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強而有力的領導,有時需逆民意而行,動員民眾做一些他們不願意做但需要做的事情。
林沛理,牛津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及藝術評論小組主席。著有《英文玩家》、《玩起中文》及《反語》,最新的一本書是《祝你分手快樂》(快樂書房)。
領 袖學(leadership studies)是一門關乎人類前途與社會福祉的大學問,在西方自柏拉圖以降已經有系統性的研究和論述,最廣為人知的是意大利政治理論家馬基維利 (Niccolo Machiavelli)的理論。馬氏認為,政治家必須懂得順勢而為 (act according to necessity),而非無時無刻都想著如何為善(how to be good)。
馬基維利沒有解釋為什麼古往今來,統治世界的總是 壞領袖多,好領袖少。西諺有云,有什麼素質的人民,就有什麼素質的政府(the people get the government they deserve)。這當然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定律,卻是在民主體制下可以站得住腳的假設。我甚至認為,有什麼素質的追隨者,就有什麼素質的領導者 (the followers get the leaders they deserve)。
世界充斥管治無方的壞領袖,因為人民往往逆來順受,打不還手。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普通人對壓迫最普遍的反應是逃跑、屈服、歸順或者投降,只有極少數人會起來反抗。這就是動物學著名的「戰鬥抑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
於 是壞領袖與人民糾纏在一種虐與被虐的關係之中,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壞領袖成為建制和現狀的一部份,而建制和現狀總有「自我延續」(self- perpetuating)的能力。不要以為壞領袖只會出現於民主光輝照射不到的黑暗角落,以美國為例,人民的確有選總統的投票權,但選擇 (options)卻非常有限。他們往往只能夠從兩個候選人之中作出選擇,而美國總統競選是全世界最昂貴的選舉遊戲,候選人沒有大財團和特別利益集團的支 持,根本連初選的一關也過不到。所以,不管選民投票給哪一個候選人,最後選出的都只會是大財團和特別利益集團的代辦 (broker)。
領導人不是要提供急救服務的醫護人員,但兩者要奉行的守則其實沒有不同——皆為「先不要造成傷害」(First do no harm)。
一 家公司的領導人無能,最壞的情況不過是公司倒閉,員工失業;但一個國家的領導人無能,卻足以禍國殃民。今日困擾全球的金融和債項危機,說穿了,其實是治理 危機。不管是美國總統布殊或者奧巴馬、希臘領導人帕潘德里歐,還是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他們的困難處境皆是咎由自取,即英文的所謂self- inflicted wounds。他們管治的失敗原因是徹頭徹尾的領導無方(leadership failure)。
這批所謂「壞領 袖」(toxic leaders)的頭等大罪是後知後覺。意大利的國債高達兩兆七千萬美元,如此「大到不能救」的規模,又豈是一日之寒所能造成?一個好的國家領導人須有強 烈的危機意識(vigilant)、自知之明(self-aware),以及能夠「急市民所急」(responsive)。美國的開國元勳傑佛遜 (Thomas Jefferson)說,要擁有自由,便得時時刻刻、誠惶誠恐地提高警覺(The price of freedom is eternal vigilance),其實有效管治的秘訣又何嘗不是「時時刻刻、誠惶誠恐地提高警覺」(The secret of effective government is eternal vigilance)。
所謂領袖,就是要做選擇的人(A leader is a decider);即使要做的選擇是壯士斷臂的痛苦選擇。任何讀過公共行政學的人都知道,民意絕非制定和執行公共政策的唯一和最重要考慮。市民所想跟市民 所需未必一致,真正強而有力的領導,有時就是要橫眉冷對千夫指地逆民意而行,動員市民做一些他們不願意做但需要做的事情,甚至從他們自己的手上把他們拯救 出來 (save them from themselves)。
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的名言——「剛做完手術之後,感覺一定比做手術之 前糟糕,但總不能因此拒絕做手術」,講的正是這種「給他們所需而非所想」(give them what they need, not what they want)的領導本質。這所以一個以討好群眾為己任的crowd pleaser,只有資格做政客,永遠當不成政治家。
亞洲週刊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九月
(863)
-
▼
9月 01
(20)
- 栗戰書:夜郎國跑出62歲的黑馬
- 中国警告美国政治家不要拿中国做话题
- 薄熙來出事,太子黨分裂
- 北京古城牆:頸環還是腳鐐?
- 2012年8月31日《明鏡郵報》
- 明鏡網瀏覽排行榜(2012年8月31日)
- 2012年8月31日《歷史日報》
- 令计划改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长
- 金钟 : 中共将对薄熙来免于刑事处
- 荷兰司法专家谈中国严刑逼供现象
- 德中关系 过于和谐,并非福音
- 枢机主教单国玺殡葬弥撒在高雄举行
- 四川理塘寺一僧人被捕失踪 西藏流亡政府就自焚事件发布声明
- 中國調查上市公司地溝油製藥事件
- 大陸新規 涉包養恐遭撤職
- 十八大前 不能定論 開除黨政職再削人代資格 有例可循
- 林沛理:好領導要逆民意而動
- 馬家輝:國民教育 其實只是演戲
- 未說原因 京滬穗機場安檢升級
- 傳韓寒婚外情 「小三」女演員趙卓娜
-
▼
9月 01
(20)
-
▼
九月
(863)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因为六四后的报告文学《中国底层访谈录》获得欧洲最重要的波兰卡普钦斯基报道文学奖的廖亦武先生强调,一个作家,为中国底层的每一个人的人权和自由发出呼吁和支持,是他最根本的责任。以下是RFA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 以二零零七年去世的波兰文学家卡普钦斯基命名的波兰报道...
-
明鏡記者柯宇倩/“華視報紙王,給你現賺45,大家早。”週一至週五的早晨打開電視,你都能聽到一個親切又專業的男性嗓音,用國、台語為觀眾導讀各大報的重點新聞;他是主播楊舜欽,31歲就坐上採訪中心副主任的位置,雖然年輕,但他可能比年長的記者都要資深,而耀眼的成就背後,是對新聞的熱情與努...
-
《新史記》記者柯宇倩/ 2012 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 23 周年,就在紀念日前 2 個多月,媒體披露溫家寶多次在中共高層會議中,試探性提出重新評價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的消息。中國學者、異議人士陳子明在接受《新史記》專訪時表示,此消息是有意放出的風聲,想觀察外界對此作法的評價。陳子...
-
中國與日本、菲律賓和越南等國在東海、南海的主權爭議急遽升高,中國海監總隊黨委書記、常務副總隊長孫書賢11日指出,對於近來中菲黃岩島的爭議,中國會看住黃岩島;中國大陸在全球問題應畫上幾道紅線,如果日本在釣魚台挑釁、菲律賓、越南宣稱有南海主權,中國就不惜一戰,而且必須以戰止戰,局部戰...
-
(中央社台北2日電)俄羅斯「軍工信使」週刊報導,中共未來將興建比「遼寧」艦更大的航空母艦,並推測初期數量很可能是6艘,北海、東海與南海艦隊各分配2艘;但這個目標在2035年前達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軍工信使」還談到共軍攻占台灣企圖與發展航艦的關係說,台灣與中國大陸地理接近,不...
-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中國繼早前一班由北京飛往美國紐約的班機,因接獲威脅而折返後,前日又傳出一架由湖北襄陽飛往深圳的班機,因起飛後收到匿名威脅電話,被迫改降武漢。由於連兩天都傳出客機遭威脅事件,引發不安,網友高呼:「恐怖,最近別坐飛機了」,也有人質疑:「是不是背後有黑幕」。 ...
-
《新史記》李南友(遺作) (續前)著名法學家、南開大學法學所所長李光燦有意請于浩成出任該所名譽所長,並向群眾出版社發了公函,徵詢意見。出人意外的是,這居然驚動了公安部,經過黨 組會議討論,後來公安部政治部的一位副主任打電話給于浩成:“我們考慮到你的兼職過多,是...
-
▲六四事件屆滿23周年,北京天安門廣場昨天下午狂風大雨,遊人較以往減少,不少大陸網民在微博上表示:「難道老天爺也在為明天哭泣?」(記者劉曉霞攝) 特派記者劉曉霞/北京報導 六四事件屆滿23周年,北京昨天天氣陰霾,天安門廣場上遊人減少,雖沒有大動作紀念活動,不過大陸維安部門仍不敢...
-
(中央社台北24日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日前到陝西視察,要求部隊「聽從胡錦濤指揮」、與中央保持一致。自從薄熙來下台後、大陸政壇傳聞不斷,官方媒體在這個時間點發表軍方的精神講話,耐人尋味。 新華社旗下的「新華網」昨天報導郭伯雄在陝西的談話,他要求軍隊「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
-
啟東市前天爆發萬人示威衝突,當局緊急調派武警駐守街頭。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奧寺淳赴啟東採訪遭警方毆打。翻攝網路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江蘇省啟東市前天爆發萬人示威衝突,震驚社會,引發爭議的排污工程雖已緊急喊卡,但當地氣氛昨依舊緊張,大批武警在街頭戒備。日本《朝日新聞》一名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