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
堪萨斯州26岁中国留学生杨明轩日前自杀身亡,其父母及亲人将于22日除夕夜抵美处理后事。据其同学表示,杨决定自杀后曾游览美国多州探望同学以“见最后一面”。除了写给亲密友人的遗言以外,他并在社交网站上留下自杀线索。
图为杨明轩离世前最后一张照片(照片取自其网站)
杨明轩生前性格开朗
就在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之际,就读堪萨斯州安保利亚州立大学(Emporia State University)MBA一年级的26岁中国留学生杨明轩(Mingxuan Yang),于本月10日下午4点多在35号公路驾驶租来的车辆里饮弹自尽。后经警方调查,杨明轩曾在自杀前致电警方,声称此路段有交通事故,而其用来结束自己生命的手枪则是前不久刚刚购买的。
事发震惊华人和当地社区。杨明轩的同学、友人都对其选择自杀表示惊讶,一位同学说,杨是该
来自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的杨明轩毕业于大连理工学院,在德州学习后转学至安保利亚大学。目前该校中国留学生约有200多位,因该校与辽宁师范大学有合作项目,因此不少中国留学生都来自辽宁地区。
社交网站透露絶世之念
就在杨明轩自杀的当天上午,他在某社交网站上写下了这样一条简短的絶笔:
“如果,你,好奇,如果,你,想知道。那麽,答桉,就在......2011年12月13日,中午11点的那条状态,如果你看懂了,你就明白了。”
他文中所指12月13日的那条状态,内容则是:“如果可以不管家里在要钱了,那该有多好。如果还能让父母花上我的钱,那该有多幸福。如果做不到后者,就争取做到前者吧。”
没成想,他所谓“不管家里要钱”的方式竟然是了结自己26岁的年轻生命。
有朋友说,从其在该社交网站上的699篇日志可以看出,杨明轩是一个心思细腻,表面开朗内心却有很多想法的人。在最近几个月他发布的文章之中,多次用到“再见纽约,再见,这花花世界。”、“几年后一切都是轮迴,再次重头”、“去远方 ,在路上”等字眼,字里行间透露出和世界诀别的心思。
与友人再见“最后一面”
“他元旦来纽约,却没有联繫上我。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我感到很遗憾。”杨明轩在纽约的一位大学同学这样说。据这位同学介绍,杨明轩在自杀之前,曾经游览波士顿、纽约等几个城市,并和那里的老同学们再见上“最后一面”。可惜并没有人发觉任何蹊跷。
杨明轩回到学校后把自己生命最后旅程的照片都认真整理出来,一一贴在网站上,并且加上“有韵味的波士顿”、“纽约新年倒数,我就在这里!”等标注,又让我们感受到他对世间的热爱与留恋。杨明轩朋友虽然非常多,但感情生活一直是空白,所以也有同学怀疑他可能是因为情伤而想不开。
友人:“他不愿让父母伤心”
杨明轩自杀时先用手枪了结生命,任由行驶中的车辆继续前行,而地点又选择在繁忙的高速公路上,在其死后有英文媒体抨击,这样的做法很有可能伤及他人,非常危险。据当地的警方官员Gary Smith介绍,此种模式的自杀方式极其危险,且已成为现在较为流行的自杀方式之一,尤其是在底特律和华盛顿特区等大城市。
“我想他一定是不想让父母伤心失望,所以想要制造出车祸的假象。”据了解杨明轩的同学介绍。杨明轩的母亲是大学教授,而他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之中,没有吃过任何苦。她也透露,杨明轩在留给友人的遗言之中曾说,不想让父母知道他是自杀的。“不过大过年的知道孩子出了事,是不是自杀的父母心里都不会好受!”该同学说。
据其朋友介绍,杨明轩来美求学三年尚未毕业,曾经在餐馆打工却因为工作太辛苦而退出。怀疑其可能因为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却又无法在现实中实现而想不开。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2012年1月24日星期二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一月
(1649)
-
▼
1月 24
(52)
- 黃華躍: 重慶模式的政治依賴性強
- 蔡英文辭黨魁各大山頭爭奪
- 大陸鎮壓藏民 習近平訪美蒙陰影
- 兩岸發展的黃金交叉點
- 習近平情人節會奧巴馬 接班前訪美 揀共和黨初選空檔
- 在台灣發現中國民主希望
- 煙花污染環境 誰為空氣減負
- 甘孜炉霍发生了什么
- 情人节会晤浪漫 美中关系问题多
- 美国国务院:严重关切西藏暴力事件
- 《通往中南海之路》 十八大前高層領導群體
- 据报:西藏新的暴力事件中有更多人死亡
- 某领导在中央政法维稳工作会议上的内部讲话
- 姜维平:东阳富姐案尽显贪官本色
- 余杰:外交部与环球时报,谁在说谎?
- 春晚突出胡姓拍胡锦涛马屁遭网民怒斥
- 明鏡網热点排行榜(2012年1月23日)
- 先开枪再撞车 留美学生自杀的原因竟是这个
- 青島公安系統的“地下組織部長”
- 奥斯卡提名揭晓,斯科塞斯新片11项提名领跑
- 太阳耀斑大爆发,美国发布磁暴预报
- 2012年1月23日《明鏡郵報》
- 加拿大外长抨击中国打压宗教自由
- 蔡衍明六四言论引批评 各界抵制其集团商品
- 甘孜藏人抗议与军警冲突 武力镇压四死五十人中枪
- 反美斗士司马南真的在美国受伤了 抱怨设施
- 經濟學人:台灣大選破共黨謊言
- 習近平在情人節與歐巴馬總統會談
- 自由西藏:應讓觀察員進騷亂藏區
- 中国异议人士郭泉的妻小飞抵美国
- 誰敢打開“六四”這個死結?
- “他们必须要放下打向藏人的枪”
- 女演員劉素媛告訴葉群:主席說他也保吳法憲
- 中国最高检:争议刑事申诉案可公开审查
- 春晚郭冬临小品《超市面试》被指抄袭日本小品
- 西藏当局开展”送国旗领袖像进村入庙“活动
- 大陆居民赴台人数近三年增长五倍
- 纳斯达克回应中国公司索赔3亿美元控诉
- 去年底两件环境大事件:一个在汕尾,一个在汕头
- 杨建利:免职后面的潜规则
- 伊朗问题专家:存在真实的战争危险
- 龙年向来是中国动荡之年,美好在后面
- 埃及自由与正义党总书记当选为人民议会议长
- 周恩來說:“由張春橋做東買茅台酒”
- 毛澤東早就想訪蘇,斯大林不讓
- 美伊战争进入倒计时?特种部队接近伊朗
- 人权观察:即便伊斯兰政党当选,民选政权也须得到尊重
- 德国的中国文化年:要文化不要宣传
- 欧盟通过最严厉制裁伊朗决议
- 鲍彤谈政局(一):我看新民主主义
- 胡平:重新解读邓小平92年南巡讲话
- 2012年1月23日《歷史日報》
-
▼
1月 24
(52)
-
▼
一月
(1649)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要聞組綜合30日電 法新社發自北京的報導稱,中國30日禁止網上搜索「習近平」,前一天彭博新聞社報導有關習近平家人財富的新聞,導致彭博新聞社網站被中國封鎖。 彭博社使用公開資料,報導習近平親屬的投資細目,總額據稱高達3.76億美元。 彭博社的報導沒有追蹤習近平本人、妻子彭麗媛及女兒...
-
新华社 北京4月10日电 鉴于 薄熙来 同志涉嫌严重违纪,中央决定,依据《 中国 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停止其担任的中央 政治 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 中共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其立案 调查 。 公安机关对尼尔·伍德死亡案依法进行复...
-
...
-
德國之聲報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卸下中共中央總書記職位。目前看來,胡錦濤似乎已屈服於保守派的勢力,作出關鍵決定對薄熙來事件「降低調查規模」。這意味著只有薄熙來和他的妻子會受到調查。 薄妻谷開來被控謀殺英國商人海伍德,極有可能難逃多年的牢獄之災。然而,直至目前為止薄熙來只被控違...
-
《明鏡月刊》何頻 二十一世紀,毫無疑問注定是中國世紀。 這並不是說,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新的超級霸權,也不是說中國模式可以和民主社會瓜分天下。而是說,中國將從一個一黨獨裁國家,建立起民主憲政體制;從一個貧富懸殊巨大、官僚資本控制一切的國家,建立起社會福利保障機制和公平開放...
-
未普 3月15日,两会刚刚结束,薄熙来就被胡锦涛和温家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免去重庆市委书记职务,外界对此错愕不已。错愕的外界纷纷在问,薄熙来到底为何被免职? 中国官方给出的理由语焉不详,似是而非。从温家宝在两会上的答记者问、李源潮在重庆的讲话和一些分析文章来看,胡温搞...
-
明镜新闻网特约记者 消息人士告诉明镜新闻网,已被拘捕、正接受审查的谷开来,指控周永康策划了取代习近平的政治计划,对抗中央政治局九名常委中的其他成员。 她把周永康称作“政治局常委中的坏蛋”。 谷开来提出用交代关于周永康和他的密谋作为交换,恳求当局不要判自己死刑。
-
香港数万民众周日走上街头,参加一年一度的“七一”大游行。尽管高温酷暑,游行整个过程持续了6个多小时,队伍穿越市区,道路交通和公交运营受阻。 组织者称,参加人数达40万,几乎是去年的两倍。警方估计的人数仅为63000人,但也是2003年以来最多的一次。 ...
-
《明鏡月刊》何頻 (續昨)當今中國的官僚層,畢竟不是殺人放火出身的那一代所謂建國者。即使他們身上可能有一張假文憑,但他們對知識的看重還是真實的。他們了解世界,內心世界也是開放和多元的,他們甚至比民眾更了解現行體制的弊端和無可救藥,更痛切地知道,只有建立起民主機制,才能解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