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道,在重任首相後,安倍晉三急欲訪美,卻遭遇奧巴馬「冷臉」,轉而南下出訪東南亞國家。有報道說,安倍將考慮就日本亞洲外交基本方針提出所謂的「安倍主義」,主張在包括東盟、印度及澳大利亞在內的亞太地區構築雙邊、多邊等多重關係,甚至還計劃致信北約聯手應對中國。
在中日關係嚴重困難之際,安倍欲提出「安倍主義」,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它真能給中日關係乃至亞太地區安全形勢帶來什麼影響?
日首相擬提「安倍主義」 闡述對亞洲外交方針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政府相關人士11日透露,首相安倍晉三開始考慮從16日起訪問東盟3國期間提出有關亞洲外交基本方針的「安倍主義」。內容將包括同在民主主義、市場經濟、法治等方面具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開展安全、經濟、能源政策等合作。
據分析,安倍希望借此構築對華包圍圈。安倍將訪問越南、泰國及印度尼西亞,此訪將是安倍第二次出任首相後的首次外訪。
安倍重提「包圍中國」夢想
據日本媒體2012年12月29日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重提「包圍中國」戰略,表示日本政府只有加強與包括俄羅斯、越南等在內的中國周邊國家的關係、強化與美印澳的安保合作,中日關係才會修復。
安倍28日在首相官邸接受採訪時稱,日本有必要以日美同盟為軸心,強化與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國在安全保障領域的合作。「在安全保障領域,發展日美印三國和日美澳三國的安保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有利於地區的安定。」
在安倍重提這一頗具挑釁性的「包圍」戰略前一天,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表示,安倍已決定提前修訂作為長期防衛政策基本方針的《防衛計劃大綱》,以強化自衛隊職能和威懾力量,配合美國去年出台的新國防戰略。日本媒體指出,修訂後的大綱可能將突出體現日本應對釣魚島問題和朝鮮導彈問題的對策和具體措施。
分析人士認為,安倍「包圍中國」的思維與他意圖修改和平憲法的右翼政治理念一脈相承。在當選首相前,安倍便聲稱徹底改變日本防衛政策,尋求修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制定的和平憲法,使日本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
======「安倍主義」 遠交近攻? ======安倍欲封死釣魚島後路
日本11日再次出動戰機,應對中國海監一架螺旋槳飛機。同一天,中國國防部證實了10日中國有兩架「殲-10」戰機飛向釣魚島附近,原因是中國正常巡邏的飛機遭日方近距離跟蹤。釣魚島上空的氣氛開始「令人窒息」。有俄羅斯媒體說,亞洲希望和平,但正在為戰爭作著準備。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1日的強硬表達放大了這一預期。他說,在釣魚島問題上,「沒有任何交涉的餘地」。中國學者馮昭奎對《環球時報》說,這已成為日本右翼公認的「家規」。與此同時,安倍用「低姿態」和「價值觀」向與日本存在島嶼爭端的另一鄰國韓國示好。這被認為是安倍構建對華包圍圈的一環,更大的部分將試圖在其下周對東南亞3國的訪問中完成。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歷史恩怨、現實利益糾葛以及決策過程中的「亂碼」,令東北亞局勢從未如此駭人。中日媒體昨天和前天都大量報道兩國軍機在釣魚島空域對峙的新聞,認為兩國在逐漸接近「擦槍走火」的分析越來越多。
安倍叫囂釣魚島主權不容談判
【美聯社東京1月ll日電】安倍晉三週五重申對華鷹派立場,稱日本不會就有爭議的無人群島問題與北京談判。
安倍發表此番言論時,美高層官員正計劃於下周訪問日本與韓國,敦促兩國就另一起領土爭端修復關係。
美國東亞問題首席外交官岸爾特·坎貝爾週四表示,美國將敦促各方在東海島嶼海上爭議問題上"小心謹慎」。
安倍首訪定在東南亞 牽制中國意圖明顯
首次外訪便到東南亞並非出自安倍晉三本意。2012年12月26日上台後,安倍曾在第一時間將首次外訪目的地定為美國,並計劃參加1月21日舉行的奧巴馬總統連任儀式。然而,1月6日,美國回應稱,由於日程繁忙,「迎接日本首相來訪的準備時間不足」,安倍訪美計劃暫時被推遲至2月上旬。訪美不成,安倍這才突擊將外訪目的地改為東盟三國。
不過,日本首相上任伊始就到訪南亞、東南亞國家也早有先例。1957年,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就任日本首相之後,曾在訪美之前,先訪問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國;訪美歸來後,他又連接訪問了當時的南越、柬埔寨、老撾、緬甸、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
此次安倍出訪前,日本副首相兼財政、金融擔當大臣麻生太郎已先於1月2日至5日訪問緬甸,外相岸田文雄也從9日至14日出訪菲律賓、新加坡、文萊和澳大利亞四國。安倍內閣推進的這一「弧線外交」行動頗有傚法當年岸信介之嫌。
有分析稱,安倍上台第一個月未將施政注意力鎖定國內的政治、經濟困局,而是大舉在亞洲推進「弧線外交」步伐,包圍中國意圖明顯,更有意利用其在亞洲的外交得分與美交易,進一步協同美國將戰略重心轉向亞洲的步調,對中國加以牽制。
安倍晉三16日首訪東南亞三國 強化對中國外交包圍
日外交佈局造勢緊鑼密鼓 安倍政權圍堵中國不遺餘力
======安倍外交四面出擊======日外交佈局造勢緊鑼密鼓 安倍政權圍堵中國不遺餘力
安倍晉三在正式就任日本首相後,其在外交佈局和造勢上可謂緊鑼密鼓。除先後同美、澳、英、俄、印尼、印度、越南等國領導人通話,派特使訪問韓國並指派外務次官訪美,安倍又安排日本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訪問緬甸並宣佈減免緬甸巨額欠債。而8日,日本又宣佈,外相岸田文雄9日開始對菲律賓、新加坡、文萊及澳大利亞進行訪問。
與此同時,日防衛省8日還宣佈,將在今天下午,在東京的外務省舉行有關日本與蒙古防衛合作的外務、防衛部門工作級別磋商的首次會議。
日報:安倍擬定「聯美制華」外交大計
【日本《朝日新聞》12月30日文章】題:政策再轉換外交安保政策以美為主盯住中國
「有必要站在俯瞰全球的視角上進行戰略構想。」安倍晉三首相在26日就任後的首次記者會上如是說。28日,安倍先後與俄羅斯、越南、印尼、澳大利亞、印度和英國首腦進行了電話交談。從地理上看,這些國家似乎構成了一張對中國的包圍網。致力於軍擴和海洋活動的中國因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問題加深了與日本的對立。首相身邊人士明確表示,與六國首腦的電話會談意在「牽制中國」。
安倍在就任首相前後的歷次記者會上均強調,「日中關係是21世紀外交及安保上的最大課題」,「無論如何要重新構建日美同盟的信賴關係」。
安倍晉三稱將告知美方日本擬加速集體自衛權討論
安倍欲加強日韓關係抗衡中國
【日本《每日新聞》1月5日報道】4日,日本前財務大臣額賀福志郎作為安倍晉三首相特使訪韓,並和韓國候任總統樸槿惠會談。在會談中,雙方呼籲建立面向未來的日韓關係。然而,樸槿惠卻委婉地要求日方「直視」日韓的歷史問題。為應對中國,安倍首相試圖加強對韓關係,但從會談不難看出,由於歷史問題這一尖刺猶在,雙方能否構築面向未來的雙邊關係仍是未知數。
「希望兩國新政府在諸多領域建立和兩國國民信賴關係相配的雙邊關係。」日韓關係在李明博總統登上竹島(韓國稱獨島本報注)後遇冷,額賀在會談中向樸槿惠傳達了安倍首相改善日韓關係的強烈願望。
一名外務省官員坦言,「日本希望避免日中、日韓交惡而中韓友好的局面」。
為抗衡中國,安倍政府的戰略是改善日韓關係,並進一步鞏固日美關係,派遣特使是新年伊始受首相官邸主導的外交的第一步。
安倍將致信北約聯手應對中國
據《讀賣新聞》報道稱,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眾議院外務委員長河井克行計劃15日至19日訪問英國、法國和比利時,屆時河井將會訪問北約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與北約秘書長拉斯姆森會談,並向其轉交安倍親筆信。
報道稱,在這封信中,安倍呼籲北約和日本聯手應對正逐步強化海洋影響力的中國。信中還說,中國頻繁在釣魚島周邊「侵入」日本「領海」和「領空」,「中國愈加積極地擴展海洋影響力,以及朝鮮的動向,導致東亞的安全形勢日益嚴峻。」
安倍在信中稱,日本希望為「維護」東亞安定和繁榮扮演積極角色,並在地區戰略環境變化等方面能與北約達成共識。
據日本NHK電視台報道,這封信稱,日本與北約是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夥伴,希望與後者在安全保障方面強化合作。另有日本媒體稱,安倍再次執政後,將強化日美同盟作為外交、安保政策的核心,如今謀求與北約強化合作,牽制中國和朝鮮的意圖更明顯。
安倍批中國「不負責任」 稱日美韓聯手可強硬制華
======安倍做派前景如何======挑起對抗不得人心 日本錯估形勢小心「引火燒身」
可以看出,安倍為日本外交描繪了一幅相當「宏偉」的藍圖。可是,它究竟能實現幾分呢?
首先是日本極力拉攏的韓國和東南亞各國。韓國將中國作為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投資目的國,並希望中國幫助緩和朝鮮半島的局勢,根本不願把自己放到中國的對立面;同時,韓國與日本同樣有著島嶼爭議,並對日本歪曲歷史保持著高度的警惕。而東南亞諸國也大多在與中國的經濟往來中獲益頗豐,除了直接與中國有領土糾紛的越南、菲律賓等少數國家,沒有誰想要蹚中日爭端這攤渾水。所以,日本拉起的「隊伍」雖大,卻沒幾個是真願意出力的。
更重要的是,日本視為最大靠山的美國並不願被人當槍使。美國「亞太再平衡」是有多重目標的戰略,雖然包含制衡中國的意圖,但也是要搭乘亞太經濟繁榮的「快車」實現經濟復甦,而快速發展的中國正是其借力的重要對象。上海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劉鳴表示,美國固然需要日本當馬前卒,服務於「再平衡」戰略,卻不希望日本「冒進」,導致擦槍走火。近期日本頻頻在釣魚島搞小動作,現在更是發出了「警告射擊」的叫囂。在這種情勢下,雙方擦槍走火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而一旦在釣魚島發生某種對抗,造成人員或是艦機的損失,雙方高漲的民意「烈火」將是災難性的。要知道,戰爭這個幽靈一旦出了匣子,要它回去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安倍外交初露失敗端倪
安倍晉三再次執政後,其內閣成員立即在中國周邊開展了一系列緊鑼密鼓的出訪外交。與此同時,安倍不僅重申在釣魚島問題上「沒有談判的餘地」,而且決定增加防衛費,在釣魚島海空與中國抗衡,並把野田內閣「購島」鬧劇引發的中國民眾遊行抗議和部分日企遭受的損失,歸咎於中方。這預示著安倍對華外交可能重蹈野田覆轍。發展下去,安倍所謂的「中日戰略互惠關係」會否演變為戰略對抗關係,值得關注。
安倍內閣最近一系列出訪估計很難達到預期目的。對韓國,安倍希望 「加強擁有自由與民主主義、基本人權、法治等相同價值觀的兩國間的關係。」然而,在歷史問題上安倍內閣與韓國很難有共同的價值觀。韓國慰安婦的人權問題才是日本應該考慮的。對東南亞,安倍表示「除了經濟之外,還將在能源、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強合作。」然而,目前除了菲律賓外長實用主義地鼓動日本修改憲法,增強軍備,對抗中國以外,東盟絕大多數國家都不願在中日之間選邊站,更不用說在軍事方面同日本聯手對抗中國。
最近,安倍沒等與美國事先商妥就單方面宣佈將訪問美國。其目的之一就是讓奧巴馬親口宣佈釣魚島適用於《日美安保條約》,贊成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把美國當「外交牌」來打,結果反遭延期。這堪稱是安倍外交誤判形勢而失敗的又一前兆。最近,美國屢次表示希望中日雙方就釣魚島問題對話協商解決,冷靜處理,而安倍卻高調拒絕同中國談判。日本既要美國為其撐腰又要利用美國對中國搞冒險,這在美國看來是很難接受的。因為那將是美日同盟第一次被日本所主宰,甚至存在把美國拖入同中國發生戰爭的風險。日本或許還沒有意識到,安倍上台後推行「無限量化寬鬆」政策引起日元急劇大幅貶值以及在歷史問題的右傾化立場,都已經引起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普遍憂慮。
日本不睦鄰 經濟難再生
日報認為美中警惕日本刻意貶值日元
======中日關係 何去何從======中國駐日大使就中日關係提出三點期待
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8日在日中經濟協會和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新年會上,就當前中日關係提出三點期待。
程永華說,201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5周年,為此就中日關係發展提出三點期待:
第一,妥善解決當前問題。日本新內閣剛剛成立,對兩國關係既有機遇,也有挑戰。中方希望新內閣繼續奉行積極對華政策,面對現實,拿出智慧和勇氣,按照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有關精神,相向而行,通過對華磋商找到妥善解決釣魚島問題的辦法,推動兩國關係重新回到正常發展軌道。
第二,致力於中日合作共贏之道。當前,世界經濟仍然在動盪不安中摸索前行,2013年形勢如何發展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中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關鍵階段,日本災後重建和經濟振興任務艱巨。「和則兩立,斗則俱損」。作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中日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在亞洲無可比擬,在世界範圍內也不多見。兩國走合作共贏之路,不但可以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巨大利益,也將促進本地區的穩定、發展和繁榮。中日雙方要繼續大力推進各領域合作,努力實現互利共贏。
第三,堅持友好交流。由日本政府「購島」引發的中日關係僵局,造成兩國各領域交流全面停擺和國民感情嚴重下滑。當前形勢下,中日關係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面對困難,中日雙方不應意志消沉。民間友好始終是中日關係的特殊優勢,兩國要繼續發揚傳統,發揮各自優勢,團結協作,大力推動民間友好與交流,不斷增進兩國國民的相互理解,改善國民感情,努力為兩國關係改善與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安倍對華新戰略:先包圍後改善?
「通過價值觀外交,能修復日中關係嗎?」日本《讀賣新聞》11日這樣質問。該報稱,現在日本的外交環境已與2006年安倍上一任期提出「價值觀外交」時完全不同了。印尼《雅加達郵報》稱,對於東盟而言,安倍新政府無法帶來「顯著的希望」,尤其是在對外投資這一領域,中國一直都主動為東盟國家提供「經濟刺激」。韓聯社報道說,鑒於中日力量對比的此消彼長,韓國新總統很可能打破慣例,在出訪美國後,先訪問中國再訪問日本。法國電視五台稱,面對歷史問題和主權爭端,僅靠一些有限的友善姿態,日韓關係很難有根本性好轉。
「日中是一對不能離婚的夫婦,在這一段婚內爭吵後,他們不得不面對對方。」11日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山本武彥仍表示「樂觀」。《讀賣新聞》援引日本內閣官房參與谷內正太郎的話表達擔憂說,「對於21世紀的日本外交來說,如何與中國相處是最大課題」,這對於安倍政權而言尤其困難,尤其沉重。
日媒稱「與中國做夥伴更重要」
日本媒體稱,安倍政權的以上外交佈局,旨在「推動與日本共享"民主制度"的國家開展價值觀外交,謀求對華外交的有利形勢」。
不過,安倍的這一「包圍施壓」戰略,也引發日本媒體的質疑。《每日新聞》8日發表社論,呼籲安倍在「編製」對華包圍圈時慎重行事,不要太露骨。
社論稱,與竭力推動價值觀外交相比,更為重要的是實現與中國的政府首腦、外長對話,「推動中國成為日本"有責任感"的戰略夥伴,共同參與維持地區秩序。」
社論還提醒安倍,必須處理好歷史問題。
「如果(體現日本政府歷史觀的)新安倍談話在內容上比村山談話要後退,那要強化與亞太國家的關係將適得其反。在歷史認識問題上,應多加注意,謹慎行事。」
香港 文匯報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
-
南华早报 有消息称胡锦涛倾向于在18大上放弃所有权力,包括军委主席一职。若胡锦涛将悄然退休一事属实,不仅对习近平是个好消息,对正在努力确立领导层换届程序的中共来说也是好事。 薄熙来落马和其妻涉嫌谋杀的爆炸性丑闻引起海外媒体广泛注意,而对未来几年中国施政将构成重大影...
-
2012年,中国对美国的感知,与他国对当今美国的认识恐怕相差无几,即美国正处在四大困扰之中。 其一,全球化时代,美国与西方的金融力量在重组世界制造的同时,也在逐步抽空美国等国的国内制造业,造成这些国家难以挽回的就业流失以及与此相伴的财富分配更加不均。 其二,美国的生活与消费方式已...
-
台灣去年10月爆出的「多名軍官涉共諜案」,日前出現新進展。 據台灣《自由時報》報道,海軍退役上尉錢經國涉嫌主導洩露潛艇水文資料,以及將護漁項目等情報交給中國大陸,被高雄高分檢以妨害軍機條例罪提起公訴。其餘涉案人等也被一一提起公訴。 報道稱,錢經國被移審高雄高分院後,裁定繼續羈押。...
-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7日電)中國大陸民運人士方勵之6日在美國逝世,大陸媒體截至今晚隻字未提,但仍有一些網友在微博上,轉貼港、台媒體對他逝世的報導,以及他在六四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陸律師向中央社記者表示,他對方勵之的逝世,感到非常惋惜;這名律師還頻...
-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台北22日電 ...
-
中日韓三國主權糾紛引發的經濟風險也成為年會熱門話題 童倩 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年會周二(10月9日)在日本東京開幕和仙台開會。 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和世界銀行總裁金墉出席外,全球188個國家的財長與央行行長、超過20...
-
知情人曝光李某某看守所生活 8月29日,李某等人涉嫌強姦案在北京市海澱人民法院審理。記者在法院外等待庭審結束時,巧遇一名自稱是李某某獄友的楊姓人士。他稱犯罪嫌疑人在庭審現場沒有飲食,要靠早上吃的一頓飯一直撐到最後。 據鳳凰網報道,談起在李某在獄中表現,他透露李相比被抓起來的小...
-
因为六四后的报告文学《中国底层访谈录》获得欧洲最重要的波兰卡普钦斯基报道文学奖的廖亦武先生强调,一个作家,为中国底层的每一个人的人权和自由发出呼吁和支持,是他最根本的责任。以下是RFA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 以二零零七年去世的波兰文学家卡普钦斯基命名的波兰报道...
-
苦心進行各方維穩 18大如期召開無懸念 社論 隨著全球矚目的薄熙來案件司法程序即將揭曉,中共18大的按期召開已經成為定局。這不但是因為中共黨內各派系已經在人事案上達成了初步的共識,並在今夏北戴河會議上得到最後批准,而且也因為中南海高層充分認...
-
《新史記》姚監復 記錄 著名改革家、思想家杜潤生,中共最資深的農村問題專家之一,曾擔任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從1982年到1986年連續5年 參與和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個“中央一號文件”推動農村改革。杜潤生將迎來百歲壽辰,現將2005年...
1 条评论:
哈哈哈 文汇报越来越三流了 大陆军国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真是贼喊捉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