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2日星期四

毛瑩:薄熙來嚴抓媒體要求熟讀毛選

亞洲週刊

薄熙來到重慶後嚴抓媒體宣傳,親自修改每一篇關於他的報道並挑選圖片,又成立了專門為他寫報道的三人小組「肖竹(「小組」諧音),並要求熟讀《毛澤東選集》。張德江上任後,重慶開始大規模「去紅」,重慶大禮堂廣場也禁止唱歌。

三月,薄熙來在重慶種下的銀杏樹還沒有發芽。三月十六日,重慶機場外巨大的宣傳牌上仍然掛著「唱紅歌」的圖片和口號,但整座城市已經安靜下來。

這一週對於重慶來說變化實在太大了。如果沒有總理溫家寶在三月十四日記者會上的講話,也許重慶還沉浸在一片紅色的政治狂歡中。上至官員下至百姓,無一不對薄熙來的突然倒下感到震驚。「實在太突然了。」這是最近在重慶聽到最多的一句評論,夾雜著意味深長的感歎。

三月十五日,重慶市領導幹部大會在重慶渝州賓館舉行。這次領導幹部大會的主要內容是傳達貫徹中央關於重慶市委主要領導調整變動的決定。薄熙來被免去重慶市委書記職務,同時免去王立軍的重慶副市長職務。新任重慶市委書記張德江在幹部大會上表示,「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這「三不」最早是由胡錦濤在去年慶祝中共成立九十週年的「七一講話」中提出的。

隨著張德江的到來,重慶又開始「行動」了,但這一次重慶各界的「行動」卻是為了忙著和紅色撇清關係。三月十七日,《重慶時報》的第一版從上到下全是一條條加粗的黑體字標題,每一條都在表達擁護中央的決心。據重慶一位資深媒體人士透露,薄熙來二零零七年到重慶後,為了配合對其的宣傳,《重慶日報》專門成立了一個為薄寫報道的三人小組,統一署名為肖竹(「小組」的諧音)。而三月十五日以後,這個名字便再也沒有在《重慶日報》出現過。

重慶資深媒體人透露,薄熙來到重慶後,對《重慶日報》進行嚴格控制。每一篇關於薄的報道都需由薄親自筆修改後才可發表,文章所配的圖片,也必須由薄親自挑選。重慶的其他報紙則只能轉載《重慶日報》關於薄的文章。薄熙來每晚十二點後會專門用一兩個小時的時間來修改記者寫好的文稿,因此《重慶日報》對薄熙來活動的報道也總是會推遲一天。王立軍事件發生後,薄熙來在雲南考察的消息比《雲南日報》報道晚一天。當時外界普遍猜測《重慶日報》已被中央直接控制,但這位媒體人認為:「這是一種過度解讀,熟悉薄熙來風格的人就會知道,這是『正常』的報道時間。」

重慶媒體人還透露,薄熙來要求為他寫報道的記者們讀《毛澤東選集》,並經常告訴他們自己的語言風格和喜好。《重慶日報》在這方面也花了不少功夫,薄熙來到重慶前,報社就曾組織考察團去大連及商務部交流,並專門去大連媒體了解薄熙來對新聞報道的要求。報社也經常組織記者分析薄熙來的寫作喜好,精確到薄熙來喜歡寫長句還是短句,以及他喜歡用的短語詞彙。分析完後記者們還需要向報社提交一份書面的研究報告。即便工作做得這樣細緻,但在薄熙來嚴苛的要求下,為薄寫稿的記者們還是被弄得神經緊張。一位前《重慶日報》編委會部門主任因不堪薄熙來的壓力而患上嚴重抑鬱症,曾幾度想自殺。

「薄熙來一般會要求將自己的新聞放在頭版頭條,這與前重慶市委書記汪洋將頭版頭條留給百姓的做法很不相同。」這位媒體人士說。

三月十五日晚上七點,三十分鐘的重慶新聞聯播結束後,被改造為紅色頻道的重慶衛視在一年後首次出現一條為本地酒業詩仙太白而打的廣告。甚至有分析認為這是重慶衛視準備重返商業市場的一個信號。重慶媒體的集體急轉彎,也許連薄熙來本人都會感覺太快。

薄熙來雖然已離開重慶,但他在重慶留下的痕跡卻隨處可見。遍布重慶街道的銀杏樹,從今年春節起就被一串串紅燈籠裝飾著。按照往年的傳統,元宵節一過,各類過年裝飾的彩旗彩燈就會被撤下來。但今年情況卻有些反常,直至三月中旬,重慶城區裏的氣氛依然像在過節。

重慶市九龍坡區楊家坪商圈步行街內,平時有許多中老年退休人員在此下棋、閒玩。上個星期五開始,這裏幾乎天天都有近百人聚集在一起議論時政,主題全是關於薄熙來。二十幾米開外就是一個交巡警平台,但依然有群眾指著商圈周圍的眾多銀杏樹,直言不諱地批評因薄的喜好而造成重慶各地大面積鏟除原有市樹黃桷樹,「改種銀杏樹是一種極大的浪費行為」。這種紀錄片式的場景,就發生在當今的中國重慶。這些聚集在尚未發芽的銀杏樹下討論的人,他們是重慶唱紅的主力軍之一,是薄熙來在重慶的民意基礎。

在重慶的幾個商圈內,楊家坪商圈是唯一一個有群眾聚集議政的地方,這些群眾多為周邊幾個大型企業的下崗工人或退休職工。而這些大型企業,像西車廠、建設廠、新華印刷廠,在上世紀中國的文革時期均被捲入武鬥。在此議論時政的人中,凡是上了點年紀的人,當年也多半在此地參與過文革,因此對政治抱有高度的熱情。

對薄熙來仍抱有好感的人認為,薄熙來為重慶辦了實事,他為重慶修路修橋,並且把重慶衛視打造成為不播廣告的公益頻道。「現在重慶衛視又開始播廣告了,那些貪官們高興了鈨,又可以貪污廣告費了。」一位市民憤憤地說。但這種挺薄的聲音,從更早一點的王立軍事件發生之後,就越來越少了。中間立場的人不願過多評論,只是感嘆這是一場政治鬥爭,「薄熙來肯定是得罪了中央的某個領導,政治鬥爭複雜,老百姓是不明真相的」。

更多人發出了質疑薄熙來的聲音,這類四、五十歲的人因為有條件上網而接觸到了官方以外的媒體,因此從根本上認為薄熙來的問題很嚴重。在其中一場激烈的爭辯中,一位三十幾歲的人認為,在王立軍事件上薄熙來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他同時也堅持認為薄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為重慶做了很多事。另一位五十多歲的人非常反對這種觀點,他告訴眾人薄熙來是「太子黨」,並否認薄熙來的能力,認為換誰上去都能做。這位年長的市民最後指著他的爭辯對手說:「看你人年輕,你政治上還差得很!」

薄熙來的民意基礎似乎也隨著他離開重慶而變得越來越稀薄。自張德江到渝上任後,重慶就開始大規模「去紅」。重慶市最有名的大禮堂廣場立了綠色告示牌,從三月十五日起,白天、晚上都不准許在廣場唱歌跳舞,聲稱這些活動影響周邊居民休息。而這裏,曾是群眾聚集唱紅歌最多的地方。三月十八日,種銀杏樹積極的重慶市南岸區也開始大面積拆除掛在銀杏樹上的紅燈籠。而到三月十九日晚,楊家坪步行街上懸掛的國旗也被全部拆除。■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