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2日星期六

在中國暴力抗議污染極為有效


明鏡新聞網編譯 蕭憲聰


環境代價不能承受之重
  2012年7月,一個夏日午後,四川什邡市有批學生和市民上街,對興建污染嚴重的鉬銅冶煉廠,他們聚集在市委機關外,並強行撞擊政府大門,公安施放催淚氣體試圖驅散抗議人群,造名民警受傷,十多輛公務用車受損。什邡市政府隨後在官方微博發布消息,他們將派出官員回應民眾疑慮,污染工程停止施工,若不能獲得大多數民眾的諒解和支持,就不開工。
現在國公民的環保意識正在抬頭。 (@牛兒不呆攝影)

 同月,上萬名市民走上江蘇啟東市街頭,抗議政府批准日本子造紙公司的通排海工程,因該工程將帶來上海和啟東兩地嚴重的水污染。市民佔領政府大樓,發現諸多官商勾結的證據,爭執過程中啟東市黨委書記孫建華還扒光上衣。當天,南通市長發電視講話,宣布南通排海工程永久取消,示威民眾才逐漸散去。

  中國每天有大大小小的抗議事件,什邡和啟東的例子不過是滄海一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兩起示威遊行都與環保議題相關,英國廣播公司(BBC)認為,中國人在過去30年經歷了工業化和都市化,享受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但現在他們開始了解,如此成是用環境代價換來的,許多公民也意識到,大量消耗資源的經濟成長無法永續發展。當中國新領導人習近平接下權力大位後,他不得不面對越來越多要求環保的聲浪。

  英國廣播公司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會消耗能源的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空氣污染和水污染的程度更居全球之冠,中國嚴重的污染問題,不只對區域造成影響,也會帶來全球性的環境變化(如溫室效應)。

  為何中國已從“經濟”大國變成“污染”大國?雜誌《美國思想家》(American Thinker)認為,敏銳的環保法規折磨著許多美國企業,因此他們通常選擇與其他國家的政府合作,其中一個就是中國,除了廉價勞動力是一大誘因,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不太攻擊商業行為,對官員來說,工廠就是工廠。如果想在美國開設工廠,那必須先花數百萬美元請律師,耗費好幾年來通過所有的審批和監管。如果你的工廠有污染之虞,那還得申請多方證件。但在中國,事情變得簡單也便宜許多。
 

會吵的小孩有糖吃
  不過,現在中國公民的環保意識正在抬頭,而地方政府面對“上街走走”的示威者,也在什邡和啟東的例子中做出妥協,儘管已花費了幾十億元,他們仍取消龐大的投資計劃或承諾搬遷設施。

  英國廣播公司認為,這象徵著中國微妙的改變。首先,公民對環保的態度比起以往來得強硬許多,在生活品質提高的前提下,人們不想冒著無謂的健康風險;其次,微博的出現也讓公民能大膽討論社會問題,他們集合意見並轉為有組織的行動;第三,政府高層選擇妥協不使用武力鎮壓,不想重蹈“六四”覆轍,尤其當人民捍衛的是基本的環境權利和公共健康。因此,中國接下來勢必面臨重大轉型。
  過去30年,中國上行下效和不透明的環境管理方式可以為大型工業計劃提供快速通道,短時間內就能得到批准並開始動工,並確保這些項目不會受到當地居民阻礙,經濟成長也接踵而至。然而,無論是什邡或啟東事件都證明此系統正在動搖,如果人民持續為環保走上街頭,政府方面也無法妥善處理他們的意見,那不只將影響地區發展,亦是威脅社會穩定的一大風險。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陸思禮(Stanley Lubman)也認為,“會吵的小孩有糖吃”對中國政府而言不是好現象。在《中國實時報》(China Real Time Report)的文章中他指出,兩起事件的結果讓示威者滿意,因為他們成功達到目的,但恐怕也讓中國人學到暴力抗議是極為有效的,只要把事情鬧得夠大,政府就不得不妥協。有鑑於環境問題蔓延全國各地,如果北京不能讓人民循體制表達他們的訴求,那這把火只會越燒越旺。


讓信息透明、讓公民參與
  關鍵在於增加政府的透明度,陸思禮說,如此一來才能開始著手解決公民、政府官員和污染工廠三者間的複雜關係。陸思禮舉例,在雲南一個平靜的小村莊,當地工廠和政府官員達成協議,工廠每年將分發部分實質收益給居民,試圖用錢來堵住反對聲音,另一方面,居民見有利可圖,無形中也會忘卻對他們健康和環境危害甚鉅的有毒污染物。

  因此,如果中國接下來的領導人想搬開環境污染所造成的社會動盪來保持政權延續,陸思禮建議,必須透過非政府組織,協助與監督環保相關法規之執行,如此一來便能減少官員收賄的問題,此外,由於中國幅員廣大,有些地方鞭長莫及,由公民所支持的非政府組織便能發揮效用。

英國廣播公司也同意,造成中國無法有效管控污染的原因不在於沒有法律規範,也不是缺乏資金和技術,而是執行意願低落。因為政府監管不力,工廠犯法的成本遠遠低於服從法律,畢竟服從法律意味著更高的環保成本。工廠經營者可能得支付一些罰款,但他們排放污染所賺到的錢,遠遠勝過罰金,那又如何達到警惕的效果呢?此外,中國的開發計畫仍由極少數的官員、開發商和專家們做決定,大多時候他們傾向於做出犧牲當地環境的妥協。
  從前述的例子已能證明公眾對社會的積極參與能防止少數人壟斷利益,同樣地,如何找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平衡點,也仰賴公眾的力量。但在此之前,英國廣播公司認為,中國必先從改變自己的政府開始,對於可能被工業計畫影響的社區和居民,他們需要新的機制來關注及參與,而不是流於形式的聽證會。另一方面,信息透明化也是重要環節,公眾有權獲得由政府掌握的信息。如果市民對環境風險一無所知,或無法取得任何相關數據,那貿然所作出的決定將變得毫無意義。

  英國廣播公司指出,未來10年公民的環保意識將變得更強,他們會有更大的意願和能力採取行動。因此,中國需要新的管理環境的方法,兼具公正性和透明度,讓公民參與也提供意見,如此才能確保中國持續發展的動力。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