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1日星期六

朱鎔基霸道,李克強讓步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鄭復人




國務院內的知情者則指出,李克強因為一度是當年總書記候選人而變得謹小慎微,失去了個性,變得軟弱、怕事。舉例而言,李克強現在的內閣大員大部分都是溫家寶、習近平和胡錦濤安排的人馬,在重要人選上,李克強的選擇很少,更少有話語權。以重要的財政部長人選為例,他本來想提拔原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的侄子、2007年8月出任國家稅務總局局長一職的肖捷擔當此要職。


 
    李克強原本想提拔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儀侄子肖捷擔任財政部長。


  在很多人看來,肖捷25歲進入財政部,30歲任處級,36歲任司級,44歲任副部級,50歲擔任正部長、中央委員,不僅年富力強,而且有博士高學位,任職軌跡從中央部委外放到地方省市擔任領導職務,在兩三年之後又晉升回到同一領域擔任更重要的職務,上層刻意培養的痕跡也明顯,其仕途可以說既順利也有後勁。   

  不過,肖捷在財政部多年的同事、朋友,現任中國證監會會計部巡視員、副主任姚峰譔文表示,實際上很多人不知道,在這些光環的背後,肖捷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他的)頭髮已經花白了,背也有點佝,這是長期繁重工作,尤其是腦力勞動過度的後果。”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產稅收一直是肖捷倡議的稅收改革。在財政部任副部長期間,肖捷就曾多次提出必須開徵房地產稅收。他認為,在房地產轉讓交易環節徵收的稅種較多,而在保有環節徵收的稅收較少、稅負較輕,不利於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物業稅改革很有必要,它可以合理引導住房消費,調節居民財富差距。

  在財政部長人選上,肖捷不僅得到李克強的認同,徵求各方意見時也發現肖捷人緣不錯,認可他的比較多。李克強把肖捷作為財政部長人選報給習近平後,也得到習的同意。但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對此大為不滿,因為原來的財長人選,是他中意的中投董事長樓繼偉,現在突然生變,朱鎔基不能接受,堅持力推樓繼偉。無奈之下,李克強讓步,把財長的位子給了樓繼偉,讓肖捷出任國務院副秘書長(負責國務院辦公廳常務工作,正部長級)。

  對李克強的這種動輒認“慫”的態度,國務院內部意見很大,不少幹部認為跟著李克強幹沒有前途。堂堂總理看好的肖捷,又得到總書記習近平的認可,居然說不行就不行了,實在太軟弱。

  說回城鎮化,讚美和否定的聲音兩極在中國政治經濟現實下都屬正常。學者、專家來自政府官員個有個的調也並不難理解,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引擎正熄火之際,城鎮化無疑能帶動新一輪的大發展,但這大發展又確實在人為作用下時不時顯露出令人警惕的“大躍進”苗頭——

  應該說,黨強大組織動員力和協調實施力的專政體制下,強行推動城鎮化改革,再現實、再巨大的障礙也能跨越過去,而且還至少能保證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壓制住來自市場、社會的反彈或抵制力,讓改革表明看上去推進順利,但恰恰這種有摧毀力又少受制衡的力量也容易讓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嚴重脫軌,背離其初衷並帶來難以預料的悲劇性後果。

  也因此,說城鎮化是下一輪大發展的必由之路,有其道理,說其新圈地運動,是“強迫消費”拉動內需,是罔顧市場規律的引鴆止渴的做法也有其道理。

  中國面臨著中央集權體制下的大國治理難題。所謂大國治理,不僅是民生方面的可持續發展,也是政治方面的長治久安。在當下,兼具這兩個方面的最大的治理難題莫過於城鎮化。

  在2013年3月的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首次記者招待會上,對這一問題給予了相當多的闡釋。但令人遺憾的是,他雖然指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然趨勢,也是廣大農民的普遍願望”,但其出發點僅在於經濟機理上的功利主義理解,他說,城鎮化將“帶動巨大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至於他所強調的“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卻沒有給出相應的解釋,以人為核心的價值究竟是什麼,也避而不談。(参见王進文《中國城鎮化的核心問題是農村地權》)

  人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雖然城鎮化是大勢所趨,但各級政府推動的目的也絕不單純。巨大的個人利益驅使下,其中必然會充滿圈地的血腥和貪婪的腐敗。

  上述觀察家說,在城鎮化的問題上,本來這是李克強上任總理後最為倚賴、也最為重視的一項政務,就推動城鎮化有過多次表態。“城鎮化”所面臨的問題之多前所未有,高層一時就全部問題難以達成共識也完全可以理解。但如今常委們一有不同意見,李克強馬上服從,立刻叫停,少見解決棘手問題所需的韌性和擔當。相比李鵬、朱鎔基和溫家寶施政的風格和顯露出的個性,李克強無疑是幾屆總理中最弱的一個。(《明鏡月刊》42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