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週刊5月7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題:一切是如何發生的?(作者美國研究總統決策權威專家、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
2009年,奧巴馬首先命令新任中情局局長利昂· 帕內塔,“將刺殺或抓獲本·拉丹作為反‘基地’組織戰爭的首要任務”。這項命令源自奧巴馬競選時作出的一項引發爭議的保證。當時,奧巴馬保證説:“如果我們發現了本·拉丹,而巴基斯坦政府沒有能力或者不願意將他除掉,那麼我們就不得不採取行動,除掉他。我們將打死本·拉丹;我們將粉碎‘基地’組織。這無疑是關乎我們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
這次行動獲得成功的因素可追溯到三個方面。除去任何一個因素,那麼今天本·拉丹仍將在積極策劃針對美國人的襲擊。
1.情報和軍事機構在9·11事件後的10年中增加新的能力,使奧巴馬擁有了前任總統所沒有的選擇與武器。
2.奧巴馬引入了嚴格的、有條不紊的國家安全決策過程——其核心就是進行縝密分析,強調書面的東西,能夠按每項具體決定的要求進行調整。
3.總司令有信心、決心和判斷力,靜候最佳時機的到來,才下達最後的行動命令。這就需要縮小顧問圈子,只能讓少數白宮和次部長級官員參與,以防走漏風聲,而一旦泄密,對本次行動將會是致命的。在美國採取行動的24小時前,大部分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成員對這次行動仍一無所知。
總統面臨艱難抉擇
在奧巴馬簽署抓獲或除掉本·拉丹命令15個月後,帕內塔在2010年8月返回白宮時帶來了好消息。中情局在巴基斯坦東北部發現了一座有多間房屋的院落,院中住著本·拉丹信賴的一名信使。這座院子位於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市,而該市距巴首都大約相當於巴爾的摩市距華盛頓的距離。這座圍墻高18英尺的院落被奧巴馬國土安全及反恐事務顧問約翰·布倫南稱為“要塞”。阿伯塔巴德還是巴基斯坦重要軍事學院的所在地。
從帕內塔著手準備的那一刻起,奧巴馬就面臨四項重大決定:
1.什麼時候採取行動?如果本·拉丹真的藏身於那所院子,那麼每拖延一天都會增加他逃跑的可能性。如果華盛頓走漏風聲,消息突然出現在某個博客或媒體上,那麼就等於向拉丹拉響警報,勢必導致他逃之夭夭。
2.誰將參與決策?增加參與決策的人數,這次行動在重要方面沒受到嚴格審查就付諸實施的可能性就會降低。但是每多增加一雙眼睛、一張嘴,走漏風聲的可能性就會多增加一分。
3.如何準確無誤地抓獲或幹掉本·拉丹?奧巴馬的菜單上有4道“開胃小菜”:可攜帶500磅炸彈、備有 “獄火”導彈的“食肉動物”無人駕駛偵察機(就像5個月後在也門打死安瓦爾·奧拉基用過的那種無人機);攜帶2000磅激光制導炸彈的B-52轟炸機(就像2011年底在利比亞對付卡扎菲時用過的那種);部署地面特種部隊;以及與巴基斯坦展開聯合軍事演習。
4.雖然這是首要的國家安全問題,但是作出任何決定都將會産生政治後果。正如一位副國家安全顧問説的那樣,奧巴馬在這個問題上“賭上了他的總統生涯”,對此每個參與者都很清楚。如果奧巴馬在等待中讓本·拉丹跑了,那麼他將會因錯失良機搞砸這次行動、讓國家頭號敵人消失而受到攻擊。如果他採取了行動,但行動失敗,那麼對手們將會把他説成是第二個吉米·卡特,重溫1980年解救伊朗人質遭到慘敗的經歷。
如果當時情況像帕內塔説的那樣,是作出了一項簡單的決定,那麼為什麼副總統、國務卿和參與的關鍵軍方領導人都不同意奧巴馬的選擇,甚至在總統明確表明自己的傾向性後?在行動前的最後一次會議上,總統進行了投票表決。國家安全班子中最有經驗的成員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反對採取這次突襲行動,他重申説,部署地面突擊隊會冒突擊隊員被捕或被打死的風險。副總統拜登也認為,採取行動而不是等待的風險要大於好處。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詹姆斯-卡特賴特是從一開始就加入該決策圈的軍方領導人,並且是最積極參與此次行動決策過程的軍官,他贊成發動空襲而不是派遣地面部隊。 謹慎確定目標身份
帕內塔到訪白宮後的數周中,中情局副局長邁克爾·莫雷拉只給國家安全顧問托馬斯·多尼倫和布倫南定期送去更新的情報。阿伯塔巴德的材料如此機密,以至於在總統每日絕密的情況簡報中都沒有將其列入恐怖策源地之列。
到2010年12月,莫雷拉在中情局反恐中心的團隊有60%的把握認為,本·拉丹就住在這個院子中,就像莫雷拉對奧巴馬説的那樣,這樣它就成為“自托拉一博拉基地以來有關本·拉丹的最轟動的線索”。奧巴馬下令中情局盡一切可能確定目標的身份,但一定要謹慎小心,以免驚跑了目標。
但這是彼此矛盾的。中情局為確定目標身份而可能採取的大部分行動,都不可避免地將會增加本‘拉丹和巴基斯坦情報人員知曉美國已發現其藏身處的可能性。更加先進的無人機可以提供更清楚的有關該院落活動情況的空中照片,但是如果有一架無人機墜毀,就像7個月後“RQ-170”型無人機在伊朗被擊落時那樣,那麼該怎麼辦?
選擇方案涉及一切方麗,從利用形如飛鳥的微型無人機對該街區進行偵察,到對當地排污進行分析以查找遺傳標記,事無巨細,應有盡有。許多這樣的措施得到成功實施,有關情況至今仍是未解之謎。有一項措施在行動後被曝光,當時巴基斯坦情報人員逮捕了一名醫生,他曾對該區域的兒童進行疫苗接種,希望能夠提取到本·拉丹家族的DNA。
從2010年8月到2011年4月的40份系列情報審議報告,對進一步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對自相矛盾的假設進行了研究,特別是對阿伯塔巴德嫌犯不是本·拉丹的可能性進行了仔細探究,由此一份被一些人稱之為“聖經”的材料出爐:一個三英寸的活頁夾列舉了有關該行動的每個問題,從對各級走漏風聲的危險性進行評估,到如何處理本·拉丹屍體,等等。
嚴格限制決策圈子
根據總統的具體指示,從8月份到12月份,除帕內塔和莫雷拉外,白宮只有6人加入了該圈子,他們是奧巴馬本人、多尼倫、布倫南、副國家安全顧問丹尼斯·麥克多諾、副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托尼·布林肯和副總統拜登本人。直到那時,帕內塔和莫雷拉都認為,將由中情局少量的鮮有人談論的準軍事人員骨幹去執行這項突襲任務。但是當年冬季,在聽取中情局有關突襲該院落的行動計劃後,在對方案進行研究時,奠雷拉轉向帕內塔説:“是時候了,該請幫手了。”
對一名狂熱效忠自己機構的中情局職業官員而言,承認這一點是痛苦但卻是務實的。在過去十年間,莫雷拉知道,軍方逐步掌握了執行此類行動的獨特能力。因此,在徵得白宮批准後,決策圈又增加了兩人,但也僅僅是兩人: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威廉·麥克雷文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卡特賴特,後者是奧巴馬的親信。而那時,圈中人士依然不包括卡特賴特的老闆、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爾· 馬倫和國務卿希拉里,甚至沒有國防部長蓋茨。
為轉移這次行動所需的資金,併為確保此舉的合法性,帕內塔向國會情報委員會的領導人簡要通報了這一行動在當時階段的內容。6周後,當多尼倫獲悉帕內塔所做的這一切時,他感到震驚。
最終選擇地面突襲
在總統的腦海中,除掉本·拉丹的4套方案迅速變為3套,隨後又一下減少為兩套。當奧巴馬2011年1月底首次對他的各種方案進行檢討時,馬上就排除了與巴基斯坦採取聯合行動的方案。2011年1月27日,中情局承包商雷蒙德·戴維斯因涉嫌謀殺罪在拉合爾被捕,這一事件提醒白宮,在執行如此高度敏感的任務中,它的巴基斯坦盟友絕不可能成為可信賴的夥伴。如果此刻蓋茨和馬倫全面參與的話,那麼可能會對決定帶來的後果進行更為仔細的研究。
幾週後,奧巴馬又將“食肉動物”無人機計劃束之高閣。根據該計劃,將動用“獄火”導彈對這名高大神秘的人物發動攻擊。由於他每天都在院子的庭院中散步,因此中情局給他取名為“踱步者”。中情局在上世紀90年代啟動了目標明確對準本·拉丹的技術項目,而動用“食肉動物”無人機襲擊拉丹的計劃將成為檢驗該項目的最有效行動。但是奧巴馬出於以下三種原因沒有採納該方案。
首先,他對500磅炸彈的威力是否能保證炸死本·拉丹表示懷疑。第二,既然巴基斯坦不能配合查找本·拉丹的屍體,那麼美國如何能知道打死的正是拉丹呢?如果巴基斯坦為掩蓋事實,譴責美國濫殺無辜平民,而“基地”組織又宣稱本·拉丹還活著,美國該女何證實情況正相反呢?第三,動用無人機攻擊意味著美國將失去繳獲院中證據的機會,而這些證據對消滅“基地”組織是彌足珍貴的。
類似原因也使奧巴馬不傾向於動用B-52轟炸機對院子進行轟炸。卡特賴特直接與B-52轟炸機飛行中隊的指揮官合作,制定了對目標投放32枚2000磅炸彈的方案。雖然這能確保拉丹無法通過地下掩體逃生,但是同時也將會炸死與其生活在一起的約20名婦女與兒童,可能還會殃及周邊房屋中的居民。
由此,逐步地,奧巴馬採納了既可能帶來最高回報但也蘊含著最大風險的方案:派遣海豹突擊隊。雖然直到4月28日顧問團最後一次會議前,B-52轟炸機和無人機方案都未被完全排除在選擇之外,但是奧巴馬3月 29日就指示麥克雷文對這次突襲行動進行“綵排”。
考慮各種突發情況
然而,奧巴馬深信,特種部隊可以安全進出。麥克雷文尤善遊説,他解釋説:“我們要做的就是,乘直升機進入,對院子發動襲擊,抓住那壞蛋或完成所需的任何任務,然後撤離。”
但是如果巴基斯坦在途中或在現場發現了美軍並將他們扣住當人質,該怎麼辦?如果一架直升機墜毀的話,該怎麼辦?當奧巴馬在4月19日的會議上提出這些問題時,麥克雷文回答説:“噢,您指的是大難臨頭的最糟狀況嗎?”雖然麥克雷文考慮到了大部分的可能性,但蓋茨對卡特伊朗解救人質的慘敗經歷的生動回憶仍令奧巴馬心有餘悸,在那次行動中,就有一架直升機墜毀在伊朗。因此在最終的計劃中,他又增派了兩架“奇努克”直升機,載有24名海豹突擊隊員作為增援接應,這樣即便他們當場被巴基斯坦部隊發現和包圍,“他們也能夠突出重圍”。
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的“戰時內閣”在最後6周中舉行了5次會議,對所有方案再次進行審議。與會者稱,會上,奧巴馬邀請顧問提出各種不同意見,對他先前的結論再次進行復審研究。甚至到了這個階段,圈中人數仍受到嚴格限制:蓋茨和希拉里只能單獨參加會議,不能帶副手或隨從。當有更多官員需簡單了解這次行動時,每個新名字都需得到多尼倫親自批准。
4月28日在軍情室舉行的最後一次會議上,奧巴馬詢問每位顧問的意見,並就是否採取行動進行最後表決。蓋茨和拜登投了反對票。第二天早上,在外交官接待室,奧巴馬對多尼倫、布倫南、麥克多諾和白宮辦公廳主任比爾·戴利説:“行動吧!”直到這一刻,這個顧問圈子才擴大:司法部長埃里克·霍爾德、國土安全部長珍妮特·納波利塔諾、聯邦調查局局長羅伯特·米勒和總統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問題特別助理道格拉斯·盧特加入其中。
大公報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四月
(1856)
-
▼
4月 29
(43)
- 陳光誠案不致影響中美關係
- 美國駐北京使館 未增警戒
- 緩和緊張? 美助理國務卿坎貝爾提前抵北京
- 美國突襲本‧拉登決策揭秘: 奧巴馬賭上總統生涯
- 英媒﹕谷開來「進口熱氣球」圖洗錢
- 民間高調悼「右派才女」林昭 專家﹕官方放一馬 難公開討論
- 孔誥烽﹕是極右崛起,還是左派不爭氣? ——談法國大選
- 傳監控員放水 陳光誠突圍 憂會談生變 美助卿突提前抵北京
- 陳光誠案考驗溫家寶政改決心
- 網民狂打派出所電話 胡佳被拘 24小時 拒爆陳逃脫內幕
- 為良心「選擇性失明」 看守者拚死 放走陳光誠
- 向今之俠者 陳光誠、何培蓉、郭玉閃 致敬
- 大家一起相約美國 中國改稱「地獄」
- 病急亂投醫 美國領事館是良藥
- 應追究山東「土皇帝」 無理由怪責陳光誠
- 王立軍、薄熙來、陳光誠 風波迭起 壓力大增
- 幫資本家打工 「為人民服務」到「為人民幣服務」
- 薄熙來是十八大的一個棘手難題
- 公安局長們沒跟對人,站錯隊了
- 取代薄熙来“五个重庆” 张德江带浙粤经验入渝
- 陳光誠或將被送往美國就醫
- 陳光誠案 傳美中高層正協商
- 海內外人士聲援地下詩人李必豐呼籲書紛紛聯署簽名
- 紅小兵的家庭回憶:從祖母棺材講到中國變遷
- 薄瓜瓜倫敦寓所與戴妃故居比鄰
- 誇稱中國人已成為強國人,究竟可信性有多大?
- “准国家领导人”闪电倒台:薄熙来专权腐败的制度性病因
- 陈光诚出逃后,异见人士监控更紧
- 共产主义转型研究之七宗罪
- 陳光誠案 中美對話蒙陰影
- 英媒:谷開來為支付薄瓜瓜學費洗錢32萬美元
- “六四”纪念馆今天在香港开幕
- 陈光诚事件可能影响到美中对话
- 美助理国务卿先期抵达北京疑为解决外交危机
- 陈光诚“越狱”早有计划,现中美正展开谈判
- 北京左派学者号召前往中国公安部声援薄熙来
- 關鍵時刻 美助卿突提早抵北京
- 鄧小平决心舉毛旗,不論多少人提意見也不讓步
- 2012年4月28日《明鏡郵報》
- 明鏡網熱點排行榜(2012年4月28日)
- 2012年4月28日《歷史日報》
- 英媒體周日熱報谷開來「熱氣球洗錢」
- 美國律師詳細解析王—海—薄案疑點
-
▼
4月 29
(43)
-
▼
四月
(1856)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编辑按语:本网刊专栏作家夏明的新著《政治维纳斯:从一无所有到中国民主》2012年1月16日在香港出版上市。本文是该书的一章,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中共总书记的智慧 前 中国国务院总理和中共总书记赵紫阳为当代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中共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先后担...
-
南海爭議方興未艾,釣魚台問題相持不下;由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海上軍事演習正在進行。這場演習的規模為史上最大,共有二十二國參加,為期五周,計動員四十二艘艦艇、六艘潛艇,超過二百架飛機以及二萬五千名軍人。 軍演本來的目的,是要測試美國和亞太盟國間的作戰協同能力;但這次演習包山包海,...
-
朝鮮:最隱秘國家的互聯網 莫言領取文學獎 場外中國藝術家裸奔抗議 歐盟領和平獎 批敘利亞 三星勢強 主導南韓選舉 南韓大選辯論 改革財閥成焦點 薦讀法大革命書 王岐山意味深長 禮失求諸野 反腐靠網絡 談法治應由釋放劉霞開始 文...
-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山東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何時啟程赴美,至今未定案,陳光誠昨在醫院填寫護照申請表格。此外,有民進黨籍立委提議組團赴中國探視陳光誠,遭國務院台灣辦公室抨擊「不是兩岸間正常的交流」,提出此要求「別有用心」。我陸委會昨回應,人權議題交流也是兩岸互動的一環,兩岸應共同促...
-
作者 法廣 總部設在巴黎的無國界記者組織6月20日宣布,中國著名異見人士艾未未已成為無國界記者的大使。該國際組織致力於維護和促進信息自由。無國界記者組織表示,艾未未這位國際知名的現代藝術家將倚靠他的聲譽和影響力促進信息自由。這一基本自由已經被寫入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 艾未未表示...
-
《新史記》姚監復 記錄 著名改革家、思想家杜潤生,中共最資深的農村問題專家之一,曾擔任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從1982年到1986年連續5年 參與和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個“中央一號文件”推動農村改革。杜潤生將迎來百歲壽辰,現將2005年...
-
習近平在18大上台之後,即刻開始了所謂的後胡溫時代。從大陸的各方反應來看,還是正面資訊居多。習近平率領新常委參觀國家博物館的《復興之路》圖片展覽,高調楬櫫中華民族復興之路,被輿論解讀為是超出了胡溫時代標榜走延安井岡山之路的一黨歷史之狹隘,在一個更寬廣的層面,來推動中國的改革和民族...
-
英雄叛逃,是否禍出主公?早在王立軍闖進美領館40年前,一度列為毛澤東接班人之一、後淪為 「反革命集團」而出逃蒙古的林彪,也從舉國聞名的英雄頃刻淪為歷史罪人。在家鄉湖北,林彪的鄉親仍對他有莫名的崇拜和懷念,有人至今仍稱他為「林副主席」,甚至為官方對林彪的定調抱有不平,認為他只是被毛...
-
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等國在南海的領土爭議升溫之際,北京昨宣布設立三沙市,管轄西沙、中沙、南沙群島及周邊海域。它將成為中國地理位置最南、面積最大但人口最少的城市,轄區海陸面積達2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陸地面積約四分之一。北京專家指出,設立三沙市是中國因應南海不斷出現糾紛而採取的應...
-
因應2008年世紀金融海嘯後經濟大衰退而啟動的美國「量化寬鬆」(QE)政策,終於要宣告結束。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基19日在為期兩天的政策會議 後宣布,如果失業率如預期的逐步下降,聯準會將於今年下半年起縮減量化寬鬆規模,並於2014年中,完全結束每月購買債券的量化寬鬆措施。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