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0日星期一

北京放棄不結盟政策的代價

陳一新

 在密切觀察中國大陸最近的國際行為後,英國《金融時報》認為,北京可能正在考慮放棄自1982年以來長期奉行的不結盟外交政策。問題是,改變此一政策轉而尋求建立戰略聯盟是要付出龐大代價的。

 東南亞國協(ASEAN)7月間在金邊的高峰會上,無法對南海議題達成共識,不少觀察家對此深感悲觀,但卻樂見此一結果,因為東協高峰會第一次未能形成共識正是北京幕後運作的結果,代表著中國大陸在推動新的外交戰略上已經有所斬獲。北京新的外交戰略就是,利用關鍵盟國或夥伴推進中國大陸在該地區的利益。

 北京外交勝利

 所謂「有所斬獲」,不過就是中國大陸與2012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的柬埔寨,聯手封殺菲律賓和越南在南海地區推動透過多邊架構解決歧見的企圖。由於透過多邊架構解決南海爭議是由美國幕後主導;因此,對北京來說,這是一場重大外交勝利。

 1969年中蘇共且反目成仇,於珍寶島發生邊境戰爭。從那時起,北京便未再與他國建立類似同盟。自1978年三中全會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一直奉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這兩年美國重返亞洲,執行「再平衡」亞洲的戰略,不僅在軍事、政治、外交上強化與盟國和夥伴的關係,並不推出「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日本、加拿大與墨西哥聞風景從,顯示美國在經貿上也能一呼百諾。

 誠然,在中國大陸東南亞後院幾乎失控,東北亞地區緊張情勢又不時升高,北京是需要更多的朋友。問題是,隨著中國大陸國力崛起,對北京心懷妒嫉的國家遠遠多過對大陸心悅誠服的國家。中國大陸與許多國家都簽訂「戰略夥伴」的條約,但真正具有軍事同盟性質的寥寥無幾。例如,中國大陸與北韓簽訂友好條約,與巴基斯坦關係密切,以及和柬埔寨保持強而有力的夥伴關係等。

 問題是,有北韓這種盟國,中國大陸實在不需要敵人,因為平壤只會替北京添麻煩。同時,巴基斯坦與美國之間也有許多合作,在擊斃賓拉登事件中,美國曾懷疑巴基斯坦情報部門對美國有所隱瞞,難道北京就對巴基斯坦信任有加嗎?至於柬埔寨,不無可能是美國未來在東南亞地區進行外交突破對象之一。

 平壤只會添麻煩

 未來,如果中國大陸要尋求建立軍事上的盟國,代價將無比高昂,不只是締盟的代價,還包括盟國的背叛或是翻臉如翻書。以美日聯盟為例,二次大戰後,美國花費大把銀子協助日本重建,讓日本走向民主憲政。但是,日美之間還常發生反美事件、基地遷移等問題。再以美韓為例,美國對南韓提供軍經援助,大力協助南韓發展經貿。南韓境內還是不時發生反美事件與軍事指揮權之爭等事件。就連一直與美國並肩作戰的澳大利亞,不但表示無意與美國發展成「生死與共」的盟邦,也認為坎培拉無需在華府與北京之間選邊站。如果中國大陸無法有雅量忍受「盟國」的翻臉無情,就趁早不要打建立軍事聯盟的主意。

 此外,對北京來說,需要慎重考慮的是如何選擇盟國與夥伴。要尋找意識型態相近的可能已經不太容易,北韓不替中國大陸添亂子已經難能可貴,要讓平壤成為北京「有效的」盟國可能緣木求魚。中越之間若能在南海和平相處已經不易,雙方發展成盟國的可能性實在微乎其微。然而,意識型態與中國大陸相左的國家,又多為美國的盟邦或夥伴。

 對中國大陸已言,地理上遙遠的國家可能緩不濟急。而在周邊國家之中,能成為北京「有效的」盟國或夥伴,又實是屈指可數,柬埔寨是偶一為之的成功案例,但下一屆或再下一屆東協高峰會呢?再以軍事實力論,俄羅斯當然夠強,但俄中之間也充滿戰略互疑,難成「有效的」盟國或夥伴。北韓軍事力量證明不是「紙老虎」,但或能勉強自保,卻未必會為北京發聲,更不用說為北京投射兵力了。同樣地,面對強鄰印度,巴基斯坦勉能自衛,卻不可能為中國大陸出頭。

 看來,北京要建立戰略聯盟仍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

 (作者為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