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日星期六

書刊神隱前領導人 到底怕什麼

    胡勇

     最近,《黨史博覽》刊登了《劉華清與西沙設防、南沙奪礁》一文,回顧了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上將為維護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所做的貢獻。文章發表後,引起不小回響。

     拐彎抹角 用心良苦

     我在讀到「1988年2月12日晚,中央軍委一位主要負責人找到劉華清(時任中央軍委副祕書長)談話,就南海問題想聽聽劉華清的意見」時,不禁生出一絲疑惑:中央軍委「主要負責人」不就是軍委主席鄧小平嗎?為什麼要刻意迴避呢?但接下來作者又兩次提及鄧小平,尤其是劉華清與「中央軍委主要負責人」談話後,這位負責人當即指示劉華清寫一份報告給他,最終這份以總參謀長名義呈送的報告得到了鄧小平的批示。顯然,這位所謂的「主要負責人」並非鄧小平,而是兩位軍委副主席之一。我懂了。

     我研讀了目前高校常用的幾本教科書,對於這位在上世紀80年代歷任中國國務院總理、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在當代中國外交中不能不提的重要領導人,多數教材刻意做了「技術處理」。比如,張歷歷在《當代中國外交簡史》中通篇迴避了這位領導人的姓名。謝益顯主編的《中國當代外交史:1949-2009》也採取了同樣方式。總而言之,想方設法遮掩與淡化,就是不告訴你他姓甚名誰。

     有人可能會說:教材使用面廣,影響也大,所以審查相對嚴格,學術專著應該會寬鬆一些。此說有一定道理,比如同樣是張歷歷的作品,其專著《新中國和日本關係史:1949-2010》就提到了上述「中國總理」的姓名。但現實並不盡然。比如,倪世雄的回憶錄《一個中國學者眼中的中美建交30年》在記敘1984年「中國總理」訪美時引用了《人民日報》當年的報導,但還是對這位總理做了技術處理。

     毋庸諱言,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對這位因犯有「嚴重錯誤」而被撤銷職務的前領導人確有淡化處理甚至刻意抹煞的趨勢。比如中國外交部網站上掛的「新中國外交圖片冊」在記錄1984年美國總統雷根訪華時,寧願選取雷根與時任中國副總理李鵬會見的照片,也不願意放上中美首腦會談的圖片。如此用心良苦,已經到了可笑的地步。

     還沒脫敏 刻意迴避

     然而,事實終究是事實,不可能永遠迴避,更無法徹底抹煞。雖然這位領導人的大名在國內尚未完全「脫敏」(所以我也不告訴你),但官方並不是沒有實事求是的態度。比如,用百度搜索這位領導人的姓名,儘管「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索結果未予顯示」,但還是能夠找到約109萬個相關結果。其中一條位居前列的消息就是,1987年11月2日新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他會見採訪中共十三大的中外記者,並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中國中央人民政府的網站上至今仍有這篇「實名制」的《答中外記者問》,這位領導人當年的意氣風發和機智幽默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回到開頭關於劉華清的那篇文章。無獨有偶,《黨史縱橫》最近也刊發了類似主題的《劉華清情牽南中國海》,其中也講到1988年2月時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的劉華清向當時的中央軍委副主席彙報了南沙的鬥爭問題和現狀。與《黨史博覽》文章中「中央軍委一位主要負責人」的描述不同,後者不僅交代了他的職務,也原原本本地告訴了讀者他的姓名。中國國防部網站全文轉載《劉華清情牽南中國海》。

     有些國內書刊對這位領導人採取嚴格的「遮罩」措施不一定是「有關部門」授意,有可能是出版單位甚至編著者習慣性的「自我審查」,或者自認為與有關部門「心照不宣」。然而,他們到底怕什麼呢?

     (作者為自由投稿人、大學教師)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