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總統奧巴馬甫成功連任,馬上出訪外國,今天與國務卿希拉里會合到訪泰國,明天歷史性訪問緬甸,然後參加在柬埔寨舉行的東盟峰會。國家元首出訪,須放下千頭萬緒的國內事務,因此出國訪問要有其必要性,否則派遣國務卿級別高級官員便可。奧巴馬在「財政懸崖」還未解決時到訪東南亞,說明這地區對美國未來4年的外交版圖的重要,也突顯他在第一任期內的「重返亞洲」並非忽發奇想,而是長期戰略。
美高官現身東南亞
戰略企圖溢於言表
美國1990年代從菲律賓撤軍,從此在東南亞沒有永久軍事基地,雖然間中美艦在新加坡停泊補給,但基本上是沒有地盤,影響力隨之消褪。美國聲沉影寂十幾年,前年希拉里提出美國南海利益之說,為重回東南亞的舉措揭開序幕。之後連串事件,包括中國與菲律賓就黃岩島的紛爭,美國的身影若隱若現。到了緬甸轉向開放,與長期盟友中國疏離,轉而靠近美國,都是美國「重返亞洲」帶來的客觀結果。
美國在東南亞一帶擁有巨大戰略利益,馬六甲海峽可北上日本及朝鮮半島,南下直通澳洲,四通八達。二戰時,美國和日本在南太平洋爆發多次大規模海戰,便是由於地點險要。職是之故,上世紀初,美國從西班牙手上奪得菲律賓為殖民地,1960年代美國在東南亞築起冷戰圍堵高牆,成員包括今天東盟峰會前身的東盟組織。當時東盟以泰國為軸心,加上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菲律賓,旨在把中南半島親中蘇的北越等國隔離。冷戰之後,東盟變成經濟多於政治的組織,於是才有今天的東盟10國,兩年前更與中國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關係密切。
奧巴馬此行受注目的原因,是他向東盟及區內國家釋放什麼信息。從目前情勢看,美國三大高官,包括奧巴馬、希拉里及國防部長帕內塔,這陣子都在東亞一帶活動,華府的想法顯然就是積極建構新的美國——東南亞政經合作關係,佈下美國在東南亞的戰略新局面。美國「重返亞洲」的意涵簡單易明,便是美國軍事及政治影響力重新回到這區域,造成的結果是與中國相持。本來,共同發展是北京長久以來對區域發展以及具爭議地區的中心思想,易言之,就是以和為貴,然而美國一貫作風是排他性強,一極多元戰略觀貫徹民主共和兩黨政府,這就是當奧巴馬政府宣布「重返亞洲」之後,隨即引起美國可能與中國爆發衝突的猜測,因為核心問題不在中國,而是美國。
經過兩年部署,美國的方向大致可以看到,更可能在這次東盟峰會顯露出來,美國當然不會公開與中國角力,但其脈絡清晰:在南海,美國最低度戰略目標是保住航行水道,菲律賓、越南是它爭取的對象;在中南半島,美國是另一種思考,它打算通過與緬甸修好,對這個1950年代便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的國家施以影響,把緬甸拉到自己這邊。1949年以後,中國付出大量心血維持與緬甸的關係,除了睦鄰,另一戰略考量是緬甸手握中國在印度洋的出海口,二戰時,儘管日軍控制華東大部分地區,但中國軍民修建滇緬公路,由此打開出路,經雲南出緬甸入印度洋,成為中國當時的生命線。
美國重返亞洲一石二鳥
與華相爭復分亞洲經濟利益
美國有千萬條道理與緬甸修好,相信北京亦樂見其成,但是美國來勢洶洶,人們自然想到,美國除了與緬甸重建關係,更多是地緣戰略爭奪。美國「重返亞洲」是一石二鳥,既有與中國相爭,也有通過美國勢力重現區內的契機,幫助本土經濟一把。東南亞在中國這個新興火車頭帶動下,經濟表現向好,歐美則仍因經濟全面復蘇無落而愁雲慘霧,於是,美國的經濟之手,藉軍事和政治影響力伸來亞洲。共同繁榮中國是絕對歡迎的,可是美國明顯不是這樣,過去兩年,美國軍艦還未長駐東南亞水域,類似黃岩島的主權糾紛已然爆發,菲律賓步步進逼的背後,正是美國的「南海利益」在撐腰。
中共新領導層登場,奧巴馬發去賀信,表示期待未來與習近平合作,繼續建設美中合作伙伴關係。信件發出之後,奧巴馬來到亞太,展開他的「重返亞洲」的戰略之行,如何實現他在給習近平信中所說的「期待合作,繼續建設合作伙伴關係」,能否做到言行一致,這次東南亞之行,可能給人們一些啟示。對中共新領導層來說,如何回應美國在東南亞的「重返亞洲」,不啻是上台後的一項挑戰,值得留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