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9日星期日

“馬克思主義分為前後兩期”說獻疑——與何方先生商榷



《新史記》張光明



2011 年第7期的《炎黃春秋》,發表了何方先生的《一定要解決好民主化問題》一文。我完全尊重何先生寫作此文的良好用意,對他以年邁之身大力呼籲促進民主化的做 法深感欽佩。但很遺憾,在這篇不長的文章裏存在著一連串的知識性錯誤。面對這些令人不安的“硬傷”,筆者躊躇再三,覺得為了對歷史、對學術負責,不應保持 緘默,乃寫下後面的商榷文字。


何方



第一,何方先生提出:“按照恩格斯的說明,馬克思主義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以《共產黨宣言》、《法蘭西階級鬥爭》、《哥達綱領批判》三大名篇為代表,堅持共產主義理念,主張暴力奪取政權。”
恩格斯是否有過“馬克思主義分為前後兩期”的說明?這個問題暫且放下,稍後再談。我首先想指出的是,何方先生所列舉的“馬克思主義前期”“三大名篇”,便已經與事實不符了。

《共產黨宣言》發表於1848年,《法蘭西階級鬥爭》(全名為《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發表於1850年。寫這兩部著作時馬克思不過三十歲出頭,如果一定要依照何先生的“前後兩個時期”劃分法,這兩部著作大約還可以算做前期作品。

《哥 達綱領批判》呢?這是馬克思於1875年4月-5月寫給德國社會民主黨主要領導人的關於哥達綱領草案的批註,此時他已經57歲。該文在他生前從未發表過, 直到1890-1891年在恩格斯努力之下,才發表於德國社會民主黨最重要的理論刊物《新時代》第一卷第18期。馬克思其時早已去世,恩格斯的生命也只剩 下最後四年多(1895年逝世)。所以,這一著作歷來被公認為馬克思的晚期作品,怎麼能被劃入馬克思主義“前期”的“代表”之列呢?
再,讀過《哥達綱領批判》的人都知道,其中沒有一處直接使用“暴力革命”的字眼,此文的主旨也根本不在這裏而在別的問題上。馬克思恩格斯講暴力革命的文字所在多有,為什麼偏偏把這篇並非談暴力革命的文章拿來充當“主張暴力奪取政權”的代表作呢?

第二,緊接著,何方先生斷言:“對於這樣的馬克思主義(按:指“前期馬克思主義”),馬克思用一句著名的話給否定掉了。這就是他說的,‘我只知道我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不 錯,馬克思晚年確實說過這麼一句話。證據之一:恩格斯在1890年8月5日給康拉德·施米特的信中寫道:“唯物史觀現在也有許多朋友,而這些朋友是把它當 作不研究歷史的藉口的。正像馬克思就(19世紀)70年代末的法國‘馬克思主義者’所曾經說過的:‘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註1)

馬 克思的著名傳記作者、德國社會民主黨左翼歷史學家弗蘭茨·梅林有進一步的解釋:馬克思在去世前一年“對他的女婿們敘述他的思想的方式感也感到不滿:‘龍格 是最後一個蒲魯東主義者,而拉法格則是最後一個巴枯寧主義者!讓他們見鬼去吧!’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脫口說出了一句後來常被一切庸人們所利用的話,即: 他本人無論如何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註2)

顯而易見,馬克思的這句話是用於諷刺那些對他的理論不求甚解,卻喜 好到處拿來套用的追隨者們的,何先生卻把它借用來當作馬克思否定自己前期“堅持共產主義理念,主張暴力奪取政權”思想的證明了。這樣做,在我看來未免有些 隨意。要是恩格斯和梅林如今都還活著,他們會說什麼呢?
第三,現在來看看恩格斯是否把馬克思主義劃分為“前後兩期”的問題。我不知道何方先生是從哪裏得出這樣的結論的,反正我自己從恩格斯的言論中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說法。我誠摯地希望何先生能夠向人們提供他的依據。

我 更大膽作不敬的猜想:何先生很可能就沒有這樣的依據,而只是未加考察地贊同了近年來不脛而走、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依照這種說法,恩格斯晚年思想上發生了 根本變化,由革命轉向改良,放棄了先前他和馬克思所主張的共產主義,從而開闢了日後的社會民主主義道路。何先生下面的話即是對這一說法的簡略概括:“另據 恩格斯的解釋,後期的馬克思主義不再堅持共產主義理念與目標,主張和平過渡和實行社會民主主義。歐洲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就是根據這一理論建立起來的。這 一階段的代表作是恩格斯的《法蘭西階級鬥爭》導言(其中明確宣示放棄共產主義理念,可惜列寧生前沒有能看到這一重要文獻)。”

這樣說來,恩格斯是在《<1848年至1850年法蘭西的階級鬥爭>導言》中作出這樣的解釋的?讓我們來看看事實。

恩 格斯寫於1895年的這一《導言》,在總結1848年革命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關於社會民主黨奪取政權的道路和策略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註3),對利用議會 和合法鬥爭的策略寄予了比以往更多的注意和更高的評價。但是,在這篇文章中,恩格斯仍然不止一次地談到未來的“決戰”,並宣佈說“革命權總是唯一的真正的 ‘歷史權利’”(註4)。他只是根據新的條件看到,對於準備這一決戰來說,合法鬥爭的策略要比不問時機冒冒失失地訴諸街壘戰更加有利。他預測,合法鬥爭的 成就將會越來越大,發展到最後,統治者將會被逼得走投無路,從而自己起來破壞合法性。那時無論在實力上和道義上社會主義政黨都將佔據上風,在決戰中獲勝的 希望將會更大。恩格斯的全部意思就是如此。只要不是預先就抱定為己所用的目的,完全可以看出,恩格斯在這篇文章裏添加了一些東西,但從根本上並沒有放棄原 來的東西。

既然連革命的“決戰”也沒有放棄,既然連奪取政權也沒有放棄,“後期的馬克思主義不再堅持共產主義理念與目標”之說,在這篇《導言》裏更是找不到證據的。

筆 者願意再後退一步,假定何先生是出於偶然的失誤記錯了,把恩格斯的另一篇序言與這篇《導言》混淆了。因為近年來有論者宣佈說:恩格斯晚年在給他自己的早期 著作《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所寫的序言中,曾聲明說“共產主義學說不但無益而且有害”,由此可以證明他放棄了“共產主義理念”。何先生多半是接受了這種說 法,但卻把恩格斯在這篇序言中的有關文字訛誤為1895年《導言》的文字了。

但是,即使何先生沒有犯這個記憶錯誤,也是同樣不正確的,因為他所接受的這種說法本身就是對恩格斯的根本誤解。事情的真相,現在讓我們也來考察一下。

恩格斯在1886年為美國版《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所寫的附錄、1892年《英國工人階級狀況》英國版導言和1892年《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德文第二版序言中都講了這樣一段話:

“幾 乎用不著指出,本書在哲學、經濟和政治方面的總的理論觀點,和我現在的觀點決不是完全一致的……例如本書,特別是在末尾,很強調這樣一個論點:共產主義不 是一種單純的工人階級的黨派性學說,而是一種最終目的在於把連同資本家在內的整個社會從現存關係的狹小範圍裏解放出來的理論。這在抽象的意義上是正確的, 然而在實踐中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僅是無益的,甚至還要更壞。只要有產階級不但自己不感到有任何解放的需要,而且還全力反對工人階級的自我解放,工人階級就應 當單獨地準備和實現社會革命。1789年的法國資產者也曾宣稱資產階級的解放就是全人類的解放;但是貴族和僧侶們不肯同意,這一論斷——雖然當時它對封建 主義來說是一個無可辯駁的抽象的歷史真理——很快就變成了一句純粹是自作多情的空話而在革命鬥爭的火焰中煙消雲散了。現在也還有不少人,站在不偏不倚的高 高在上的立場向工人階級鼓吹一種凌駕於一切階級對立和階級鬥爭之上的社會主義,這些人如果不是還需要多多學習的新手,就是工人的最凶惡的敵人,披著羊皮的 豺狼。”(註5)
這段話對許多學者來說並不陌生,我本人也很早就讀過它。但它傳達給我的並不是恩格斯晚年“改弦更張”,提出了什麼“共產主 義有害無益”的新論點,而是如下信息:晚年的恩格斯對他自己的早期作品作了一個自我批評,認為《英國工人階級狀況》裏把共產主義解釋為一種超階級的普遍解 放事業,這是不正確的,在實踐中是有害無益的。共產主義(註6)儘管在抽象意義上的確是把包括統治階級在內的一切人都解放出來,但它在實踐中只能由工人階 級通過與有產階級的鬥爭去實現,原因很簡單:有產階級出於自己的利益,“不但自己不感到有任何解放的需要,而且還全力反對”這一事業,而工人階級恰好由於 自己的利益而必然地要去推動這一事業。所以,工人階級的解放只能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事情。

情況很清楚了:恩格斯晚年 “明確宣示”的是批評自己早期的“抽象人道主義”,主張的是工人階級自我解放的階級鬥爭思想,也就是說,他和馬克思自《德意志意識形態》和《共產黨宣言》 以來的一貫思想。我們的一些論者對恩格斯這段話的整體思想未能深察,只是掐頭去尾,置上下文於不顧,抽出“共產主義……在實踐中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僅是無益 的,甚至還要更壞”的字樣,解釋成恩格斯放棄了“共產主義理念”,然後他們就把這個全新的發現推薦給讀者了(註7)。何方先生這裏所講述的,也就是這個與 恩格斯的本意截然相反的“恩格斯晚年思想”。
所以,“恩格斯把馬克思主義劃分為前後兩期”之說,無論從哪裏尋找,都是找不到證據的。

第四,“歐洲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是根據“不再堅持共產主義理念與目標,主張和平過渡和實行社會民主主義”的“後期馬克思主義”建立起來的嗎?
完全不是。
第 二國際建立於1889年。此處不必詳細援引有關的文獻,只要指出一個簡單的事實就夠了:在第二國際的成立大會上,會場上懸掛著的標語是《共產黨宣言》的著 名結束語“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以及“從政治和經濟上剝奪資本家階級的所有權,實行生產資料社會化!”(註8)依照何方先生的劃分法,這不正是“馬 克思主義前期思想”代表作中的主張嗎?

至於說到“歐洲社會民主黨”,我願指出當時最重要的黨即德國社會民主黨的 1891年愛爾福特綱領,這一綱領經過恩格斯的審核和肯定,被公認為各國社會民主黨制定綱領的範本。只要稍微讀一下該綱領的理論部分(由卡爾·考茨基起 草),就完全可以明白,其中闡述的正是馬克思主義要求廢除私有制、實現生產資料社會化的革命思想。
何方先生看來對當時的歷史情況不夠瞭解。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社會民主主義,總體而言,曾經是科學社會主義和革命馬克思主義的同義語;換言之,當時的“歐洲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所實行的社會 民主主義,根本不是什麼“放棄共產主義理念,主張和平過渡”的“後期馬克思主義”,而正好是主張工人階級必將通過革命實現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那一 “主義”——按照何方先生的說法,這應該屬於前期馬克思主義啊。

第五,何方先生斷言,列寧生前沒有看到過恩格斯的《<法蘭西階級鬥爭>導言》,言外之意是列寧由於未能瞭解“後期馬克思主義”而使俄國社會主義運動走上了錯誤的道路。此說在我看來同樣是得不到史實支持的、不能令人信服的論斷。
恩 格斯的《導言》在寫完後不久就發表在考茨基主編的《新時代》雜誌第2卷第27和28期上,隨後又收入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 單行本中。為防止被德國政府利用來當作制定新的反社會黨人非常法的口實,經過恩格斯的同意,編輯對該導言作了一些刪節(註9),其中最易引起革命聯想的地 方的闡述有所削弱,但通過合法鬥爭以準備革命決戰這一總的思想脈絡仍然是不難看出的。1895年時列寧25歲,已經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而且當時他對德語 已經掌握得相當好了——除了聽說能力還差一些(註10),是完全有條件迅速讀到這篇導言的。有什麼根據斷定列寧不但當時、而且終其一生都沒有讀過這一文獻 呢?

所以,恕我直言,何方先生引用來支持自己的“後期馬克思主義”之說,是無法得到史料依據的。而任何不能立足於可 靠事實的主張,都是很難經得住稍為仔細的檢驗的。何先生的意圖固然值得特別敬重,但在柏拉圖與真理二擇一的時候人們當然只能選擇真理。民主這個艱鉅而偉大 的事業,是不能建立在如此脆弱的基地上的。(《新史記》第6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各期電子版下載位址:

《新史記》第1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596?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第2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620?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第3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621?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第4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622?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第5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623?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第6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624?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第7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625?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第8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3626?apKey=fedd22f528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明鏡書城http://city.mirrorbooks.com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