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1日星期六

廖亦武的六四事件《我的證詞》

台灣《蘋果日報》

二月三日,中國流亡詩人廖亦武在台北國際書展的迷你沙龍,參加允晨出版社為他出版的新書《我的證詞》發表會。

他在發表會上親自朗誦改變他一生的長詩「屠殺」 :「……我們置身於光明卻人人都是瞎子,/我們置身於大道卻人人都不會走路,/我們置身於喧嘩卻人人都是啞吧,/我們置身於焦渴卻人人都拒絕喝水;/在這史無前例的屠殺中,/只有兔崽子能夠生存。」朗誦從輕聲吟誦慢慢升高音量,最後是以全書展會場都可聽到的吼嘯聲結束,全場人人都打寒噤,為之震撼。


獄中冒死竹籤寫作

廖亦武在書中說,他忠於自己的聲音與心靈,就像孟克那幅出自本能呼喊的「吶喊者」,無論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只要你目睹了屠殺,你的五臟六腑都會在剎那間發出失控的、非人的尖叫。他是個詩人,既不遊行,也不演講,也從來不是愛國者,卻在六月四日凌晨,寫下了中國第一首抗議六四慘案的長詩。

1990年3月,廖亦武等多人因長詩「屠殺」 及為抗議六四事件而製作電影《安魂》,被中國國家安全部在四川以「反革命罪」逮捕,其中七人為先鋒派詩人,三十餘名文化人受到株連,廖本人被判四年有期徒刑。

這本《我的證詞》,是描述他如何在六四事件時創作詩歌「屠殺」及影片《安魂》,以及被捕後在獄中,人如何變成渣滓、如何喪失尊嚴的過程。他在獄中不顧危險,用竹籤、棉花沾著紫藥水寫作,逾百萬字的手稿被官方前後三次抄走,但是,廖亦武仍憑著記憶再三默寫下來,為的是為子孫留下一份真實的個人見證。


改革派轉往「錢」看

對於六四事件,廖亦武認為,六四之前,中國人是有理想,對國家充滿了希望,一項由人民抗議可能改變中國的民主運動,卻被暴力鎮壓;六四之後,曾經投入國家變革的廣大民眾,突然一切往錢看,歷史的傷痛逐漸被淡忘。

歷史會被多數人遺忘,但是有些人永遠不會、也不可能遺忘。廖亦武不再從事詩歌文學創作,因為「在中國,現實每每超出想像,所以他不再虛構,他要一筆一劃地實錄下來」。他的下一本著作是《六四群體的見證》,他說,他不得不寫,可是他深深懷疑,他所寫的一切是否能被別人理解。

廖亦武這次訪台二個月,主要是為了感受這塊已經民主化的母語土地,也順便參加允晨出版社在台北國際書展為他舉辦的新書發表會。六四事件不只是個人的傷痛,《我的證詞》這本書,會讓所有人對六四事件以及中國社會的底層現況,有更嚴肅的思考。

中時集團的蔡衍明總裁若能先翻閱此書,對六四的發言應該會有更多的同理心吧!



作者:謝小韞 為台北市文化局前局長,現任台北市政府參事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