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剛完成跨海之旅回到台灣,在這次海峽兩岸矚目的訪問中,謝長廷雖然以台灣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身分出行,然而關注焦點仍然是謝的另一個身分——民進黨前主席,也就是這個身分,才令到謝長廷訪問北京期間得以先後與國務委員戴秉國、國台辦主任王毅,以及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會面。台灣與大陸民間如今來往頻繁,一個民間組織董事長訪大陸,斷難接連會晤戴秉國等三人,然而就是因為謝長廷身分特殊,北京才以高規格的會見來突顯對其訪問的重視。
謝與陳水扁同輩
將觸發民進黨深思
謝長廷是民進黨內與陳水扁並列的資深成員,1979年底,台灣美麗島雜誌社組織遊行爭取民主自由,其間發生衝突,最後國民黨政府以武力鎮壓收場,拘捕大批黨外人士,被認為是「二二八」事件後最嚴重的官民衝突。當時,黨外人士組織了一個15人律師團為被捕人士辯護,其中包括陳水扁及謝長廷,民進黨現主席蘇貞昌也在其中。謝長廷其後參加競選,先後擔任立法委員及高雄巿長;2005年更是陳水扁政府的行政院長;2008年參選總統,以220萬票之差負於馬英九。擁有這一政治歷練及背景,謝長廷這次去大陸,大陸方面重視是理所當然。這裏所說的「理所當然」,並非北京因覑謝長廷可能再度參選,而是謝作為民進黨資深成員,這次大陸之行可能觸發民進黨內部深思大陸政策。
民進黨「去中國化」的政治訴求曾經沸沸揚揚,一度成為民進黨在選舉必勝的政治資本,其後更由此伸延出族群操弄,成為台灣藍綠分界的背景。不過,去中國化的過程,隨覑2008年馬英九上台慢慢消褪,這固然與國民黨立場有直接關係,民進黨內部也因謝長廷2008年敗選,以及今年初蔡英文再敗而出現微妙變化。事實上,當台獨傾向明顯、被認為與李登輝關係密切的蔡英文敗選後,民進黨的大陸政策開始成為討論議題﹕是繼續以前的與大陸關係完全切割及對立的道路,抑或是重新思考與大陸關係的新方向,成為民進黨在考慮未來甚至4年後總統大選的課題。今年總統大選前一再強調「台灣共識」的蔡英文,選舉落敗後表示民進黨目前必須好好反省兩岸政策,並認為兩岸問題會持續成為台灣內部對立分化的來源。因此,謝長廷這次大陸之行更加顯得重要。
台灣今天與大陸關係密切,這是10年前意想不到的,航班直航,兩岸之間有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大陸遊客到訪頻密,去年底,時任行政院陸委會主任賴幸媛表示,從2008年8月開始大陸遊客訪台到去年11月,大陸訪客292萬人次,為台灣帶來逾1500億元新台幣的經濟收益。這些是組團成行的人數,去年夏季大陸遊客自由行開始,現最多每天3600多人訪台。這些數字成為了有力的證據,兩岸關係緩和,對台灣的利遠多於弊。民進黨當然看到這些發展,雖然目前距離4年後大選遠了一點,但據以此發展,4年後的兩岸關係,應遠超如今的深度及廣度,到時是蘇貞昌出選、抑或是其他民進黨成員,兩岸關係如何處理,今天開始構想不算太早。畢竟民進黨必須面對現實,在一己主張及民眾的期許中找出平衡,否則極可能眛於時勢而成為落敗的一方。
北京接觸民進黨
長遠對台不可缺
對大陸來說,與謝長廷接觸完全有必要,先不說統戰民進黨,4年後總統選舉,到時馬英九兩期任滿,國民黨必須另派人參選,結果可能是國民黨再度勝出,但也可能實現第三度政黨輪換,民進黨重新上台執政,倘大陸到時才重新接觸民進黨,多年的良好兩岸關係說不定眦於一旦。從長遠的兩岸關係而言,大陸的想法是希望實現一個超黨派的兩岸關係,盼望這種關係成為台灣政治裏的一根樑柱。
因此,戴秉國等這次與謝長廷的第一次接觸,便顯得具有相當意義,說明大陸方面願意與民進黨成員交流,儘管在「一個中國」上寸步不讓,而這次會晤亦是禮節性拜會,現實上不可能談到這些深層次問題,而謝長廷亦不會讓「一個中國」敏感問題騎劫他的「開展之旅」。不過,有接觸始終勝於零接觸,謝長廷回到台灣之後,表示此行收穫比預期多,感覺是台灣不可能因與大陸交流接觸而滅亡,如果台灣停止進步,經濟崩潰,才會滅亡。這番話必對島內以至民進黨內部引發衝擊,發酵過後,可望於4年後大選得知成果。
海峽兩岸分隔60年,台灣發展成為兼具民主及自由的寶島,大陸在改革開放後經濟騰飛但民主自由停滯不前,兩地在根本的意識形態上南轅北轍,卻不是完全沒有共同點,比如經濟發展、人民往來以及各樣交流。從面積來說,大陸是大而台灣是小,但台灣畢竟有其積一甲子而成的自我體系及價值,北京切忌操之過急,以大吃小,說到底台灣不同於港澳,有其完整政府體制包括軍事力量,硬來胡來,只會糟蹋得之不易的兩岸60年來最好關係。對待台灣,中共必須有耐性,毋須急於求成,順其自然,於民進黨而言,謝長廷此行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良性互動不可能一蹴即就,但一句惡言卻可把多年積纍而成的善意推翻得一個不留,兩岸慎之戒之。
香港 明報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十月
(773)
-
▼
10月 13
(22)
- 中共一黨專政 18大兩會不同
- 李侃如:世界需要成功的中國
- 美媒:習近平維穩 首要目標
- 調侃時政創意十足的微博
- 名家評歐盟得諾貝爾和平獎
- 杭州政府承諾賠償煙花大會事故受傷者
- 内地多位重大事件“救火”官员接连获晋升
- 陳光誠侄「殺人」變「傷人」 刑罰減輕
- 謝長廷「登陸」拓展關係 民進黨大陸政策勢調整
- 中國「導彈之王」亮相 向美日叫陣
- 維權此起彼伏 維穩適得其反
- 日本兩面三刀 中國切勿上當
- 胡平:在一黨制下,有誰見過黨內民主嗎?
- 明鏡獨家:馬曉天將在十八大後任空軍司令員
- 吳志明將接掌上海市政協
- 中国网络观察:“莫言”艺术与毒药
- 史景迁评莫言小说:将政治作为病理学阐述
- 李进进:担心中国走向法西斯化
- 郭金龍失踪,“7·21”搶險群龍無首
- 斯大林為何坐視安理會通過派兵干預朝鮮決議?
- 2012年10月12日《歷史日報》
- 2012年10月12日《明鏡郵報》
-
▼
10月 13
(22)
-
▼
十月
(773)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明鏡記者柯宇倩/“華視報紙王,給你現賺45,大家早。”週一至週五的早晨打開電視,你都能聽到一個親切又專業的男性嗓音,用國、台語為觀眾導讀各大報的重點新聞;他是主播楊舜欽,31歲就坐上採訪中心副主任的位置,雖然年輕,但他可能比年長的記者都要資深,而耀眼的成就背後,是對新聞的熱情與努...
-
因为六四后的报告文学《中国底层访谈录》获得欧洲最重要的波兰卡普钦斯基报道文学奖的廖亦武先生强调,一个作家,为中国底层的每一个人的人权和自由发出呼吁和支持,是他最根本的责任。以下是RFA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 以二零零七年去世的波兰文学家卡普钦斯基命名的波兰报道...
-
中國與日本、菲律賓和越南等國在東海、南海的主權爭議急遽升高,中國海監總隊黨委書記、常務副總隊長孫書賢11日指出,對於近來中菲黃岩島的爭議,中國會看住黃岩島;中國大陸在全球問題應畫上幾道紅線,如果日本在釣魚台挑釁、菲律賓、越南宣稱有南海主權,中國就不惜一戰,而且必須以戰止戰,局部戰...
-
《新史記》記者柯宇倩/ 2012 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 23 周年,就在紀念日前 2 個多月,媒體披露溫家寶多次在中共高層會議中,試探性提出重新評價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的消息。中國學者、異議人士陳子明在接受《新史記》專訪時表示,此消息是有意放出的風聲,想觀察外界對此作法的評價。陳子...
-
作者 凯文 6月24日法国各大报头版焦点分散。《费加罗报》、《解放报》、《十字架报》注意力都被巴西局势所吸引;《世界报》则预告了前总统萨科齐回归政坛;《人道报》试图揭秘美欧自由贸易协定背后的秘密文本;财经报纸《回声报》则慷慨地把头条送给了正处于民意支持顶峰的德国总理默克尔。 萨科...
-
(中央社台北2日電)俄羅斯「軍工信使」週刊報導,中共未來將興建比「遼寧」艦更大的航空母艦,並推測初期數量很可能是6艘,北海、東海與南海艦隊各分配2艘;但這個目標在2035年前達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軍工信使」還談到共軍攻占台灣企圖與發展航艦的關係說,台灣與中國大陸地理接近,不...
-
以下是在过去两天外媒上出现的关于"薄瓜瓜"及薄氏家族的跟踪报道;注意某些摘译是编辑认为最有信息含量的内容挑选出来的,未必是原文的中心内容。 ***~~~*** 焦点之一:薄瓜瓜 * ① 《每日电讯》报给出最新的关于 薄瓜瓜...
-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中國繼早前一班由北京飛往美國紐約的班機,因接獲威脅而折返後,前日又傳出一架由湖北襄陽飛往深圳的班機,因起飛後收到匿名威脅電話,被迫改降武漢。由於連兩天都傳出客機遭威脅事件,引發不安,網友高呼:「恐怖,最近別坐飛機了」,也有人質疑:「是不是背後有黑幕」。 ...
-
《新史記》李南友(遺作) (續前)著名法學家、南開大學法學所所長李光燦有意請于浩成出任該所名譽所長,並向群眾出版社發了公函,徵詢意見。出人意外的是,這居然驚動了公安部,經過黨 組會議討論,後來公安部政治部的一位副主任打電話給于浩成:“我們考慮到你的兼職過多,是...
-
▲六四事件屆滿23周年,北京天安門廣場昨天下午狂風大雨,遊人較以往減少,不少大陸網民在微博上表示:「難道老天爺也在為明天哭泣?」(記者劉曉霞攝) 特派記者劉曉霞/北京報導 六四事件屆滿23周年,北京昨天天氣陰霾,天安門廣場上遊人減少,雖沒有大動作紀念活動,不過大陸維安部門仍不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