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星期五

莫言解了中國的諾貝爾獎情結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昨晚揭曉,瑞典學院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這項殊榮,莫言成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首位中國籍作家,也是繼高行建之後的第二位華人作家。獲獎結果公布後不到10分鐘,大陸微博上已有超過11000名網友轉發消息,祝賀之聲不絕,中國大陸的「諾貝爾獎情結」終於可以完美圓夢。

     此前西方一家博彩公司預測莫言是今年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迅速引發各界議論,並且在大陸掀起意識形態和泛政治化對立聲浪。一些人批評莫言是「紅色作家」沒有資格得獎,因為他曾抗議大陸異議人士戴晴出席法蘭克福書展,並且參與抄寫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大陸官媒則加入爭論,認為「莫言能否獲獎不應強調政治因素」。

     不過,過去與中國有關的人士獲得諾貝爾獎,似乎都為中國大陸所抗議,包括達賴喇嘛、劉曉波,以及同樣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但加入法國籍的華人作家高行健。2000年高行健獲獎時,中國作協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聲稱「中國有許多舉世矚目的優秀文學作品和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對此並不瞭解。看來,諾貝爾文學獎此舉不是從文學角度評選,而是有其政治標準。」將諾貝爾獎政治解讀的恰恰是大陸官媒,以至於大陸近年來有一股批判「諾貝爾獎情結」的力量。

     無論是給莫言扣上「紅色作家」帽子的批評者,還是大陸官媒,在莫言獲獎之後,都應該回歸理性看待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諾貝爾獎,世界各國均以國人獲得諾貝爾獎而感到自豪。事實上,莫言獲獎也是實至名歸。原名管謨業的莫言,1955年出生於山東高密,是中國大陸當代著名作家,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描寫家鄉高密東北鄉「傳奇」的鄉土作品而聞名,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他「把自己寫作的高密鄉成為中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2011年8月,其長篇小說《蛙》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這是中國大陸文學界最高榮譽獎之一。

     莫言早期的小說作品《紅高梁家族》由導演張藝謀拍成《紅高梁》,1998年即獲得柏林國際影展金熊獎的殊榮,造成轟動;其短篇小說《白狗鞦韆架》改編的《暖》,也曾獲第十六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麒麟獎。這些或許已經透露出在大量的中國優秀文學作品之中,莫言的作品元素較能夠被國際所青睞。

     高行健因「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而榮獲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莫言則是因「將現實和幻想、歷史和社會角度結合在一起」而成為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從兩位獲獎的華人作家高行健、莫言的作品來看,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標準是一貫的,政治性的解讀是庸人自擾。

     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表示,莫言創作中的世界令人聯想起福克納和馬奎斯作品的融合,同時又在中國傳統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點。莫言獲獎顯示中國大陸乃至華人不會自外於世界標準之外,其獨特文學風格也為世界文明、世界價值做出了貢獻,是華人之光。莫言同時也成為第一個有中國國籍,且被中國大陸認可的諾貝爾獎得主,中國人在解了「諾貝爾獎情結」之餘,也應靜下來反思,中國的價值標準應不自外世界,可以和世界融通。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