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4日星期五

什麼樣的路徑對中國來說可能行得通?


《調查》記者 柯宇倩





中國進入習近平時代,而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會走向何方,至今仍讓人霧裡看花。由明鏡新聞出版集團總裁何頻發起成立的“中國研究院”,2013年4月13日於紐約舉辦首場研討會,邀請海內外專家一起探討“習近平時代”下的中國問題與前景。



陳小平:輪到張博樹發言。

張博樹:中國問題很複雜,我自己感覺有兩大塊問題肯定要面對,一塊是當下和未來,一塊是過去,或稱歷史。

對於前面一塊問題,我想講八個字,叫釐定當下、設計未來。

到底怎樣看當下的中國?怎樣看習近平時代?習近平的路子今後會往哪走?馮勝平的信提供了一種思路。這裡有一些辯論。這實際上是中國轉型路徑的選擇問題,什麼樣的路徑對中國來說可能行得通。軍濤說要先要街頭運動,下一步圓桌會議,國內有些人可能覺得這個思路不一定行得通,因為共產黨現在掐得非常死,但沒有民間壓力,只靠黨內出一個蔣經國,也不現實。最好的情況,是體制內和體制外的溫和派協商,在民間壓力和體制內分化的基礎上促進轉型進程,但在中國今天的條件下,好像也很難,民間壓力也似乎看不到太好的前景,這些都要分析、研究。這叫釐定當下,是中國研究院肯定要面對的事情,而且需要做很多功夫,可能需要一些力量的整合。

第二要設計未來,既然大家認定這個制度不行,那就要往前走,最終要取代今天這個黨國體系,要有一個替代物,是什麼?已經有不少人在做這個事,比如今天在座的陳小平1999年就出版了《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政府》,再早些還有嚴家祺的聯邦中國構想,國內也有人搞過一些方案,我本人也提出過一個未來憲政的框架,但相互之間的對話、切磋不夠,可能是因為這事比較遠,也有的覺得制度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到時現實政治力量博奕的結果。

其實如果看各國的憲政歷史,會發現有現實博奕的一面,但也有一個前期知識準備,這也是中國研究院應該做的。而且只有海外能做,國內在目前條件下,沒法做成。


 
張博樹

第二大塊就是歷史,也是八個字:清理史實,重塑史觀。清理史實,過去100年、過去60年,中國到底發生過什麼?即使是親歷者,可能只是親歷的那段比較瞭解,加上黨國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有意識地阻斷歷史記憶,很多人對過去事件不清楚,所以需要清理,這塊已經有很多人在做。

還有一個很重要、但相對來說做得不夠的,就是重塑史觀。最近習近平說,不能用前30年否定後30年,也不能用後30年否定前30年。共產黨有一套完整的史觀,儘管這套東西在我們看來千瘡百孔,但作為意識型態,現在還是有效的,現在還在學校講這套東西,有的信,有的不信,即使是不信的,也沒有另一個東西取代它。

一旦中國的民主憲政轉型往前走了,就要思考如何重新解釋過去的歷史,不僅是提供大家所不知道的史實,還要提供一套歷史何以如此的哲學、形而上解釋。這是中國研究院必須做的。(《調查》特刊 第八輯)

    
訂閱《調查》電子版
http://www.pubu.com.tw/store/115484?apKey=fedd22f528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