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6日星期五

中南海“第一智囊”王滬寧處境很尷尬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詹小楠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是王滬寧。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據說王滬寧提出的很多改革主張都被趙紫陽接納,當時就有“王滬寧是趙紫陽政治字典”的說法。江澤民退後,並沒有“一朝天子一朝臣”,中斷王滬寧的政治生涯。恰恰相反,胡溫執政後,王續任胡錦濤的“主席特別助理”,現在已經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他,依然保持低調。

  王滬寧在學術界的名氣比在政壇更大,有人把他視為新時期學者從政最搶眼的人物。身為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的王滬寧,從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胡錦濤提出“科學發展觀”,其貢獻頗多,並因此被外界稱為紅牆“第一智囊”。

  有評論甚至指,依目前之勢,未來到第五代接班之時,對王滬寧的政治前途應會有所交代,比如躋身中共中央政治局。畢竟,以其近20年來在政治理論工作中的貢獻來看,也是實至名歸的。

  王滬寧的政治學方面的才華,早在中共十三大之前就已經被黨和國家的一些領導人看中。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共特別需要一套完整的有見地的政治學理論作參考,而王滬寧的學術理論總被看好。

  當時,上海宣傳方面的負責人曾慶紅對在復旦大學任教的王滬寧很欣賞。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江澤民也很熟悉王滬寧這個名字,他雖然沒有見過王滬寧,但王滬寧的著作卻是他愛看的理論書之一。數年後,當王滬寧被調到中共中央辦公廳政策研究室時,江一開始就引用了王滬寧大段大段的政治學著作原文,這讓王滬寧十分吃驚。

  王滬寧曾參與了從十三大以來的重要理論文獻的起草。其中,有關推行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不能超越中國現階段條件的論述,為中國政治改革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同時,他通過對中國現行政治制度的研究認為:“推行政治體制改革和推進民主政治,必須有統一和穩定的政治領導”,“以黨內民主帶動和推進全社會的民主”。

  
  王滬寧

  1995年4月,王滬寧在吳邦國和曾慶紅的力薦下,被調入中央政策研究室,在中南海當時最紅的智囊人物滕文生的領導下工作。由此開始了仕途亨通之路,先是擔任政治組組長,三年後陞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調入北京後,王滬寧接受的第一項任務是參與起草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文件,在報告中系統闡述了“十二大關係”,即正確處理包括改革、發展、穩定等12個方面的重大關係。

  中共十六大前,江澤民親自督導黨章修改和十六大政治報告起草工作,並點名讓王滬寧這位“御用秘書”來主持這兩個文件的修改、起草工作,以確保十六大政治報告和黨章成為江澤民在中共歷史上的“立江之本”。

  胡錦濤掌權後,唯才是用,對江的兩位核心幕僚繼續委以重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王滬寧當選中央委員,同年10月出任中央政研室主任,滕文生則轉任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

  在2007年10月的中共十七大上,一批為中央最高層出謀劃策並貼身相隨,同時掌管國家要害部門的核心幕僚群體,包括王滬寧、令計劃、陳世炬、夏勇、滕文生等,受到了外媒矚目,被認為將在未來五年中共政壇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在中共十七屆一中全會上,王滬寧更與令計劃一道晉陞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成為繼鄧力群在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書記處書記之後,又一位理論界人士出任該職。

  不過雖然有“中南海第一智囊”的美稱,“但說到底他是個寫稿子的書生,既沒有執掌部委的歷練,也沒有過一方諸侯的風光,雖然近身侍奉過兩任總書記,但十八大后去哪里,誰也不好說,也很難有適合他的位子。有傳胡錦濤打算讓王滬寧出任中宣部長,也一度傳王滬寧希望接替戴秉國執掌中國外交,但他幾乎毫無實際宣傳和外交經驗,難度不小。所以他的處境比較尷尬,”知情者説。

  說到外交口,江澤民老婆的侄子、中聯部長王家瑞也想“入局”,主管外交。“他煞有其事的炒作朝鮮問題,以顯示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不過大家都覺得很搞笑,”知情者對《明鏡月刊》説。(《明鏡月刊》31期)

《明鏡月刊》第33期

http://www.pubu.com.tw/periodical/15649?apKey=fedd22f528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