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0日星期二

習近平民本主義源於陝北高原

《外參》特約記者 蔣紹峰

  習近平常說,他永遠不會忘記七年知青所經歷一切。“上山下鄉的經歷,對我們老屆這一群人,影響相當深遠,在我,則一種情結——黃土地情結。”

  “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僕,陝北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裡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這是習近平在為《知青老照片》一書撰文時寫出的一段心裡話。
 
  1993年習近平回到陝西省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隊看望鄉親們並合影。

  與李克強告別插隊的鳳陽之後從此一去不返相比,與岐山離開延安很少再提過寶塔山相比,與李源潮在擔江蘇省委書記時“悄悄”回到大豐農場追憶往昔相比,習近平的知青情結和黃土地情結,可能更直接,更深厚,更濃重,更富有陝北人特有的人情味。

  1993年秋天,時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再次回到梁家河時,鄉親們依然你一斤我兩斤地給習近平送來禮物——“雜麵”、豇豆、芝麻、小米,讓習近平回福建後吃家鄉的“抿尖”和小米湯。習近平也挨家挨戶看望了大家,還給每戶人家帶了一隻鬧鐘,讓它提醒上學的孩子們按時到校。在看到梁家河村依然落後,不通電,他就和當地的領導說說為他們解決了通電問題,後來,又為村裡修了橋。

  19953月,習近平在給延安楊家嶺小學校長的信寫道:“這一神奇的土地,也是我父輩曾經戰鬥,生活過的地方;是蹉跎歲月裡,我七年插隊生活的地方。她充滿了我無限的眷戀和回憶。我希望,通過捐建希望小學,能盡自己對延安人民的一點綿薄之力。”這封信到達楊家嶺只有十天,學校就破土動工,不到五個月時間,學校峻工了。

  20085月,習近平在給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全體少先隊員的復信中又寫道:知道你們學習生活都好。你們踴躍捐錢捐物,關心地震災區的小朋友。這樣做很好。希望同學們發揚延安精神,勤奮學習,健康長,努力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200911月,已當上國家副主席的在延安調研時又來到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並與學校師生合影。

  縱觀習近平這些年來達出來的對陝西的感情,可以看到,他不但把陝北當成了自己的根,而且那片他待過七年的黃土地也變成了他的魂。至於這樣的“根”和“魂”會給中國帶來什麼,我們只能拭目以待.(《外參》第38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