機返港的另外五名保釣人士會合。王化民早與香港的國民黨員聯絡,在長州取得另外兩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當「啟豐二號」進入港島水域,便迅速在船頭和船尾都掛上旗幟,與船中間駕駛艙頂豎起的五星紅旗,合組成香港回歸以來維港罕見的景觀,也正反映香港在兩岸四地的獨特地位。

(實習生楊思雅參與採訪整理)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