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9日星期二

中華民國是民主中國

 今天是中華民國一○一年國慶,本報今起以三篇系列社論來研討兩岸關係的新議題:「大屋頂中國」。

在「大屋頂中國」這個概念下,中華民國是民主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社會主義中國,二者皆是一部分的中國。

二○○八年馬英九首任總統以來(更準確地說,是二○○五年連胡會以來),兩岸政策在兩岸之間出現一個相互對應的競合架構。就北京而言,其兩岸政策主軸是「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各表一中)」;就馬政府言,其兩岸政策的主軸是「一中憲法(不獨)/一中各表(不統,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基於此一對應架構,推進並穩固了四年多來兩岸之間的「和平發展」。

但是,兩岸之間對此一架構皆仍有疑慮。就台灣而言,一中各表(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顯然不是一個穩固的架構,因為將永遠面對「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威脅。就大陸言,則「一中各表」雖可暫時「求同存異」,卻仍是一個僵局,難以「求同化異」,不免夜長夢多;因而遂有「一中框架」的提出,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或「兩岸同屬一國」,但又不願被解讀為「兩岸同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凡此,皆顯示「求同存異」的脆弱性,及追求「求同化異」的困難度。

因此,「大屋頂中國」也許就成了兩岸之間「求同化異」的最大公約數。

大屋頂中國,對兩岸皆有足夠的政策動機。主要的原因是:對台灣而言,台獨已經絕對不可能,台灣終究必須以「中華民國」的體制在「中國概念」之中爭取出路,別無他途;對北京而言,除非不惜代價、不計後果,否則亦不可能以「強制併吞」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勢須以「求同化異」的手法,先建立一個「超越差異」的「可求之同」,然後一切再求諸一個「化」字,不能強求蠻幹。

因此,兩岸的最大公約數可能就在「大屋頂中國」,亦即這可能是一個「超越差異」的「可求之同」;倘係如此,兩岸即可能「同屬大屋頂中國」。

其實,大屋頂中國這個概念,也可以說已然存在於兩岸朝野的思維之中;在胡錦濤的「胡六點」中即強調:「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又稱「雖然尚未統一/仍是一個中國」;此中所謂「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及「雖然尚未統一的一個中國」,皆可能存有「大屋頂中國」的想像。胡錦濤是將兩岸關係導向「和平發展」的歷史人物,然卻以任內未能完成《兩岸和平協議》的簽署為憾;但倘若兩岸之間沒有「大屋頂中國」的思維及法制設計,豈有可能簽成《和平協議》?

又如:早於二十年前汪道涵表述的「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其實也須有這種「大屋頂中國」的思維,始有可能建構「國家尚未統一前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亦始有可能穩固「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的狀態;而此中所指的「一個中國」,或許即是「超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屋頂中國」,亦即「兩岸主權相互含蘊並共同合成的一個中國」。

本文在此時此際並未奢望很快就能夠出現「大屋頂中國」的法制建構,那要等到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或《軍事互信機制》之時再論;但是,至盼兩岸朝野能夠共同開發此一始終潛而未顯的思想,即使暫時不能建置成一個具體的「大屋頂中國」的法制架構,但只要「大屋頂中國」這個思維概念能在「庶民中國」的兩岸人心中縈繞纏綿,兩岸即有可能共同體現此一最大公約數。

最後,引九月十日本報社論〈大屋頂中國:民主中國與社會主義中國〉的一段,借為結語:

八月十五日,兩幅國旗,同登釣島。在「大屋頂中國」的概念下,一幅是代表「民主中國」的中華民國國旗,一幅是代表「社會主義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這可視為多數華人心中的政治思維之反映。


台灣  聯合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