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9日星期三

釣魚台事件引發中日經濟戰爭

日本政府在9月11日正式將釣魚台國有化之後,中日兩國的對立情緒步步升高。9月16日星期日,大陸各省全面爆發反日示威,有超過80個城市舉行了反日示威遊行,大批群眾不只對日本大使館丟擲雞蛋、水瓶等物品,更普遍對日本商店、超市、服飾店、餐廳出現打砸搶的暴民現象。如今,大陸官方一方面安撫群眾,不斷呼籲民眾抗議必須理性,另一方面對日本發動經濟制裁則已經箭在弦上,估計近期就會宣布具體的制裁方案。

     釣魚台國有化事件發生至今剛滿一周,綜觀大陸採取的步驟,除了群眾運動略有失控現象之外,一系列的措施都頗有節奏、有章法。一開始胡錦濤、溫家寶、李克強等國家領導人依序發言強烈反對,外交部則同時發表長文,從十五世紀至今的歷史來證明中國擁有釣魚台主權,並且呼籲日本「懸崖勒馬」;同日隨即公布釣魚島領海基線,確認領土保護的具體範圍。再隔一天派出兩艘海洋監視船前往釣魚台海域試探,到了周末又派出六艘海監船,與日本巡防艦平行巡航對峙。

     大陸第一個禮拜的措施,對外是以外交工具為主,包括召喚日本駐華大使、接見日本外交部特使,以及發動外交抗議;對內則將宣傳機器開足,從中央的人民日報、新華社,到各省市的地方機關報紙,全部以釣魚台事件為頭版頭條;網路媒體則持續發布大量滾動新聞,將保釣、反日溫度快速增溫。9月15日即將接班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正式露面之後,釣魚台決策的疑慮已經排除,預計即將進入第二階段,推出具體對日經濟制裁的措施。

     在具體的官方制裁措施公布之前,各種經濟上的衝突已經顯現。大陸各省旅行社紛紛取消十一國慶假期的對日旅遊團,國家旅遊局也宣布將停止對日本輸送5萬名觀光客的原訂計畫。同時,日本汽車、化妝品、食品在大陸的推廣與銷售,也明顯受到衝擊。這些屬於「民眾自發」的抵制日貨行動,乃是對日經濟制裁的前鋒部隊。

     9月17日大陸官方的《人民日報》發表「中國何時對日扣動經濟扳機」的評論員文章,強調中方「了解經濟手段往往是一把雙刃劍…中國也反對在解決國際爭端時動輒使用經濟制裁…在扣動經濟扳機之前一定權衡利弊與時機。」但是,「面對日本竊佔中國國土,中國採用各種方式來捍衛國家主權,符合國際法,也占住國際道義的制高點。」

     釣魚台國有化事件引發的反日浪潮,必定要找到出口。在外交、文化、經濟與軍事四個層面的戰爭,雖然無一不可或缺,惟其中以經濟戰爭帶來的效益最高,副作用最低,而且還兼具收放自如的彈性。中南海決策高層十分清楚,中國與日本的經濟活動原本極為密切,早已形成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融和狀態,不論北京、上海、廣州或是重慶,所有大中型城市都與日商有密切的往來,存在難以切割的利益。但是,中南海決策高層已經做好「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準備,主要目的就是要讓日本付出高昂代價,讓日本全國上下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讓日本後來的政客再也不敢踰越「維持釣魚台現狀」這條紅線。

     兩年前的釣魚台衝突,大陸曾經使出「禁止稀土出口日本」的制裁措施,禁令前後維持了兩個月,造成日本電子產業的成本大幅上升,接單排程非常困難。如今,正在研擬中的經濟制裁方案力度遠遠超過當年,大陸不會採用「全面抵制日貨」這種散彈槍打鳥的策略,而會精心挑選「靶心」,選擇對日本殺傷力大的政策。根據《人民日報》的說法,「日本的製造業、金融業及特定對華出口產品、投資企業、進口戰略物資等,都有可能成為目標」,而且制裁標的不會是單一目標,而是具有不同目標的「組合拳」。

     台灣雖然同樣是保釣運動的當事者,卻擁有相對較大的彈性。如果中國推出對日本的經濟制裁,台灣可能成為受益者,包括日貨進出口中國必須繞道台灣,或者台灣與日本競爭性高的產品,都將顯著受益。必須提醒的是,台灣對日本經濟依賴的程度遠高於大陸,大陸推出的制裁方案如果牽涉較廣,台灣不可能完全視若無睹,也必須要提出既能表達我方立場,又對台灣經濟相對有利的方案。大陸對日本的經濟戰爭即將啟動,我們必須儘快做好準備。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