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8日星期四

李克強經濟學被陣痛考驗

在人口紅利、壟斷優勢漸失的情況下,「李克強經濟學」登場,國家不再隨著成長減緩及出口減退等指標的惡化,任意地祭出「刺激」措施;而在政治上,這乃是一種以陣痛為代價的改革。

自從今年北京習李體制正式接班以來,中國在政策上何去何從,一直是海內外輿論一致關心的焦點。到了今天,李執政大方向可謂已明。總理李克強的施政總目標,尤其是在最重要的經濟事務上也方向確定,那就是所謂的「李克強經濟學」,它的核心內容是「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槓桿化和結構性改革」。在大方向上,與以往模式不同。

中國過去三十年,基本上是以國有企業和有關係的鄉鎮「紅帽子企業」為主體的企業投資帶動的成長為驅動力,由於中國經濟的基數較低,版圖較大,因此這種投資驅動的成長對內享有極大的人口紅利和壟斷優勢。但這種內部和外部的紅利因素現在已逐漸失去,近年來國營企業的投資報酬率早已淪為負值,貿易順差對GDP增長的貢獻在近三年已是負增長,前兩年胡溫也表示過這種模式無法永續。

以過去的國企模式而論,國企享有太多特權,它可以獲得低成本的土地,可以有各種政府補貼,尤其是國企有最好的融資條件,多數國企不是以生產力的提升為它的利基,而是以它的國企身份特權為利基,國企以它容易獲得的便宜錢來炒房圖利,就是個人人皆知的事實。用總體經濟的術語來說,以國企為主的發展模式其實造成了國家資源錯置,也惡化了所得分配的不公及國企官僚資本家階級的貪污浪費。

最近《財富》雜誌公布的二零一三年世界五百強排行榜,中國(包括香港,不包括台灣)上榜企業八十九家,再次超越日本,僅次於美國的一百三十二家,但中國的這八十九家集中在金融、資源、鋼鐵、化工等方面,它主要是以大取勝,上榜的九家國營商業銀行的利潤就佔了總利潤的百分之五十五點二。

由中國的五百強排名,可見是以受到保護的管制行業為主體,它靠著中國市場的龐大而得盡好處,但在資產報酬率、生產力和創新力等皆乏善可陳,顯示中國的經濟結構已必須調整。

「李克強經濟學」的重點是「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不再隨著經濟成長的減緩或出口的減退等指標的惡化,任意地祭出「刺激」措施。在政治上,這乃是一種以短痛為代價的改革。今年六月的「錢荒」,中國對國企造假帳引熱錢,硬是不出手搶救。李克強的「上限論」和「下限論」就是要設定出一個較大的空間,在這個較大的痛苦空間進行結構改革。

在中國的現況下,「李克強經濟學」其實是一帖相當猛烈的藥,因此各種國企及地方利益集團最近都感受到極大的壓力和威脅。

果不期然,「李克強經濟學」真正的挑戰現在已經開始。目前美國的擴張力減弱,歐洲經濟的衰退仍在持續,而中國就在此時要把經濟中灌了太多水的水份擠掉,於是繼地方經濟不振後,這種經濟的低迷已擴大到總體經濟的進出口。今年六月的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三點一,進口下降百分之零點七,出口增速創下四十四個月新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近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已將中國今年的GDP增長由百分之八點一,下調為百分之七點八,國際也一致認為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將加劇。

六月份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比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二點七,為四個月來新高,明顯超過了市場預期。雖然通貨膨脹並非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但在成長趨緩的此刻,物價也在上漲,對民生無疑乃是巨大的難題,尤其是住房仍在高檔盤旋,這是民生困難的關鍵。

而就在七月十五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GDP較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七點六,但第二季卻比第一季下滑,由百分之七點七降至百分之七點五,創下四年來新低。對於GDP下降,中國官方的忍受度為何,即所謂的「下限」在哪裏?

中國財長樓繼偉最近在對美會談時表示﹕「對百分之七點五的增長有信心,但百分之六點五也不是大問題。」他的這段談話已被各方解讀為,中國官方可容忍的GDP下限當是在百分之六點五至七點五之間。因此,中國目前GDP下降到百分之七點五,顯然仍在下限之上。

中國國務院參事夏斌表示,今秋中共十八屆第三次中央委員全體會議,中國可望推出經改措施,預計官方將以公共服務的支出當做新建項目,如城市地下管網升級、環境保護等。搭配上民間服務業的興起,應可形成中國成長的新模式。這也顯示「李克強經濟學」說,為了要體制改革,要有「壯士斷臂」的決心,中國經濟的壯士斷腕已即將開始!中國的經濟體質需要大改革,中國最近已通過十個創新型產業集群,即是未來的產業重點,有創新,有汰舊,產業才會有希望。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