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6日星期四

充滿氣味的《陰之道》




《外參》記者柯宇倩報導/“在中國,子宮基本都國有化了,每個子宮,用一次、用兩次,都由國家規定。”為了刻劃出計畫生育下超生家庭的悲哀與艱苦,著名旅英作家馬建親自走訪中國南方一帶,深入瞭解這些家庭的故事,最後完成了長篇小說《陰之道》;他說,中國社會已經沒有了對誕生生命的崇拜,計畫生育下,女人的母性麻木了,現在,他要將這樣的麻木扭轉過來。


《陰之道》是一部氣味小說

外參:您書中的男主角名為“孔老二”,等於是“孔子”的化身,您替主角取這名字的用意是?

馬建:如果要說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第一個會想到孔子,但計畫生育不會因為你姓孔,就不執行孔子說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我就是根據這句話把他放進小說裡孔子的意思是,如果這條路行不通,我就坐船到大海中,不管了,但現在他連在水上都沒有自由,他在自己的土地上非法,在自己的水裡也非法

小說中的“孔老二”是個小學教師,懂得一些傳統文化,他腦子裡有很多美的東西,比如唐詩、宋詞、詩歌,他在河流流亡時,還吟詩作畫,這恰恰跟他的處境形成對比,用他來表示傳統的切斷


外參:您這部小說帶有超現實、荒誕氣氛,您是刻意用這種寫作手法嗎?

馬建:普通讀者閱讀時,應該是一氣呵成,看不出任何痕跡,荒誕是作家的寫作手法,但小說的語言是非常流暢的,希望找到像水一樣的語言,對話要有節奏、流動感

小說前半部是陰道,後半部是子宮,到了子宮,語言變了,更像是一種在裡頭生長、發霉的東西有種味道的語言,讓人覺得計畫生育是腐爛、污染的

書中關鍵詞和形象化東西的使用,都有一定原因我想把一些已經麻木的關鍵詞挑出來讀關鍵詞,其實是詩,可以單獨拿出來,但它也是小說的一部分

我也發現關鍵詞其實是一種語言的權力,只要中國共產黨不喜歡,這個詞就不存在,在書中,所有的關鍵詞都像標題,人們不得不從發現內容在哪裡,所以這也是一種語言的抗爭。


外參:您說小說讀來應該是一氣呵成您寫小說也是一氣呵成嗎?您會多次修稿嗎?

馬建:修改太多次了,我從來想像不出第一稿和最後一稿有什麼樣的關係。我寫小說不打草稿,就是憑感覺寫下去,不過寫作時,往往不知道這是長篇、短篇還是一首詩

《陰之道》就是一種流淌的幸福慢慢去感覺,才能進入子宮這個更大的空間中,才感覺到這種味道讀這篇小說,會讀出一種味道,最後的氣味也是小說的一部分。小說一開始有桂花香,慢慢被一種血腥、垃圾、現代科技的味道代替,最後的氣味,可能是懂文學的讀者會讀出的一部分,就是種生鏽的、科技的、男人精液的混和氣味

能成為一個氣味小說的原因,是我寫小說的初衷,就是不論陰道、子宮、精液、外面的化學產品、水,們之間都在碰撞,都是活的


計畫生育防止人口爆炸?

外參:中國政府對計畫生育的說法是,它防止了人口爆炸、糧食和耕地危機,降低人口密度,您的看法是?

馬建:人口爆炸,只能等爆炸了,才能證明他是對的,還沒爆炸前,這只是個偽命題。一個最簡單的推理,如果要證明人口會爆炸,就應該現在開始,讓12歲以上具生育能力的女子都懷孕,看人口會不會爆炸,能做這樣的實驗嗎?所以這是偽命題。

至於人口密度,則是源自人們對大城市的理解,北京、上海、廣州人口擁擠,但其實這是制度問題,如果制度調節得好,人們在小城市也能生存,人口密度就會減緩,日本的人口密度比我們多五倍,但我們到日本看看,感到擁擠嗎?

清朝末年,中國的人口是四億,當時的人恐怕無法想像如果有13億人口該怎樣生活,同樣的,現在的13億人口也無法想像20億人該怎樣活下去,但現在的科技,和現在的經濟發展,都是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

此外,計畫生育對中國人來說,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步,獨生子女、人口老年化,對中國的未來都是嚴重的威脅,而這兩個威脅加起來還比不上傳統文化喪失帶來的威脅,我們已不再尊重生育,不再尊重母性,女人也不再尊重男人,因為男人不能保護他們,獨生子女的家庭,基本上沒有什麼人情味,所以計畫生育必須停止,我們必須找回生活、尊重母愛。


外參:現在有消息傳出,中國政府可能放寬一胎化政策,您認為真會放寬嗎?

馬建:它既然作為一個保密單位,就是發現這是一個問題,所以下一步,它肯定要慢慢開放,不開放,社會問題只會越來越多。

但更應該考慮的問題,是尊重生育、尊重母性、尊重每個女人自己的權利。


外參:您覺得放寬一胎化,真的有助改善性別失衡等社會問題嗎?

馬建:如果放寬一胎化,回到自然的出生率、死亡率,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不管是性別失衡、童養媳文化、販賣人口文化、對女性的歧視、社會不公、道德的喪失,都能慢慢化解。




馬建為《陰之道》走訪中國時拍攝到母親丟棄嬰孩的一 幕。(馬建提供《外參》)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