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0日星期三

胡錦濤十九大佈局 胡春華主廣東


明鏡新聞網編譯  蕭憲聰

    中共建國60餘年,歷經5代領導人,第1代毛澤東、第2代鄧小平、第3代江澤民、第4代胡錦濤以及新上任的第5代習近平,政權一脈相承未曾改變,但實際上,直到“六四事件”前,中共的權力爭奪總是充滿腥風血雨,殺得你死我活,舉例來說,文革期間惡名昭彰的“四人幫”互相勾結,逆行倒施,無情迫害資深黨內老同志,滔滔罪行罄竹難書。有鑑於此,加上“六四”動盪,讓鄧小平深感建立制度化接班的重要性,他指定江澤民為繼任者,再安排胡錦濤接替江澤民,老幹部的退休規定也出自鄧之手,因此,縱使中共領導人不經全民普選產生,通過一些蛛絲馬跡,我們反而能精準預測未來由誰掌大權。

胡春華被任命廣東省委書記

    中共每一步政治舉動都有其深刻意義,拿人事安排來說,2012年12月18日官媒新華社報導,胡春華被任命為廣東省委書記,這非意外之事,畢竟謠言在十八大前就廣為流傳,但如此異動背後象徵著一顆冉冉上升的政治新星。戴維‧科恩(David Cohen)發表於在線雜誌《外交者》(The Diplomat)的評論認為,從內蒙古到廣東,加上又是中央政治局最年輕的成員,在在說明胡春華潛力無窮。

    前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是胡錦濤人馬,現在胡春華取而代之,其政治生涯跟共青團有密切關係,同是深受胡錦濤信任的手下大將。很多人將胡錦濤裸退看作他的全面挫敗,僅安插李克強進入政治局常委會更印證胡對權力的掌握是歷屆領導中最弱﹔但換個角度想,或許胡錦濤犧牲現在,把目光放在未來。科恩指出,胡春華順利當上廣東省委書記,他的“導師”胡錦濤不全然在十八大後空手而回。

    胡春華幾乎是以未來領導人的方式被栽培,他剛好小習近平10歲,2022年才59歲,正是恰如其分的接班年齡﹔且根據近20年中共權力交接的潛在趨勢,現任領導人選擇他的下下任,所以江澤民選了習近平,而習近平之後的領導人,自然由胡錦濤挑選,胡春華是最合理的選擇。


    接下來10年,我們不該忽視胡春華的名字。



廣東領導人創新改變機會多

    被稱作“小胡”的胡春華,具有改革者形象,政治閱歷根本是胡錦濤翻版。1983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後,他自願為共青團前往西藏工作,這並不尋常,畢竟勇於前往偏遠地區冒險犯難的年輕人不算多。他花了20多年的時間在西藏自治區,甚至學會一口流利藏語,直到2005年當上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務副書記。

    1988年,胡錦濤擔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時,“大胡”與“小胡”便在此相遇。隔年,要求西藏獨立的人士舉行示威遊行,發生拉薩騷亂,胡錦濤迅速宣布戒嚴以撫平事件,此舉為他贏得鄧小平賞賜,認為胡行事果斷,對黨絕對忠誠。1992年胡錦濤回到北京,成為最年輕的的政治局常委,開啟接班之旅。科恩認為,誠如胡錦濤的西藏經驗讓鄧小平刮目相看,胡錦濤之所以青睞胡春華,也是因為小胡在西藏的表現。

    未來主政廣東,將是小胡擦亮“改革”招牌的絕佳契機,他的前輩汪洋已成功證明自己,且如果習近平真的擁有強烈改革決心,那胡春華的仕途會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科恩提到,廣東是中國最開放的省份,國家若有什麼大膽措施,往往先從這裡實驗起,鄧小平時代的“經濟特區”便是一例。因此,廣東領導人能得到較多的機會進行創新和改變,甚至推行足以影響全國的舉措,如同汪洋大肆宣傳的“烏崁模式”,被視為基層民主的先鋒。

    然而,科恩警告,太急著將胡春華擁戴成“改革者”是不明智之舉,因為無論胡或汪,在他們來到廣東前都未曾有過推動大膽改革的紀錄,就算汪洋作風自由,試點官員財產申報,那也可能僅是身處廣東不得不這麼做。2011年春天,胡春華曾嚴厲鎮壓內蒙的抗議運動,有些人認為他反應過度,但他沒有推卸責任,如此告訴英國《金融時報》:“處理群體事件的原則是,如有必要我們將採取強制措施……該硬的時候硬,該軟的時候軟。”


胡錦濤為十九大提前布局

    授予胡春華廣東職位顯然是胡錦濤卸任前的安排,這反映了一個有趣事實,胡錦濤似乎認為廣東省委書記是很好的政治跳板,儘管汪洋在最後一刻失常。科恩指稱這有異於團派傳統,團派習慣考驗人才處理少數民族問題,像胡錦濤本人就到過貴州和西藏,但如今團派風格可能開始接近上海幫,江澤民在上海工作過,習近平也是,而現在胡春華到了廣東,管理富裕城市遂成為領導人坐上大位前的試金石。

    小胡的任命不只關乎個人政治前途,更代表一種大趨勢,科恩指出,2012年12月18日公佈的5個省級職務異動,有4人出身共青團,意味著胡錦濤的親信將在2017年的十九大前佔據有利位置,屆時7位常委除習近平和李克強都將退休,不只汪洋與李源潮有機會捲土重來,團派更可能大舉收復江山,如此看來,十八大便是胡錦濤以個人榮辱換來五年、甚至十年大計之成功。

    當然,胡春華尚未有任何顯著實績,治理廣東也不見得會比內蒙容易,登上至尊之位可說仍是挑戰重重。《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指出,未來5年是胡春華的重要“考試”,如果他能通過並得到好成績,那“政治局常委”將是絕佳獎勵。

    廣東一度是中國最繁榮省份,但隨著經濟轉型的陣痛期來到,出口暴跌,它正面臨著衰退和與日俱增的社會不安。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民(Liu Kaiming)指出,胡春華缺乏出色的政績讓廣東官員留下深刻印象,他告訴《南華早報》:“胡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在偏遠的內陸地區(西藏和內蒙古),他可能一開始會很難適應廣東,尤其在處理跟既得利益者的關係上。”

    “我不是很相信來自偏遠地區的官員。”劉開民接著說:“他們往往顯得保守和傲慢,但因為胡春華年輕,或許有所不同。廣東不是封閉地區,有著健全的社會民間組織和直言不諱的媒體,如果胡能展現他的勇氣和野心,那肯定能得到不錯評價。”


胡春華為入常不會凸顯改革

    沒有人會否認中國30年來創造的經濟奇蹟,而廣東欣欣向榮的出口業更為快速經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該省的蓬勃發展,向來是政府每年稅收的主要來源,但現在也成了複雜社會問題的溫床。《南華日報》指出,廣東有全中國為數最多的農民工,且媒體相對開放,幫助公民了解自身權利。因此,廣東時常登上國際新聞頭條,諸如罷工、農民工示威抗議和農民騷亂等層出不窮。但危機就是轉機,過去的廣東當家汪洋通過談判和讓步設法平息動亂,贏得自由改革派的聲譽,也為他積累政治資本,胡春華是否有相同能力呢?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彭澎(Peng peng)博士認為,廣東與其他內陸省份大大不同,胡春華身段應保持柔軟,而非強硬。“這裡的媒體敢於批評,人民更可以直接向領導抱怨。假使想在廣東交出一張漂亮成績單,胡春華需要抱持比汪洋更開放的態度。汪為胡打下良好基礎,而胡又比汪年輕許多,我猜想他會很快習慣廣東的政治風氣”,彭博士如是說。

    縱使汪洋具有改革者美名,但批評者認為他一直未能實現調整經濟結構的計畫。《南華早報》指出,汪曾說出“騰籠換鳥”的口號,意即廣東應擺脫重汙染、勞力密集和低技術的產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向扶植高科技、對環境友好的產業,然而,廣東仰賴的出口受到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停滯影響,轉型終以失敗收尾。2012年前三季,廣東經濟成長率放緩至7.9%,這是10年來最差勁的表現。此外,經濟學家預測,2013年江蘇將取代廣東成為中國最有生產力的省份。

    在中國複雜又盤根錯節的政治體制下,改不改革對政治家都是難題。北京評論員章立凡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指出,汪洋無法進入常委會是他的改革形象使然,讓保守派難以接受,“這是胡春華會謹記在心的教訓,太往改革派靠攏不是一個好主意。我不能確定胡是否會追隨汪的腳步,畢竟汪輸掉了常委,但從內蒙經驗來看,胡未曾使出太鐵腕的手段處理騷亂,因此,可以得到的合理預測是,胡不會打破廣東現有格局。”


    汪洋無法進入常委會是他的改革形象使然,讓保守派難以接受。


年長和資深者為入常條件
   
    2012年十八大格外引人注目的原因是,在政治醜聞(如薄熙來)連環爆發情況下,不但催生許多關於內部鬥爭的傳言,對於常委人選也有諸多預測。而11月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會名單出爐後,各界大多關心有多少保守派﹑多少改革派,然而,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汪錚(Zheng Wang)博士發在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的文章提醒,未來我們不應忽略胡春華這號人物,依據中共權力安排的潛規則,他很有可能成為習近平繼任者。

       “小胡”胡春華的政治路徑跟胡錦濤十分相似,均有著共青團和西藏背景。汪錚指出,當中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至2009年胡春華擔任河北省長的經歷,當時在其任內爆發臭名昭著的毒奶粉醜聞,可是胡春華不僅全身而退,還很快遠離風暴,獲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錦濤對他的信任再清楚不過。
    中共是世界上最龐大的政黨,且由於鄧小平之後就缺乏具絕對權威的政治強人,內部鬥爭一直是其特色。為避免沒完沒了的鬥爭,高層一致默認年齡和資歷是決定領導人的重要標準。如此一來,汪錚認為,十八大後的常委組成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因為最後結果正說明,年長者和資深者才有資格進入常委會。

     7位常委中,習近平和李克強從十七大起已是常委,其他同期常委均因年齡限制不得不退休,所以兩人無疑是國家領導人。至於另外5位新常委中,張德江、俞正聲和劉雲山都擔任過兩屆中央政治局委員,資深程度為他們換來常委高位,最後兩個寶座由王岐山和張高麗取得,而非一度呼聲極高的汪洋和李源潮,原因正是王張兩人比汪李年長。

    唯一夠資深但卻被排除於常委外的是身為女性的劉延東,她比張高麗還年長1歲。汪錚指出,劉未能雀屏中選的理由有二:第一,中共歷史上從來沒有女性成功攀爬至常委位置,女強人江青也沒有,而且劉不具備特別傑出的成就,足以讓她打破傳統晉升第一位女常委;其次,與其他口袋名單中的男性候選人相比,劉的政治生涯相對薄弱,她的主要資歷在共青團和進行統戰工作,未曾擔任省籍或重要城市領導者,因此沒有機會證明經濟領域的能力﹔加上統戰工作由俞正聲負責,常委中自然沒有劉的位置,如此安排十分合理。



    能成為常委的,都是黨內最資深人物。


孫政才可望成為2023年總理

    有些專家認為,十八大前中共展現鬥爭和紛亂,使得高層到最後一刻還在為常委人選吵個不停,但汪錚不這麼以為,他根據內部人士透露的信息指出,常委成員很久以前就決定,甚至在薄熙來醜聞爆發之前,他所帶來的影響大概是常委會從9人減為7人,,而減少的位置正是薄熙來的位置,阻止他東山再起。如果常委會規模維持9人,按照資歷和年齡,常委對63歲的薄來說,幾乎篤定是唾手可得。

    政治局中除了胡春華,還有一位值得注意的明日之星孫政才。孫政才與胡春華同年,是剛剛上任的重慶市委書記,胡孫兩人的年紀成了他們在政治局中的一大優勢。汪錚預測,孫將取代李克強成為中國2023年後的總理,畢竟權力關係上,胡仍高於孫,從兩人的新職位就能一窺究竟。重慶市是一個重要都市,但從經濟和政治面看,廣東在中國的地位還是勝過重慶,所以胡到廣東﹑孫到重慶有隱含意義,藉此設定彼此位階。

    民主國家中,政治家努力以施政表現贏得選民支持,但中共的高層領導不開放選舉,因此他們有自己的玩法,包含“隔代指定”和根據年齡及資深程度作標準,當然,這樣的規則不意味著能完全平息內部鬥爭,但至少避免更大動盪。投票是一個簡單評估領導人的量化過程,中共卻不這麼做,因此汪錚說,觀察過去兩次和平的權力過渡,“年齡”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一方面尊重黨內資深者,另一方面又設下退休門檻,讓年輕人有舞台表現。未來十年高層還會不會願意遵守年齡規則尚不可知,但贏在起跑點的胡春華肯定是希望的。


鄧小平影響力將一直存在

    而鄧小平留下許多重要的政治遺產,其中一項便是接班過程制度化,或稱“隔代指定”,意思是現任領導人選擇下下一位繼任者,鄧通過一次拉拔江澤民和胡錦濤使如此系統步上軌道,因此,江澤民青睞習近平,而胡春華正是胡錦濤影響力下的接班人選。

    鄧小平除了為中國權力交接訂下規矩,事實上,他對中國的巨大影響不只如此。鄧小平研究專家傅高義(Ezra Vogel)發表於博客“亞洲社會”(Asia Society)一文對鄧的功績有更詳細的闡述,所謂的鄧主義包括以下事項:

第一, 一步一步進行改革。
第二, 向世界開放,派遣精英出國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及更好的管理系統。
第三, 改善教育。
第四, 用人唯才。如果他們能證明自己,那就一級一級拔擢。
第五, 與其他國家發展良好關係,特別是主要的大國,學習其優點並擴大貿易和民間投資,以防重蹈蘇聯覆轍。
第六, 每個層級的領導團隊都應有足夠空間進行實驗和改革,藉此提高經濟成效和維持社會秩序。
第七, 一定程度內提高公民自由,但同時將擾亂風險降到最低。
第八, 領導高層必須保持團結,共同制訂對國家最好的政策。
第九, 不受意識形態拘束。世道隨時在改變,持續調整路線和做出必要改變,以造福整體中國人民。


    鄧小平在今日中國的影響性勝過毛澤東。


    如今中國的時空背景與鄧小平在位時大有不同,國家變得更強盛,不管知識份子、工人或農民都期待著中國能在全球舞台大展身手;自鄧小平改革以來收穫的豐碩經濟成果必須適應新情勢,換句話說,大量基礎設施和重工業投資拉動的增長模式面臨改變,新方法將是擴大國內消費,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和移動勞力密集工業至內陸便宜地區;隨著經濟成長而猖獗的腐敗現象已使公眾憤怒達到沸點。以上種種均意味著領導人手邊的難題比起鄧小平時期將更為嚴峻。

    儘管如此,鄧小平的改革思想和務實主義仍派得上用場,因此不難發現,習近平上任後欲學習鄧小平的強烈企圖。中國不可能回到毛澤東那套革命鬥爭的老路,我們可以預見的是,不管中共傳了幾代領導人,鄧小平的影響力將一直存在。( 《中國密報》第5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