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7日星期四

蘋論: 趙紫陽的警告 梁振英要好好學

昨日是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逝世八周年。這位寧願不當總書記也不向人民開槍的中共領導人,不只以其高風亮節贏得人民敬愛,還以其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問題的真知灼見贏得海內外敬重。他在中共十三大前後力推政治體制改革,明言「經濟上放活、政治上收緊」是一條走不通的路,這對迄今還在迴避政改的中共、還在拖延香港政改的梁振英來說,都無異於是警告、警醒。

梁振英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只以150多字談及香港的政制發展,在新增的14個委員會、小組中,也沒有一個涉及政改。一如輿論所指,梁振英在政改問題上交了白卷。這顯然不是他及其班底的疏忽,也不是他所謂集中精力解決民生問題的藉口可以解釋,而是梁振英的施政思維充斥新加坡模式、中共模式的反映。而無論新加坡模式,還是中共模式,都不適用於現時的香港,梁振英還要生搬硬套,只會誤己害港。

中共領導人對新加坡模式一直讚賞有加,鄧小平1992年南巡時特別強調要學習新加坡的經濟發展經驗和社會管理經驗,中共新任總書記習近平2010年訪問新加坡時也盛讚,新加坡許多成功經驗「為中國在解決改革發展中的一些難題提供了有益借鑑」。梁振英擅於把握西環和北京的脈搏,自然也要推崇新加坡經驗,其「港人港地」政策就是抄自新加坡的「星人星地」。

但是,中國20多年來的實踐表明,經濟發展可以掩蓋政治、社會問題於一時,但不能掩蓋一世。政治體制改革的滯後,至少令中國不可能維持新加坡模式中政府的效率及清廉,不只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更激化社會矛盾。對於政治多元化的香港來說,新加坡模式可行之處更少。難道梁振英還以為,港人有工開、有樓住,就不要新聞自由?就不要普選特首?

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及昨日出席立法會答問會時都強調,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並不矛盾,兩者不應偏廢。實在難以想像,擅長語言偽術的梁振英,是如何得出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會有矛盾的反面結論,要如此鄭重其事地再三澄清?如果梁振英說,經濟發展與政制發展不可偏廢,那才是說到點子上,觸及香港的根本問題。

梁振英自稱其施政報告是未來四年半的行動綱領,但對港人關注的特首普選、立法會普選問題,對港人關注的西環治港問題,對港人關注的司法獨立、終審權和人大釋法問題,對港人關注的《基本法》23條立法問題,都未表述基本立場,亦未有設立專門機構加以研究,遑論可行、可信的行動指南。如此迴避政制問題,無非是套用中共以經濟發展掩蓋政治、社會問題的思維模式,無非是不能堂而皇之地把北京交給他的四大政治任務公開表述出來而已。

歷史的發展已證明,趙紫陽有關經濟放活、政治收緊之路走不通的推斷,具有何等的預見性。1984年,作為香港《基本法》藍本的《中英聯合聲明》在北京簽署時,代表中國政府簽字的正是時任總理趙紫陽。他對中國政治、經濟改革的論斷,迄今對中共、對香港都深具啟示。梁振英如還有些許善心,是時候補上這堂課,好好學習.莫再自欺欺人。

李平

香港   蘋果日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