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大会闭幕之后,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将把中国带向何方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国际间,各方面就中国未来走向已经达成的一个基本意义上的“共识”,就是中国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不会“开倒车”。但是,和经济发展同样重要、甚至比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和政治体制改革将会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负责人沈大伟(David Shambaugh)在华盛顿邮报上撰写文章,呼吁各方“不要期望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会实施改革。沈大伟认为,中国新一届领导层缺乏“共性;”中央委员和常委的构成,在他看来,无论是在观点、还是在派别上,都有很大差别。
在沈大伟看来,虽然习近平外表上给人的印象比他的前任胡锦涛更“温暖”一些,而且不乏笑容可掬的镜头,但是,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个未知数。这位分析人士说,要打破常规,动手改革,需要一个极有魄力和远见的人,习近平是不是具有这样的素质、以及是否怀有这样做的望,眼下还不得而知。
美国洛杉矶时报]=在谈到中共新的总书记习近平的时候,颇有一些积极的提法。洛杉矶时报注意到,习近平作为七个新任政治局常委之首,在步入人民大会堂的时候,显得颇为“谦虚”,而且他的讲话总共只有16分钟,中间一次也没有提到马(克思)列(宁)或者是毛(泽东)。相比之下,报道说,习的前任胡锦涛在做总结报告的时候,花了足足100分钟的时间,而且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共提了79次)以及“科学发展观”(19次)。
以协助盲人维权律师陈光诚成功逃离山东而名闻遐迩的中国维权人士何培荣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说,习近平的讲话让她感到很吃惊,“起码听起来他好像是关心咱老百姓,不只是党。”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评论中共18大之后的“第五代”领导层时指出,七位政治局常委正式“出镜”前,地毯上早已事先画好了一、二、三、四、五、六、七;与媒体见面时,七个常委个个按照自己的排号、即在这一届权力机构中的排名次序,站到指定位置上。
华尔街日报说,七位常委亮相之后,外界普遍认为,这一次,是保守派或强硬派打败了改革派,看来政治上的改革开放不大可能发生;不过,也不要将局势“看死。”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专家的分析往往是错的,而且以胡锦涛为例,他2002年上台的时候,大家都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说是他任上会实施政改,但是结果呢?胡锦涛执政期间,政治上的高压有增无减,经济改革的步伐也慢下来了。或许这一回,各方对中共新一届领导层的期望值相对低,但是结果可能反而会让大家“惊喜”也说不定。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只有在经济或者政治形势陷入死胡同的情况下,一如前苏联在1980年代所面临的那种形势,才会出现戈尔巴乔夫式的人物,即决意在政治上大刀阔斧地实施改革。因此,中国新的领导人到底会不会进行政改和如何改,还要看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今后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