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4日星期日

杜震華:台灣能擊敗「亞洲的德國」嗎?

近來對於韓國崛起,台灣在各方面都被「韓流」壓著打的現象,已導致部分國人懷憂喪志;媒體更極盡煽風點火、長「韓流」威風而以自虐為樂。上月中文版剛在台灣上市的《誰來拯救全球經濟?》一書,由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的董事總經理盧奇夏瑪(Ruchir Sharma)所撰,更直指韓國和台灣兩個全球50年來的「金牌得主」將會由韓國取得最後的馬拉松勝利。由世界權威的投資機構主管所做的預言,似乎更加深了這種認知的正確性──台灣即將甘拜下風,對「韓流」俯首稱臣!

然而,如果您願意的話,進入Google搜尋GDP PPP Wikipedia,您就會發現維基百科出現了四種以購買力平價(PPP)衡量各國人均生產的排名:第一套排名是由世界銀行所做的,因台灣不是會員國而沒有台灣排名;第二套由國際貨幣基金(IMF)、第三套由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第四套由美國賓州大學(U Penn)所做,則都有台灣的排名。在國際貨幣基金的排名中,台灣以19名(37,720國際元)擊敗韓國的25名(31,714國際元);在中情局的排名中,台灣再度以21名(38,200)領先韓國的29名(32,100);最後在賓州大學的排名中,台灣還是以25名(32,530)領先韓國的33名(28,385)。怎麼回事?不是說韓國─盧奇夏瑪口中的「亞洲德國」─已領先台灣嗎?台灣媒體大肆渲染的「大學畢業生以7萬元月薪大幅領先台灣的2萬5千元」的韓國怎麼會落後台灣呢?

多元發展技藝創意

問題出在哪?很簡單,主要出在物價──雖然台灣目前物價上漲,但還是全球34個富裕國家中最便宜的國家;只要以各機構設定的各種「國際元」價格公平衡量各國的生產,那麼台灣的「真實生產」就都會大幅提高。因此,物價低廉穩定的台灣在經過調整後立刻勝出,不足為奇!

那麼,那如何解釋韓國擁有三星、現代、樂金(LG)等大品牌,台灣卻只有一個搖搖欲墜的hTC和幾家快倒的DRAM廠呢?先別探究這些,看看擁有Benz、BMW、拜耳、巴斯夫,令人尊敬的德國,和似乎沒甚麼名牌的丹麥好嗎?丹麥在世界銀行的排名中以14名領先德國的17名;在國際貨幣基金的排名中卻以20名落後德國的17名;在中情局的排名中再以22名落後德國的19名;但在賓大的排名中又以17名領先德國的20名;也就是說,丹麥和德國幾乎是平手的。

台灣擁有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等華人眾多的廣大腹地,只要多元發展卓越的技藝和創意設計,當然有機會擊敗,不,是拉大領先「亞洲的德國」!

作者為商研院政策所所長、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台灣  蘋果日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