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8日星期一

歷史本來是多麽鲜活生动的故事



《新史記》高伐林





上個周末,多年不見的朋友邀我見面餐敍。適逢本期《新史記》正在發稿付印,我恨不得再長兩雙手、四雙手呢,本想提議改期,但一咬牙還是赴約了。

用 現在的流行說法,朋友夫婦都是“紅二代”,講起許多趣事軼聞,多與歷史事件和人物有關,我聽得津津有味:關於北平“一二九”,關於冀南“反掃蕩”,關於中 國“兩彈一星”,關於河南官場更迭……(熟悉中共黨史的人,大概都能猜出我說的是誰了)。讓我展開許多聯想、又浮起很多疑問。

——我回美國之前有一天,跟一幫幹部子弟聚會“侃大山”,有林彪的女兒、楊成武的兒子、陸定一的兒子……
我急忙插言:打住打住,林彪的女兒在那兒,陸定一的兒子也去了?他媽媽不是寫了多封匿名信告葉群,說林豆豆不是林彪的骨肉,鬧出一場大風波?
朋友不以爲意:是啊,他也去啦!咳,那些往事,沒誰提。

——中國要搞原子彈,得找到鈾礦啊,最後終於在廣西和湖南郴州找到了。我父親高興啊,捧著鈾礦石就上中南海,見到毛澤東,往他面前一遞……

—— 三年大饑荒年代,青海的核基地的存糧也告急,只夠兩天吃的了。基地黨委沒辦法,擬訂了專家名單,剩下的這點糧食,只能重點保這些人;其他的官兵家屬,就只 能讓他們自找門路。那都是寸草不生的戈壁沙漠,他們上哪兒找門路?要離開基地也行,可是要走到有人煙的地方,步行至少要走好多天呢。許多人就那麽倒在半路 上,後來就再也沒有音訊了……

——我老爸快一百歲啦,老兩口有時住在南方,過春節的時候,當地的領導×××、××,都會帶著人來拜年、慰問。以前呢,會進來坐幾分鐘,後來呢,時間就越來越短了,轉頭就要去旁邊那一家——他兒子不是被定為接班人了嘛……

朋友並沒渲染,講來十分平實,然而官方教科書上乾巴巴的綱目條文,在他們平實的叙述之下,搖曳生姿;以前只在媒體上甚至歷史書上認識的一些大人物,也在他們敍述之中變得有血有肉。

朋友夫婦還講了很多,不及備敍。如果不是我惦記著雜誌不能誤期,只好告退回家趕活,還會一直聊下去。

我 很有感慨:歷史本來多麽生動鮮活,人物本來多麽豐富多彩,人際關係、因果鏈條本來多麽錯綜複雜!歷史學家在研究中去粗取精、去僞存真,加以抽象概括,當然 是有必要的,但是往往就變得那麽了無生趣;而朋友們講得瑣碎,蕪雜,甚至可能還記憶不準,評價有偏,但這種民間的、口頭的叙述,難道不是更讓人感覺具體可 信嗎?這種口述歷史更有一個鮮明特點:是以人物而不是以事件爲中心,更不以人爲的歷史分期來硬生生劃斷——歷史(history),不就是“他的故事” (his story)麼!

《新史記》本來就是以歷史與人物為特色,本期《新史記》更突出了人物:請各種背景、各種經歷的人來講故事。王 希哲講習仲勛處理“李一哲”事件的故事,郭羅基講自己參加革命的故事,高斌講1942年河南災區的故事,陳小雅講胡績偉早年成長的故事……還有故事裡套故 事,故事外有故事。有趣的是,陳小雅記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見胡績偉,《我的思想脈絡》提綱第一句話就是:“在所謂共產主義世界土崩瓦解的今天,我仍然 覺得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而姚監復老先生講敍胡績偉2012年去世之前,認識到馬克思、恩格斯對時代的性質和任務都判斷錯誤——這矛盾嗎?胡績偉 “覺今是而昨非”,20年的思想轉變卻多麽真實!

《新史記》發排付印,我該給朋友打電話約見了。前次是朋友間的私人交談,我不能錄音;再見面,我就要預先告知:我可要錄音再好好整理你們的口述歷史了!(《新史記》第10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