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8日星期六

當軍隊需要薄熙來時,他卻沒有出手

李小兵對《大事件》表示,薄熙來在重慶打黑時,據傳一些成都軍區的房地產受到影響,軍區親屬的公司被迫關閉。當軍隊需要薄熙來的幫助時,薄也沒有出手相助。因此,薄和軍隊的關係,並非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當薄一出問題,大家自然不會與他站同一陣線


《大事件》記者  柯宇倩

薄熙來落馬引發中共政壇地震,傳軍方也受影響。美國中央俄克拉荷馬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Oklahoma)歷史系系主任、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長李小兵在接受《大事件》專訪時分析,薄熙來和軍隊的關係並非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導致現在薄熙來出事,軍方就想與薄做切割。
李小兵為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歷史學博士,研究現代中國歷史、中國軍力、美國亞裔、越戰與韓戰,目前擔任西南區亞洲研究協會會長、俄克拉荷馬中國專家與學者協會會長、《北美中國研究學刊》和《西太平洋雜誌》主編,主要著作為《中國軍隊歷史》、《韓戰之聲:美國、韓國、中國士兵的個人故事》、《21世紀的台灣》等。

軍隊正劃清界線

薄熙來事件影響的不只是高層領導、商界,可能還包括軍方。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中共中央軍委已派出五個小組到四川、重慶、昆明、貴州等地,調查薄熙來與成都軍區各部隊的關係,查看是否有高級軍官或部隊捲入案件中,又在多大程度上捲入。
報導稱,在王立軍案發生後,薄熙來2月高調參觀位於昆明的解放軍第14集團軍。此部隊的前身是抗日戰爭的山西新軍,由薄一波組建。3月,薄熙來最後一次公開露面的北京“兩會”上,還有解放軍代表當著記者們的面向他行軍禮。盛傳第14集團軍的高級軍官也被中央調查。
香港人權民運信息中心透露,重慶警備區司令員朱和平正接受成都軍區調查,他本人仍有人身自由,但已缺席多個重要場合。朱和平跟薄熙來關係密切,2009年,在薄熙來的幫助下,朱和平從發展商取得一塊優質地皮,用以建國防培訓館。
李小兵對《大事件》指出,薄熙來跟軍隊的關係建立在太子黨的淵源上。過去軍隊的高幹子女,現在變成軍隊的主要領導,包括二砲政委張海陽、總後勤部政委劉源,以及一些海軍副司令、成都軍區成員,都是太子黨背景。薄熙來在遼寧和重慶期間,也重視和軍隊建立關係,例如贈送成都軍區毛澤東銅像。
李小兵表示,雖然薄熙來重視與軍隊的關係,但卻幾乎沒見到他與軍隊發生利益關係。因此,目前看來,軍中力保薄熙來或支持薄一波的人很少。“軍隊對他都敬而遠之,就是他沒有注意維護軍隊在地方上的利益。”
被視為與薄熙來關係密切的張海陽,在薄熙來下台後,曾在媒體上消失了一段時間,引發人們對其命運的猜測。但最近中國官方媒體公布張海陽率團訪問芬蘭、匈牙利的消息,分析認為,可能是為了穩定軍隊、對外表示團結,也可能是中央想減輕薄熙來事件對軍隊的衝擊。
李小兵對《大事件》表示,薄熙來在重慶打黑時,據傳一些成都軍區的房地產受到影響,軍區親屬的公司被迫關閉。當軍隊需要薄熙來的幫助時,薄也沒有出手相助。因此,薄和軍隊的關係,並非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當薄一出問題,大家自然不會與他站同一陣線。
李小兵認為,現在,中央對軍隊的調查,主要不是調查軍隊涉入薄熙來事件的程度,而是想劃清薄熙來與軍隊的界線,而軍區和各總部的人也欲與薄熙來做切割。中央應認為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群人,應將薄熙來事件認定為內部矛盾、黨內解決。
自從中央宣布調查薄熙來之後,各大軍區紛紛表態,表示堅決擁護中央的正確決定, 絕對聽從胡錦濤的指揮。二炮總政治部主任殷方龍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強調更加堅定自覺地聽黨指揮、維護大局及嚴守紀律 ;海軍政委劉曉江則呼籲黨員幹部勿打探、聽信、傳播小道消息;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在《求是》刊文強調,中國軍方應“始終堅持用法規制度規范部隊工作和生活秩序,嚴格約束官兵言行舉止,確保全軍上下集中統一和純潔鞏固”。被解讀為軍方向中央高調表忠心的表現。
李小兵認為,第五代領導人接班後,胡錦濤還會保留中央軍委主席的位置。“這是個傳統,從鄧小平到江澤民,都是從國家主席位置上退下來後,還保持軍委主席職務。胡錦濤下來後,對團派等等還會有一些安排,而且,胡錦濤再任軍委兩年,對習近平也有保護作用。”
在江澤民交棒給胡錦濤時,江澤民便曾“扶上馬,送一程”,短暫留任軍委主席,延後2年才將實權交給胡錦濤。李小兵對《大事件》表示,目前的軍委與胡錦濤的關係不錯,最近10年,軍費增長快速,軍隊待遇大幅改善,許多將領,特別是中青年將領都被提拔上去。因此,對胡溫政府都非常支持,軍委與胡溫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李小兵說,習近平和軍委的關係就差一些,雖然習近平是軍委副主席,因為習近平常年在地方上任職,在北京待的時間不多,因此,與軍隊的聯繫也不非常緊密。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改革家?

李小兵認為,薄熙來在中共改朝換代期間,自己採取政治手段、急於入常,不但步調並未和中央一致,還打亂中央的計劃和部署,不被中央大多數人接受,使得薄熙來的個人問題變成組織和路線上的問題。
李小兵對《大事件》表示,中國的官場有鬥爭、有門戶觀念,但並沒有明確的派系分別。“薄熙來被劃為太子黨,但實際上他是單槍匹馬,現在牆倒眾人推,很多人還落井下石,其他太子黨並未出手相助。所以,政治鬥爭中,只有有太子黨背景的人,沒有太子黨派系。”
但也有人認為,中共未來的改革,就需要薄熙來這種獨樹一幟的人。不少人對胡錦濤的“無所作為”感到失望,認為他謹小慎微、不願冒險的個性,令他只會按部就班做事,而沒有改變既有格局的魄力。
李小兵對《大事件》表示,薄熙來這種從下到上的重慶模式,是過去沒有出現過的,因此,中共的改革或許還需要這種和中央不同方針者,如果按部就班,改革的步子反而沒什麼變化。“中共首先想要黨內政治改革,也需要新人物、新方法,但這個人還是應該立黨為公,有遠見,可開闢一條新途徑,同時被中央所接受。”
“其實,中央前一段時間也是在觀察重慶的改革,希望薄熙來能唱一台好戲,能成為胡溫最後的政績,只是沒想到薄熙來只為了自己。”李小兵說,“薄熙來受薄一波影響很大,薄熙來有‘老子英雄兒好漢’的思想,比較容易唱高調。”
今後的中國政經改革,李小兵認為,還是由下而上更有希望。“有了地方影響力後,讓其他地方跟進,不要只等中央有英明領袖、時代偉人出現,不會有的,像朱鎔基、溫家寶,他們雖然清廉,但想改革也都不容易。”

薄熙來可能輕判

目前中共僅稱尚在調查薄熙來的違紀,對薄熙來是否會被判刑、會遭判多重的刑期,外界有諸多預測。李小兵對《大事件》表示,薄熙來還有民意支持度,一些人看來對薄熙來還有些保護作用,如周永康,因此,中央對這問題遲遲無法做結論。
李小兵指出,薄熙來是江澤民最早提拔的人。薄熙來會如此張揚,也是因為他認為江澤民的勢力很大,江澤民對胡錦濤和溫家寶也不是很滿意。所以,胡溫對薄熙來問題的處理,可能在往後給江澤民作為一個藉口。胡溫可能為了給江澤民留面子,對薄的處理打折扣。李小兵判斷,薄熙來的判刑應該不會像陳良宇、陳希同這麼重。
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被判18年刑,前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被判16年刑。李小兵說:“薄熙來的父親是中共元老,陳良宇、陳希同都沒有這樣的背景。”
江澤民早年與薄一波的交情,讓薄熙來被視為獲得江的蔭庇。江澤民4月17日在北京會見了前來中國參觀的星巴克集團總裁舒爾茨(Howard Schultz),分析認為,這代表江澤民仍有影響力。
李小兵對《大事件》表示,薄熙來與陳良宇、陳希同仍有相同處,就是個人勢力膨脹,認為自己的政績就是進入政治局常委的保證,反而給中央製造壓力,且低估了中央的能力;中央對個人英雄主義、個人崇拜非常反感與戒備。“他們忘記緊跟中央的腳步,比自己的創新、政績更重要,三人也都涉及許多經濟問題,得罪的人也多,特別是地方商界人士,這樣,就給中央一個為民除害的機會。”
李小兵指出,中央可容忍不同看法,可以討論、可以爭論,但對外必須口徑一致。毛澤東過去已表示,大家開會時可以爭破頭,一旦統一口徑後,對外就是唸稿子。到江澤民的時候更重要,因為強人政治的時代已經過去,在強調集體領導的情況下,統一步伐更為關鍵。
雖然可能對薄熙來判輕,但李小兵認為涉入謀殺案的谷開來、張曉軍可能被判重,不過,判20年徒刑,對領導的親屬來說,已經是很重的刑期。

中國政治鬥爭可能更激烈

李小兵對《大事件》表示,每次的政治鬥爭對中共的威信、中央領導力都是一次削弱,但這樣的鬥爭,也可能促進中國政治改革,讓新一代領導人警覺如果不採取新的措施,恐怕會引發同樣的事件,讓中共的威信再受挑戰。
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十八大於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但根據路透社報導,當局正考慮推遲十八大的建議,以縮短從十八大結束到2013年3月人大會議的這段交接班時期。
李小兵對《大事件》表示,中共十八大應不會延後召開,因為不管是在位或退休者、得益或是失益者,都不希望十八大的召開節外生枝。“現在做的,就是談條件和妥協。過去的十五、十六、十七大,最後都能達成相當程度的滿意。現在,國內已經開始造輿論,為幾個應該能進常委的人做準備。”
李小兵認為,中央的政治鬥爭已越來越多元化、複雜化,過去不管是毛、鄧、江時期,都是由元老派作主,現在省市級領導和中央可能有不同看法。“現在是集體領導時代,過去是論資排輩,誰上誰下、誰前誰後,比較容易有區別,現在每個人的經歷、學歷、政績都差不多,所以,在後強人時代,政治機會就顯得非常重要。”
李小兵對《大事件》舉例,美國政壇裡,傳統勢力已式微,一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黨內初選就可能有10幾個人表態,大家都認為,自己有機會當總統,因為每個人的資歷都差不多。中國在建國功臣、開國元勳勢力逐漸消退後也會如此,屆時鬥爭可能更激烈,完全看政治的操作和個人的黨內影響力。(《大事件》)

李小兵2.jpg (266×320)
李小兵。(李小兵提供《大事件》)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